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一生会碰到许多好老师,伟人更不例外。说到周恩来总理的老师,就不能不提到山东人高亦吾先生。就像寿镜吾先生对少年鲁迅一样,高亦吾的学识、为人及爱国热情,曾给予少年时期的周恩来以深刻的影响。周恩来总理后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汇》1998年第11期刊载了一篇《周恩来的启蒙老师高亦吾》的文章。文章说,1913年15岁的周恩来随伯父南迁天津时,“高亦吾取出一纸条,上书‘翔字’二字,递给周恩来,说这是为他命的字……”。其实这一史料并不准确。理由之一,旧时,淮安儿童一入学便取字。笔者建国前五周岁入塾馆读书时,老师问了姓名后便给我取了字,其他每个同学也是如此。周恩来生在一个“封建根子很深的家庭”里,更应如此,因为,周家是一个大家族,长晚辈之间的年龄差距很小,有的晚辈甚至比长辈年龄还大,而按封建时代的礼俗,晚辈对长辈是不能直呼其名的…  相似文献   

3.
杨苏静 《党史天地》2006,(12):43-46
高盘之,字亦吾,山东章丘人,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老师,他与周恩来的深厚情谊,可以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一份资料中窥见一斑。这份资料记载了延安时期周恩来接见  相似文献   

4.
启蒙老师 1901年至1913年7月,周恩来同志就读于奉天东关模范小学校时,学校里有一名叫高盘之(又名高亦吾)的老师,是一位思想进步、正义爱国、倔强耿直的知识分子,他担任周恩来的历史教师。高老师与周恩来建立了极其深厚的师生感情。1941年高亦吾先生病故。临终前,他嘱咐儿子高肇甫:“以后你要想办法找到周恩来,经常同他保持联系……”  相似文献   

5.
当周恩来还是一个14岁的孩子时,他的才能就已崭露头角,吸引了很多人的注目。周恩来的一位国文老师说周恩来的作文写得“心长语重,机畅神流”。并对周围的同事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的书,从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学生!”周恩来在天津南开读书时,他的才能为校董严修所器重,他称周恩来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毛禹珠老师一起用饭,席间热情地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周恩来向老师赠款。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塞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岑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逝世后,总理  相似文献   

7.
中外人士眼中的周恩来盛永年周恩来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时,他的才能已崭露头角,吸引很多人的注目。周恩来的一位国文老师在批改他的作文时,对周围的同事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的书,从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学生!”并在周恩来的作文文未批示道:“心长语重,机畅神流。...  相似文献   

8.
正周恩来,是中国人民的好总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他自幼年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在他光辉的人生历程中,周恩来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奋斗不息,鞠躬尽瘁,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起光辉的典范,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为了中华之崛起幼年的周恩来由于家道的衰落,早早就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对此,周恩来曾回忆说:"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父亲常外出,我10岁、  相似文献   

9.
尘封半个世纪的“五四”先驱王希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希天是“五四”运动的先驱,旅日华工领袖,但他的业绩在今日中国学术界却鲜为人知;他是周恩来的挚友,但他与周恩来的交谊,他与周恩来、李达、许德珩、邓中夏等人在1918年抵约运动中的合作,在周氏旅日日记公布之前,也为多数人难以认同;他以“排日巨魁”“社会主义者”的罪名,被日本军警宪合谋秘密虐杀于关东大地震时的东京,由于日本政府的掩盖,在半个世纪之后,人们才得以揭开事件真相,重新认识王希天的生平和思想。家世与少年时代王希天,原名王熙敬,1896年9月11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金钱堡。祖籍山东登州府蓬莱县。清康熙…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03,(4)
淮安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乡。虽然12岁时就离开了故乡,整整66年没有回故乡一次,但他深深地眷恋着故乡。每当有人向他问及故乡,他总是深情地说:“淮安是个好地方”。他在少年时代的作文中多次袒露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浓浓的乡愁。在《射阳忆旧》一文中,周恩来赞故乡“自古名郡”。在他所写的小说《巾帼英雄》中,故乡的风土人情,轶闻趣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周恩来在主办的学生报刊上经常介绍故乡学生的作品,曾大加赞赏家乡学生“忽地淮阴有伟人”一诗,流露了作为伟人韩信故乡人的自豪之情,却不知自己最后也成为更让故乡人骄…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史。从少年时代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宏愿的周恩来,自1927年开始,在党的核心领导层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半个世纪。他的一生,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奋斗的一生,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历史的一个缩影。对于党的历史,周恩来烂熟于胸;  相似文献   

12.
正1911年,周恩来在沈阳一所小学读书时,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读书为了什么?"周恩来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1915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所写的作文中不仅誓言"振兴华夏",而且认为"兴邦事伟"。1917年,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去日本留学之前,回沈阳母校看望老师和同学。他写给同学郭思宁的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1935年,毛泽东、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那里写的一篇著作《论反对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13.
赵玉明 《世纪桥》2009,(8):31-35
周恩来对东北大地怀有深厚的感情。1946年9月,他在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话中说:“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我在铁岭入了小学,六个月后又去沈阳入学,念了两年书。从受封建教育转到受西方教育,从封建家庭转到学校环境,开始读革命书籍,这便是我转变的关键。”[1]在辽宁的三年里(1910—1913年),周恩来在具有进步思想的历史课教师高亦吾的指引下选择了革命之路,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的人生轨迹虽有波折,却没有大起大落,这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一个"忍"字。美国人谢伟思在重庆美国驻华大使馆工作时,同周恩来接触较多,他谈及亲身体验时说,我未见过周恩来发怒、发火或心烦意乱,他总是那么平静、镇定,我没有见过他克制不住自己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少年时代曾在辽宁生活、学习了两年多的时间,时间虽短,但对他的一生影响颇深.正如周恩来于1946年9月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个人与革命的历史时所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我在铁岭入了小学,6个月后又去沈阳入  相似文献   

16.
正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剧,东北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的反侵略、反殖民斗争。这中间,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指挥东北抗战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之前的东北情结周恩来少年时代就与东北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年铁岭,二载沈阳"的求学经历,使他在生活和思想上发生了重大转变,正如他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话中所讲,"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  相似文献   

17.
老师!老师!     
正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那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我的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  相似文献   

18.
张健 《世纪风采》2006,(10):7-9
三位母亲 周恩来出身于一个封建官宦大家庭,虽然从周恩来童年起,这个封建大家庭已开始没落下去,但他始终得到生母、嗣母、乳母及诸多父兄辈有意识的家庭文化熏陶,这些对周恩来少年时代优秀品质的形成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原为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1910年秋到1913年秋,少年周恩来在这里学习生活了3年。纪念馆共设读书教室和7个展室,陈列的文物有周恩来当年在校阅读过的书报、留影、作文和写给同学的赠言手迹等,自1978年3月开放以来,已接待国内外观众数十万人。在这里读书期间,少年周恩来接触进步教师,阅读进步书报,接受进步思想,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他学习十分刻苦努力,各门功课的成绩都是优秀,尤以作文最为突出。据同学回忆,周恩来学识渊博,大方诚恳,待人和气,是当时学生中的核心人物。1946年9月,周恩来同美国记者谈话时说:"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史.从少年时代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宏愿的周恩来,自1927年开始,在党的核心领导层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半个世纪.他的一生,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奋斗的一生,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历史的一个缩影.对党的历史,周恩来烂熟于胸;对学习党史,周恩来高度重视.周恩来谈学习党史,重在结合工作实际,在很多情况下也把自己摆进学习中,通过现身说法,把学习党的历史的经验和体会自然而然地讲出来,可谓润物无声.周恩来谈学习党史,涉及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内容丰富,意蕴深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