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什么说心灵美是高尚的美?”这是《青少年修养》第六课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由浅入深,步步升华”的方法突破了这一难点。具体做法如下: 一、从感受美到理解美,明确美的含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活动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但是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们来说,一提到美,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韩流”,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和态度。本文就是从另一个视角为我们阐述了一个别样的“韩流”:对韩国青少年中的一些时尚事物、大明星等等有好感,“拿来”一些以装点自己的生活。中国青少年中的“韩流”现象,其实质大抵如此。  相似文献   

3.
教学美就是在教学中遵循美的规律,贯彻美的原则而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它是以其感性特征直接引起审美主体(学生)的美感。因此,探讨政治课教学美就不能离开美的特征。教学的某些特征,如,形、声、色、意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它们是构成政治课教学美的主要因素和教学美形成的必要条件。一、音美以感耳音美。就是教学语言的和谐性、节奏感和韵律感构成的一种音乐美,即教师以“音美”去感耳,强化教学效果。这是因为政治课的教  相似文献   

4.
中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意识之一,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博大精深,意蕴深远。强调多元的和谐、异质的协调与对立的消解,于有限中呈现无限,无限而又回归有限,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圆融。中和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根本精神从美学的观点看,美是和谐说,中国古代的美是古典的和谐美,是美的三大历史形态的第一个形态。和为美的思想可溯源于殷商。春秋时期曾有和、同之辩,“以他平他”的杂多或对立的统一是为“和”,单一的抽象统一是为“同”。五味相调之为美味,五色相杂之为文采,五声谐和之为音乐。所以“声一无听”,“物  相似文献   

5.
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这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五位一体”的体系布局,按照“美在布局、美在生态、美在发展、美在和谐、美在活力”的要求,以多规融合、城乡一体为基础,以改善环境、诗意栖居为目标,以注重质量、加快转型为根本,以改革创新、和谐跨越为动力,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高度融合、有机统一,努力实现德清城美乡美的全域美丽。  相似文献   

6.
云溪子  贺晓科 《小康》2005,(4):65-66
美,实在是一个太复杂的字眼。美的定义不知有多少,论美的书汗牛充栋。以美为名形成一学,名家辈出,广涉万物。然在常人看来,好、善、悦心,恐怕是美的基本含义;物、事、精神,恐怕是美的基本对象,或曰美的“客体”。人世间,古往今来,男、女、老、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至于无瑕、无缺,臻于“完”之美,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吾一凡夫,可爱美之心莫能例外。吾其貌不扬,衣着随意,饮食粗淡,用具简陋,故于物美不敢有奢求。然对于事之完善,为人之完善,却有一种近乎苛刻的追求。办事之前,多方询问,征求意见反复论证,殚精竭虑。办事之时,兢兢业业,尽心尽…  相似文献   

7.
美与存在     
在理论界一直有关于“美”的客观说和主观说之辩。但有一点是无庸辩驳的 ,那就是美的确存在和产生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美存在 ,是作为存在的美的存在。美的规定性包含于存在的规定性之中。美是显现为美的存在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 ,而具体表现为“融美于心灵” ,对青少年的情感、精神、灵魂产生深刻的影响 ,所以它是青少年素质得以整合、得以综合性提高的重要途径 ,探索并实施适应 2 1世纪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要求的艺术教育模式是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李翔德 《前进》2003,(8):25-27
伦理美学,是伦理学与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也是中国美学中一个重要甚至核心的学科。它是一门研究伦理美的定义、本质、范畴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美是能给人以愉悦的有意味的形式,伦理美则是既能给人以愉悦又能给人以利益的有意味的形式。它是善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统一,是真、善、美的统一。它是一种行为美、人格美、关系美,因此也是一种过程美———在行为的过程中显示的美。伦理美学的这些鲜明特征,决定其重要内容就是诚信。诚信是伦理美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作为伦理美基础的真问题,是老子提出来的,他认为“礼崩乐坏”是由统治者的“伪善”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的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多年的工作实践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 ,对青少年的教育 ,只有用“真”的内容 ,“善”的宗旨、“美”的形式 ,才能以理服人 ,以诚待人 ,以情动人 ,经过潜移默化把他们陶冶、塑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1.
《上海机关动态》2009,(11):21-21
参与筹办世博会,是共青团服务大局的最佳切入点.也是共青团服务青年的重要着力点。上海共青团把这项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以青年志愿服务为核心,以“青春世博行动”为品牌,引导广大青少年成为“更美的城市”的建设者、“更好的生活”的创造者、“更深的情谊”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2.
走向审丑的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丑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并列存在的一个美学范畴。丑是美的反面和对立面 ,是美的错位 ;如果说美是善的形象显现 ,那么丑就是恶的形象显现。蒋孔阳先生说 :“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 ,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原始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 ,……充满了以丑为美的审美现象。”“现代主义时代 ,一方面回到了原始时代 ,美丑不分 ;另方面 ,又进一步有意识地发现丑 ,表现丑 ,把丑当成美 ,丑成了美。”①丑的演化轨迹大致经历了一条遭受排斥、作美的陪衬直到取代美而占据审美中心这样一个过程。2 0世纪以来 ,随…  相似文献   

13.
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不同观点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回答。关系论者认为,美存在于主客观的关系当中,是主客观的一种相互关系。这些见解,对于人们进一步探索美的奥秘,理解美的本质,无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美包括作为人类劳动成果的工艺美和生活美两个部分,共同特征在于:以“善”的形态表现“真”的内涵,其实用功利性相对突出。自然美从总体或本质上看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由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使本来威胁和限制着人的陌生、可怕和异已的自然界变成了对人有利、可亲,确证人的自由本质的人化的自然界,从而诞生了自然美,它以“真”的形式表现“善”的内容,合规律性中积淀着合目的性。艺术美作为一种物态化的心灵自由的形式,其内容是对社会美的自觉反映,其形式是对自然美的自觉运用,因而是美作为“自由的形式”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15.
2001年7月27日至29日“第二届中国扬州国际青少年大联欢”在扬州举行。大联欢以环保为主题,倡导世界不分民族、国界,共同关心和保护我们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来自扬州友城和友好交往城市美、德、日、韩等国110余名青少年与扬州青少年  相似文献   

16.
<正> 北京郝姑娘的造美行动引发的全国造美潮轰轰烈烈——上海、成都、沈阳、杭州、广州……无数或丑或不丑,但都自认为不够美的姑娘们,在各种大小媒体上露面,以无比自豪的口气争做当地“第一人造美女”。于是,在羊年岁末,“整容”、“神州五号”以及“杨利伟”一起成为媒体岁末盘点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尺度是认识论的基本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真、善、美为核心内容的实践尺度体现了三重关系:一是外向关系上,人的实践尺度可以是“任何物种的尺度”;二是内向关系上,人的实践尺度也是“自己内在的尺度”;三是审美关系上,人的实践尺度还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真、善、美三大尺度在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8.
《人民公安》2021,(2):6-6
美从何处寻?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说,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美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美,令人赏心悦目,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人生.社会层面的美,往往会带来心灵的震撼与感动。2020年10月以来,我们追寻着“最美基层民警”学习宣传活动的脚步,去寻觅警营中那些美的身影,去寻找那些灵魂深处的感动。  相似文献   

19.
人美看衣装,产品美看包装。中国出口商品在海外给人的印象是“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很显然,要创造中国的名牌产品,就必须重视产品美的设计。如何设计?请看中国思维魔王许国泰的畅想曲—— 哪里有产品,哪里就应该有美的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培养人们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们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是教育事业和整个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学教育应以美育德,塑造完美人格,强化美学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四美”为中心,不断强化教育者的美学素质;以欣赏引导为手段,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