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佐(1898—1930年),江西遂川县人。原为井冈山地方武装首领,后所部被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曾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副团长,红四军32团副团长兼二营营长、军委委员,湘赣边界特委委员、防务委员会主任等职。1930年2月被错杀于永新县城。  相似文献   

2.
何长工(1900—1987)湖南华容人.原名何堃.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在华容县创办新华中学,任校长.成立中共华容县委,任书记.1926年组织华容县农民自卫军,任总指挥.1927年秋,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随军上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卫生队党代表.1928年初被派去改造王佐、袁文才部,改编成立第二团,任党代表;5月成立红四军,任第十一师三十二团党代表;8月任第二十八团党代表.同年冬被选为红四军军委委员.1929年初调第三十二团任党代表兼中共宁冈中心县委书记;4月任红四军五纵队党代表,被选为中共湘赣边特委委员.同年6月纵队改为红五军五纵队,仍任党代表.1930年春赴上海出席全国红军代表会议;6月成立红八军,任军长.7月底兼任长沙警备司令员;8月成立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引兵井冈、首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对袁文才、王佐农民武装实施了成功改造。1928年2月上旬,袁、王这两支农民武装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朱、毛会师后,又升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二团。这标志着这支部队获得了政治上的新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正规的革命军队,也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顺利创建。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11,(3):F0003-F0003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部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朱德任军长。在成立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边界苏维埃政府后,红四军接连击破姆民党军队的三次“会剿”,井冈山根据地得到发展和巩固。  相似文献   

5.
谭震林是湖南攸县人,1902年出生,1926年入党。1927年11月担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工农兵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主席,1928年10月担任湘赣边界特委书记,11月被指定为统辖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 1929年3月,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谭震林坚定地执行毛泽东的革命路线,导致了他在古田会议前后与毛泽东共沉浮。 一、古田会议之前  相似文献   

6.
晓农 《党史博采》2005,(2):31-34
提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的两位“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大家都耳熟能详。他们在毛泽东的改造和带领下,积极配合正规军作战,为井冈山的武装割据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后来袁文才、王佐为何被湘赣边界特委诛杀?《袁文才、王佐被错杀之谜》一文,以引人入胜的语言,为我们记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连环杀案,揭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斗争的一段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7.
戴华桂 《党史博采》2013,(12):27-29
1930年2月23日晚,永新县城,边界特委领导朱倡偕等人,在中央特派员彭清泉的主持下,请来红五军部队协助,率部包围袁文才、王佐及其部队住处,当场将袁文才击毙在床上,王佐闻声跳窗而逃,溺死在永新县禾水河中。这就是震惊江西苏区的袁、王被杀事件。袁文才、王佐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1,(3)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部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朱德任军长。在成立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边界苏维埃政府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80周年之际,我们不应忘记最早在井冈山地区领导革命斗争的袁文才、王佐。这两个曾被称为"土匪"的人物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在共产党领导下在井冈山地区从事革命斗争,毛泽东及工农革命军能够在井冈山站稳脚跟并从井冈山开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路,袁文才、王佐这二位井冈山双雄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在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史册上,有一个众人熟悉的名字,他就是为开创和保卫井冈山根据地而牺牲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红五军参谋长张子清。在井冈山斗争的烈士名录中,他是红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员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强湘赣边界地方党的领导,一九二八年四月,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建议,经湖南、江西省委批准,五月二十日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成立了湘赣边界党的特别委员会(以下简称边界特委)。并选出了第一届特委委员。关于这届特委委员的人数问题,长期以来是根据毛泽东同志的《井冈山的斗争》中所述的二十三人定论的。其中并没有具体委员的名单。据我  相似文献   

12.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当时,井冈山有两位绿林武装的领袖人物,一位是茅坪的袁文才,另一位就是茨坪的王佐,茅坪和茨坪遥相呼应,控制了整个井冈山。在袁文才、王佐的许可、支持下,毛泽东及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扎下了根。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来到宁冈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相似文献   

13.
邓佑宜 《湘潮》2022,(6):42-43
<正>英烈小档案胡少海(1898—1930),湖南宜章人,原名振弼,学名占鳌。少年时随长兄赴武汉,在汉口读书,后考入广东乐昌中学,接受了进步思想,并弃学从军。大革命失败后,联络一批湘南籍士兵潜入湘粤边界活动,加入朱德、陈毅领导的中国工农革命军。1928年1月,在朱德、陈毅领导的宜章年关暴动中,不费一枪一弹智取宜章城,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独立第三师师长。1928年5月,朱德、毛泽东会师井冈山后,任红四军二十九团团长。1929年,先后任红四军二纵队、四纵队司令员。  相似文献   

14.
刘炎(1904—1946)湖南桃源人.原名刘安焕,又名刘炳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任国民革命军初级军官,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5月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二连党代表,被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1929年后在红四军历任支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等职.1934年任红一军团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  相似文献   

15.
1930年7月27日,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三军团,在广大工农群众的配合下,一举攻占了湖南省会长沙。红军入城后,为了壮大革命声威,打击反动势力,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并处决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臭名昭著的大叛徒苏先骏。苏先骏是浏阳县洞阳乡人,早年投机革命,于1926年10月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先后担任过北伐军连长、浏阳县工农义勇队队长等职。1927年随工农义勇队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团长。起义失败后,他贪图安逸,不愿上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途中悄然离队。1928年初由中央派遣到岳州,担任中共湘鄂赣特委军事部长。同年3月在长沙被国民党密探逮捕。被捕后,他为了保命升官,叛变自首,还带着敌人到岳州破坏了中共湘鄂赣特委机关,抓走了特委书记  相似文献   

16.
在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史册上,有一位众人熟悉的名字,他就是为开创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牺牲的先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当时仅一个团)、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红五军参谋长的张子清.在井冈山斗争的革命烈士名录中,他是红军的最高指挥员之一.  相似文献   

17.
1930年2月24日,王佐、袁文才在江西永新县城被红军枪杀,死时都只有32岁。关于王佐、袁文才被谁杀死的问题,史学界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当时毛泽东、朱德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率领红四军离开了井冈山。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留守井冈山,杀死王佐、袁文才的是彭德  相似文献   

18.
王诚宏  王冬梅 《世纪桥》2002,(1):42-43,38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开辟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由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并于同年5月4日在宁冈砻市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20,(6)
正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一词中,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名句。而在前线指挥黄洋界保卫战的,就是驰骋井冈山的骁将、时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副团长兼一营营长的陈毅安。陈毅安,1905年1月出生在湖南湘阴县界头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7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随部到井冈山。先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连长、营长,红四军三十一团副团长兼一营营长、团长,红五军副参谋长、参谋  相似文献   

20.
《党史天地》2007,(8):29-30
毛泽东、朱德两次被包围,林彪疏于警戒,挨毛、朱批评 1929年1月4日,毛泽东在宁冈县柏露村召开前委、红四军、红五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及边界各县党的负责人联席会议。传达、讨论党的“六大”文件后,大家对反“会剿”策略进行讨论。湘赣两省国民党军3万兵力,由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任总指挥,湖南省清乡会办何健为代总指挥,兵分5路,进行第三次“会剿”,企图一举踏平井冈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