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空肠弯曲菌介导氟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gyrA基因C-257-T位点突变,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对其检测的可行性。选择gyrA基因已经被测序的菌株NCTC11168和ZP11作为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的标准阴性和阳性菌株,建立评价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方法的阴性和阳性标准。利用该技术对已知氟喹诺酮类耐药表型的55株菌株进行检测,结果45株与耐药表型鉴定结果一致,准确率达到81.81%。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检测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空肠弯曲菌gyrA基因C-257-T位点突变具有简单、快速、无污染等优点,有望成为临床检测筛选高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空肠弯曲菌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质粒介导的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_3在食品动物源沙门菌中的流行状况及传播特征,采用PCR方法对本实验室保存的288株动物源沙门菌进行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_3、fosA和fosC2的检测,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阳性菌株对17种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检测其他相关耐药基因,玻片凝集法确定其血清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 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 LST)分析菌株间的亲缘关系。采用接合转移/转化、复制子分型、S1-PFGE和Southern杂交等对fosA_3的水平传播和质粒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得到6株(2.1%)fosA_3阳性沙门菌,没有检测到fosA和fosC2。6株fosA_3阳性菌均表现出多重耐药,且同时携带blaCTX-M-9G(均为blaCTX-M-14)基因和floR基因,血清型检测均为印第安纳型。6株菌均为MLST(ST)17型,PFGE结果显示其图谱相似。质粒分析结果显示,fosA_3能通过IncN或IncA/C型质粒与blaCTX-M基因发生共同转移。本研究首次从国内不同地区采集的鸡粪便拭子样本中分离得到的沙门菌中检测到fosA_3基因,菌株的克隆传播和fosA_3与blaCTX-M随质粒的水平传播都加速了耐药性的散播,对公共卫生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从病鱼体内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分子机理。以 4株对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及 2株敏感菌株为模板 ,参照杀鲑气单胞菌gyrA基因序列 ,设计了 1对引物 ,进行 gyrA基因氟喹诺酮抗性决定区PCR扩增 ,将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 8 T载体 ,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DH5α中 ,小提质粒 ,酶切鉴定 ,测序并分析比较耐药菌和敏感菌的氨基酸残基序列 ,发现耐药菌有 5个氨基酸突变位点 ,分别是 83位点的Ser→Ile,92位点的Leu→Met,1 74位点的Ile→Phe,2 0 2位点的Asn→Asp ,2 0 3位点的Leu→Arg ,耐药菌突变后的氨基酸残基均比敏感菌正常的相对应氨基酸残基分子量大。 83位点的突变与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突变一致 ,1 2 2位点具有保守的Try。  相似文献   

4.
按常规方法提取了鸡毒霉形体参考株S6 10 、疫苗株F14 8及在氟喹诺酮类药物压力下筛选出来的耐药株的基因组DNA ,扩增了各菌株DNA旋转酶 gyrA基因片段 ,并进行了克隆、测序 ,利用DNAsis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S6 10 和F14 8在恩诺沙星或环丙沙星压力下均筛选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菌 ,而且恩诺沙星致鸡毒霉形体发生耐药性突变的几率高于环丙沙星 ,S6 10株耐药突变频率高于F14 8;S6 10 筛选出来的耐药菌株发生突变的位置在DNA旋转酶GyrA亚基的第 83位 (相对于大肠埃希氏菌GyrA亚基中的位置 ,以下同 )和第 87位上 ,取代模式分别为Ser→Ile、Glu→Gln ,另外 1株高水平耐药株 (Se10 ,MIC≥ 12 8)在第 10 3位也发生了氨基酸取代 (Ile→Val) ;F14 8筛选出来的耐药菌株只在DNA旋转酶GyrA亚基的第 87位发生了突变 (Glu→Gly/Gln)。  相似文献   

5.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1株鸡源环丙沙星诱导耐药沙门菌和11株人源临床环丙沙星耐药沙门菌的调控基因marA、soxS、ramA和外排泵基因acrA、acrB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1株诱导株与诱导母株相比,marA、soxS、acrA和acrB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ramA表达量未增加;11株人源临床耐药株与标准菌株相比,marA、acrA和acrB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soxS和ramA的表达量未增加.提示,鸡源诱导株AcrAB过表达与marA和soxS过表达相关;人源临床株AcrAB过表达与marA过表达相关,而与soxS和ramA表达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按常规方法提取鸡毒霉形体 3株临床分离株和参考株 (S6 - 10 )的基因组DNA ,扩增各菌株DNA旋转酶gyrA基因片段 ,并克隆、测序 ,用DNAsis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HS1、HS2株均在GyrA亚基第 87位发生了Glu87→Gly氨基酸取代 ,除此之外 ,耐药水平较高的HS2株还在第 83位发生了Ser83→Ile氨基酸取代 ,而FL分离株虽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了低水平耐药 ,但在GyrA亚基未发生任何氨基酸突变。  相似文献   

7.
对分离的20株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13株耐氧氟沙星(OFL)的菌株,进行质粒提取、电泳和转化试验,获得1株由质粒介导的耐OFL多重耐药菌株.该菌株对参试的11种抗生素全部耐药,其中OFLMIC高于50μg/mL.该菌R质粒电泳可见6条带,转化大肠埃希氏菌DH5α在含20 μg/mL OFL的LB平板筛选得到转化子.该转化子含有原菌株中2.7×103b的质粒,获得原菌株部分耐药性.连续转化5次,均获得耐OFL的转化子,证实该菌株对OFL的耐药性由质粒介导.  相似文献   

8.
猪场环境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检测及其耐药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猪场环境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机理,随机选取从规模养猪场环境中分离的31株大肠杆菌,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其耐药性、PCR法检测其qnrA和aac(6’)-Ib基因存在状况,然后采用高温-SDS法对其中1株分离菌进行耐药质粒消除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的31株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四环素、洁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等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在所有试验菌株中未检出qnrA基因,而可检出aac(6’)-Ib基因的有8株;通过对含aac(6’)-Ib基因质粒的消除,分离菌株可获得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表明猪场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产生了广泛的耐药性,而含aac(6’)-Ib基因质粒可介导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沙门菌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对CRISPR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CRISPR功能及其对细菌耐药的影响奠定基础。对合肥市宠物医院分离鉴定的14株沙门菌进行耐药性(24种抗菌药物)和CRISPR检测,分析CRISPR与沙门菌多重耐药的关系。对沙门菌PCR产物进行测序,通过BLAST、RN A二级结构预测、CRISPR Target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沙门菌的CRISPR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沙门菌均对3种及3种以上药物耐药,有8株菌检测到CRISPR 1,14株菌检测到CRISPR2;CRISPR阳性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CRISPR序列差异性与耐药性之间没有直接相关性,CRISPR序列与血清型之间有一定相关性。8株CRISPR 1阳性沙门菌重复序列均含1条(9、13号除外)长度为29 bp的重复序列,分为4类,14株沙门菌CRISPR 2的重复序列共有18类,其RNA二级结构都能形成回文结构,但茎环大小有差异。同源性比对发现,CRISPR 1中81.6%的间隔序列与质粒的基因组序列具有同源性,18.4%与噬菌体有同源性;CRISPR 2中80%的间隔序列与质粒具有同源性,16.8%与噬菌体有同源性,3.2%与细菌有同源性。结果表明,携带CRISPR的沙门菌广泛存在,CRISPR可能与沙门菌血清型相关,明确了CRISPR结构的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猪沙门菌分离株的毒力及耐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哈尔滨市猪沙门菌分离株的毒力及耐药情况,对采自健康猪群的非重复35株沙门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人工感染及毒力试验、药敏试验、耐药基因的检测与转移试验。结果显示,检出的最主要血清型为猪霍乱沙门菌,共25株,占71.4%(25/35),其次为猪伤寒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被攻毒小鼠全部死亡,肝、脾、胃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性病变。大部分沙门菌株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已产生多重耐药,其中对氨苄青霉素、氟喹诺酮类、四环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体外活性较高。结果表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作为临床治疗沙门菌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肠杆菌、沙门菌、无乳链球菌和鸡毒霉形体的gyrA基因序列,设计了通用引物和11条寡核苷酸探针;利用点样仪将探针点在基片上,制成寡核苷酸芯片;采用PCR荧光标记靶基因,与芯片杂交,用荧光扫描仪检测信号;同时以PCR-测序法进行gyrA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PCR反应体系能特异性地扩增出靶基因;寡核苷酸芯片能同时检测不同病原菌GyrA第83、87位发生的突变,芯片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较为一致。结果表明,使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病原菌耐氟喹诺酮类基因突变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为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兽医临床耐药性检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调控基因rob的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调控基因rob与不同动物源性及多重耐药水平之间的关系,选取临床分离的不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5株及大肠杆菌药敏质控株ATCC25922,在对其进行主要治疗药物耐药性检测的基础上,分别以其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出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调控基因rob,将该基因分别与克隆载体pMD18-T连接,连接产物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中,对经酶切与PCR反应鉴定为阳性的克隆质粒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不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的rob基因与Gen-Bank中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高。不同源性大肠杆菌的ro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动物源性有关,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个别突变位点可能影响AcrAB外输泵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其多重耐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2013-2017年间广东省猪源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及多重耐药基因cfr的流行现状,采集生猪养殖场和交易市场猪鼻腔拭子分离葡萄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PCR检测mecA和cfr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在采集的4099份样品中分离到葡萄球菌1485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73株。猪源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泰妙菌素、克林霉素、沃尼妙林和氟苯尼考耐药严重,耐药率分别为91.0%、90.2%、87.7%、84.6%、84.6%及82.0%,对利福平和利奈唑胺相对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庆大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1485株葡萄球菌中,mecA和cfr的检出率分别为39.9%和12.3%。cfr阳性菌株常携带多种耐药基因,cfr基因的遗传背景也呈现多样化。结果表明,广东省猪源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严重,cfr的检出率高,应加强养殖业中抗菌药物的规范和合理使用,减缓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新近分离株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河南省鸡源沙门氏菌新近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和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制提供资料,利用K-B法检测了98株鸡源沙门氏菌对22种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了13种常见耐药基因在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红霉素、青霉素、阿齐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在60%~100%之间。三重以上耐药的菌株高达96.94%,七重以上耐药的菌株为56.12%,耐药最多的菌株可耐受18种抗生素。从13种常见耐药基因中扩增到3种四环素类、2种氨基糖苷类、2种β-内酰胺类、1种氯霉素类和3种磺胺类耐药基因。研究表明,沙门氏菌极易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耐药菌株中,但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无绝对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8株Ⅰa型和10株Ⅱ型牛源无乳链球菌的sip基因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采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并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后测序,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和构建了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18株菌株的sip基因全长均为1 305bp,无基因缺失。8株Ⅰa型菌株之间的si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和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8%~100%和99.5%~100%;而10株Ⅱ型菌株之间的si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和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18株菌株与其他不同来源、不同血清型参考菌株相应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8%~100%和96.8%~99.8%。sip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18株菌株处于2个不同的大分支上,其中Ⅱ型菌株处于同一分支上,与中国菌株Mf32和美国菌株GB01068、GB01089的亲缘关系最近,而Ⅰa型菌株处于另一个分支上,与中国菌株Ly2和美国菌株GB00549的亲缘关系最近。说明8株Ⅰa型菌株和10株Ⅱ型菌株分别来源于不同的菌株,但它们的sip基因同源性很高,而且与参考菌株的sip基因相比,目前仍属于保守基因。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复合PCR方法检测沙门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文献报道的沙门菌Repeatse和hisJ基因片段的引物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 2对引物 ,对沙门菌属和非沙门菌属的标准菌株及分离菌株进行了复合PCR扩增反应。结果 ,沙门菌PCR产物均出现 199bp与 4 95bp的特异性DNA扩增条带 ,而非沙门菌均未出现扩增条带 ,证明这 2对引物具有沙门菌属特异性。将提取的沙门菌DNA做梯度稀释 ,测定该复合PCR体系的敏感度。结果表明 ,此体系可检出 10 3CFU/mL菌液提取的DNA模板。应用上述方法 ,对进境鱼粉阳性样品进行了检测 ,均出现阳性结果。本研究表明 ,复合PCR是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的沙门菌检测方法 ,可应用于口岸系统鱼粉、肉骨粉的日常检测。  相似文献   

17.
以乙腈沉淀牛乳中的蛋白质,上清液采用Oasis WC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浓缩,用乙酸-甲醇溶液洗脱药物,研究了牛乳中三氮脒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洗脱液上机检测,紫外检测波长372nm,色谱分析柱为氰基柱,流动相为V(乙腈)∶V(甲酸铵溶液)=10∶90,等度洗脱。当样品中三氮脒的含量为0.010~1.00μg/mL时,药物质量浓度与检测信号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2>0.999);牛乳中三氮脒的检测限为0.50×10-2μg/mL,定量限为0.010μg/mL。牛乳按0.010、0.10和1.00μg/mL 3个添加水平做三氮脒的回收率试验,回收率≥82%,变异系数在1.3~4.2之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三氮脒残留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用于牛乳中三氮脒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藏獒源犬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犬细小病毒(CPV)在藏獒中的流行情况,将临床上经胶体金试纸检测为阳性的藏獒直肠棉拭子8份处理后接种猫肾传代细胞(F81细胞),分离到6株病毒,对其进行了血凝试验(HA)、半数组织培养物感染剂量(TCID50)的测定,理化性质鉴定,提取分离株DNA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一特异性片段和VP2全序列,并与GenBank上登录的CPV毒株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接毒后第6~13天在F81细胞上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CPE),表现为细胞融合、变圆或拉长;所得分离株能使猪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血凝效价为27~211;能抗酸(pH3)、热(60℃)、200mL/L乙醚、480mL/L氯仿;从细胞培养物中分别扩增出与特异性片段825bp一致以及与VP2全基因1 755bp一致的条带。将扩增的VP2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HQ883267.1、FJ222823.1、FJ005214.1等10个国内外CPV分离株的VP2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与北京地区一分离株(HQ883267.1)的同源性最高,为99.0%~99.6%。所得分离株为不同毒株,但均为CPV-2a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不同动物间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对分离的23株鸡源、14株猪源和8株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了耐药性测定,并对其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同种动物之间、猪源与牛源flor基因的相似性为100%,鸡源与猪源、牛源flor基因的相似性为99.8%。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flor基因(登录号AF231986)进行比对,鸡源flor基因在开放阅读框的第439,479,683位出现点突变,猪源、牛源flor基因在开放阅读框的第439,683,1100位出现点突变。由flo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红茂草生物碱抑菌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醇提法提取红茂草生物碱,经石英色谱柱层析分离、结晶后测定了红茂草生物碱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粪肠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抑菌率和半数抑菌浓度(IC50)。结果显示,红茂草生物碱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粪肠球菌的MIC分别是0.22、0.18、0.18、0.30mg/mL;对这4种供试菌的IC50分别是0.180 7、0.140 70、.140 70、.260 5 mg/mL。表明,红茂草生物碱对这4种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