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史博览》2002年第1期曾发表过一篇题为《遵义会议前后的三个“三人团”》的文章,说的三个“三人团”是:长征出发前夕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具有最高指挥权的“三人团”;长征途中下放军团行军的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在遵义会议后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负责军事指挥工作的“三人团”。而在这三个“三人团”之前,还有一个“三人团”,即1931年4月,中共中央派到中央苏区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组成的中央代表团,当时被人称为“三人团”,这个“三人团”很少被提起过。  相似文献   

2.
闻名于世的长征结束后。毛泽东有过这样的评价:“好的二局”,“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  相似文献   

3.
由省政府、国家旅游局主办的“中国·贵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暨红色之旅系列活动”4月26日在历史名城遵义启动。启动仪式上,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向参加过长征和为长征胜利做出贡献的老红军、老同志,向全省当年支援红军长征的各族人民致以崇高  相似文献   

4.
闻名于世的长征结束后,毛泽东有过这样的评价:"好的二局","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  相似文献   

5.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之际,重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人深思,催人奋进。不忘初心,要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80年间,长征虽已远去,但长征精神却在时代中淬火升华。  相似文献   

6.
◆2004年11月28日,”希望工程—贵州助学长征百日行”活动授旗出征仪式在贵阳举行。省委常委龙超云、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思培、省政府副省长刘鸿庥、省政协副主席相小青,省军区副政委何洪江出席仪式。龙超云在仪式上作重要讲话。◆2004年12月4日,在黎平县举行隆重的“希望工程—贵州助学长征百日行”启动仪式。省委副书记黄瑶、省政府副省长吴嘉甫在举行欢迎仪式前听取团省委汇报此项工作后,分别作出指示。◆2004年12月22日,以“寻求  相似文献   

7.
王涛  戴美瑛 《广东党史》2005,(2):13-14,18
民国时期统治广东8年的“南天王”陈济棠,在20世纪30年代中央红军长征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曾经与中共和红军建立了秘密的合作关系,对红军在长征初期顺利突破第一、二道封锁线起了一定作用。对此,许多不知内情的人感到疑惑,陈济棠这位曾经投靠蒋介石并积极镇压广东革命力量的“南天王”,怎么会有同中共合作的历史呢?  相似文献   

8.
《女兵们踏上长征路》一文作者聂成根在采访红军女战士危秀英时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长征,是中华民族亘古以来的一个创举。”危秀英望着我,陷入了往事的沉思之中, “从哪儿说起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长征就是要走路,您就从脚谈起吧!” “好啊!”她打开话匣子, “走路,对男战士说来,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可对女战士来说,这种长途行军就有困难了。”  相似文献   

9.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军长征史》一书,同时摘取了中国图书出版界的两项《高荣誉,即第三届“国家图书奖”和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该书是中央党史研究室“九五”规划项目之一。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室领导的关怀和支持。该书依据翔实的历史好料,生动记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艰难历程和英雄业绩;揭示了红军长征的不朽精神,总结了长征胜利的基本经验和重大意义,从而深刻地揭示了红军将士为革命理想和人民利益英勇奋斗的本质特点,昭示了长征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该书不仅集红军…  相似文献   

10.
《福建党史月刊》2006,(11):40-40
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究会承办的《福建:长征从这里出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于10月16日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展出。展览分“长征前夕”、“浴血长征路”、“三年苦斗”和“今日长征”4个部分,生动再现了长征中福建子弟兵的英  相似文献   

11.
第一,要处理好“三进”之间的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者之间是一个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进教材”、“进课堂”是“进头脑”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进头脑”又是“进教材”、“进课堂”的必然结果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关于长征的研究一直是党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对长征的研究,很多人似乎都没有注意到邓小平关于长征问题的一个重要论断:“陕北根据地是落脚点和出发点。”这个论断是邓小平1975年9月1日在同话剧《万水千山》主创人员谈话时提出的。他说:“要把长征中的路线斗争写明确;要写陕北根据地是落脚点和出发点”(《邓小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6页)。深入了解邓小平同志的这个关于长征的论断,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长征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革命影响具有重要启示。长征的终点在哪里?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毛泽东对长征给予高度的评价:“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一部长征史有多少讲不完、道不尽的精彩故事。长征途中,可谓步步险关,处处绝境,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然而,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最终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勇往直前。本篇从长征史料中选取了部分片段,力图展现一些鲜为人知的长征故事。“长征”一词何时首次提出?“长征”一词何时首次提出?党史专家认为:1935年5月在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使用的并不是“长征”一词,而是分阶段使用“突围”、“转移”和“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以前,红军…  相似文献   

15.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在“太平——二郎”古镇播下了“革命的种子”,而这些“革命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6.
杨会清 《世纪桥》2009,(14):15-18
对于“史诗”般的长征,人们对它总有说不完的话题。长期以来,各地方党史部门围绕着长征的有关问题之争不亦乐乎,且有日趋细化的现象,如对“长征第一渡”、“长征第一山”以及“长征第一湾”的争论。近年来,一些地方党史部门又围绕着“长征第一村”进行争论。从争论的主角看,分别是福建的长汀和江西的瑞金。从争论的现状看,前者显然已领先一步。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8,(6):83-83
近年来,邛崃市纪委联合市委组织部立足本土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教育寓于廉政文化建设之中。构建“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充实窦境课堂。构建学术研究中心、培训学院、教学基地“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开发形成“参观一个馆、聆听一堂党课、观看一部红军长征片、参加一场红色体验”的实境课堂,以红军长征中的重大战役为主线打造“奔赴战场第一线”。  相似文献   

18.
长征精神与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精神作为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于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大启迪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源泉,”“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要发扬光大。” 一、长征是红军追求理想与信念的伟大壮举。长征精神就是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疑,坚定不疑的革命精神。新时期加强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世界观建设为根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新时期弘扬长征精神,加强世界观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索尔兹伯里曾经感慨:“人类有四大史诗,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他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美国作家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这样评价长征:“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红军长征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书写的是英雄主义的壮美诗篇,矗立的是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已经超越了国界、党派和政治信仰.长征史料浩瀚,其中战斗、故事和细节不胜枚举,本文从中撷取些许细节,也从一个侧面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忠诚坚贞的理想信仰、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牺牲奉献的作风品质和血脉相连的军民情谊.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的专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于1986年出版后,在国际上颇有影响,一版再版,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我国也出了译本,且几次再版。该书中提到延安时代的“红色历史学家徐梦秋”,说他参加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延安时与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等有过不少交往。但是,读者对徐梦秋的生平却知之甚少。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徐梦秋于1976年5月病死于南京的监狱,但他的政治生命却在很久以前就可悲地结束了。徐梦秋,安徽寿县人,1896年生,自小聪颖,记忆力特别好,用乡里私塾先生的话说,他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