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患鸡的法氏囊病料经氟利昂作用去除杂蛋白,并经甘油一酒石酸钾密度梯度离心进一步纯化;细胞适应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出现明显细胞病变后冻融、PEG沉淀纯化。电镜观察、吸光庆测定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结果表明,得到了完整形态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相似文献   

2.
将禽脑脊髓炎病毒(AEV)VanRoekel株、1143株和NH937株分别经卵黄囊接种于6日龄SPF鸡胚,接毒10日后解剖鸡胚,收集尿囊液,采集脑、消化道和胰腺,用玻璃匀浆器制备20%的组织悬液。组织悬液经3次冻融充分破坏细胞,释放病毒,然后以400Or/min离心20分钟,10000r/min离心40分钟。上清液经浓缩后轻轻加入已含2mlCsCl不连续密度梯度的5ml离心管内,再以45000r/minl2℃离心2小时,在CsCl连续密度梯度内取出含AEV的组分后经对蒸馏水透析除去CsCl,对聚乙二醇-6000透析浓缩。病毒样本经1%磷钨酸负染后用透射电镜观察见到典型的AEV粒子。  相似文献   

3.
在人工感染IBDV 鸡的腔上囊组织液中加入氯仿,经4000 r/ min 离心30 min ,除去腔上囊组织蛋白,然后用硫酸铵沉淀病毒。提纯后的病毒颗粒直径为60 n m 左右,无囊膜。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病毒蛋白含量为4 .0 m g/ m L;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其效价为1∶16 ;用IBDELISA 快速诊断盒检测,其效价为1∶320 。  相似文献   

4.
用辛酸-硫酸铵法提取鸭IgG并与传统提取方法硫酸钠、硫酸铵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回收的IgG依次为12.35、8.36和10.14 mg/mL,而且辛酸-硫酸铵法回收IgG纯度高,可用于免疫标记技术,比色谱层析快速、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用该法以鸭卵黄提取IgG,回收的IgG为13.58 mg/mL,氯仿法为8.55 mg/mL,PEG不能回收;辛酸-硫酸铵法从鸭卵黄得到的IgG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其核酸类型为单股正链RNA,是一种重要的动物病毒。它不仅是牛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亦是内蒙古和新疆地区羔羊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同时也是牛源培养细胞的污染源。研究还证实,该病毒与近年来出现的温和型猪瘟的发...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用人O型红细胞吸附-释放病毒的方法提纯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通过电镜观察证实了提纯效果。电镜下观察到的病毒颗粒细微结构清晰,大小约30~40nm,背景中杂质极少。  相似文献   

7.
抗猪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猪细小病毒抗原的培养与提纯王东谢琴何存利陈祝三余桂芳(宁夏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银川750002)在制备抗猪细小病毒(PPV)单克隆抗体前,首先要提纯猪细小病毒抗原,然后才能免疫BALB/c小鼠,检测和筛选阳性孔、克...  相似文献   

8.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三种核酸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常规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和RT-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3种核酸检测方法对不同质粒浓度的样品和417份临床疑似样品进行了检测,以比较3种核酸检测方法的优越性。结果显示,3种核酸检测方法中,real-time RT-PCR和RT-LAMP一样敏感,均能检测到10拷贝/μL,常规RT-PCR只能检测到1×104拷贝/μL,但临床样品检测表明,常规RT-PCR方法敏感度低,会造成一部分漏检,RT-LAMP灵敏度高又会造成错检。综合比较3种方法后,推荐用RT-LAMP结合real-time RT-PCR,不仅节约成本,且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可提高牛病毒性腹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研究猪传染性水泡病(以下简称水泡病)病毒的物理化学特性,探讨用P~(32)标记的病毒诊断本病的方法过程中,曾采用几种途径对水泡病病毒进行浓缩和提纯,也对该病毒用P~(32)进行了标记试验。现将这些基本方法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0.
采用差速离心和蔗糖递度超速离心法提纯了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AVAV)H_(9307)株,并用SDS-PAG电泳技术分析其结构蛋白,该病毒主要由8条多肽组成(VP_1~VP_8),它们的分子量分别是145、130、115、72、70、65、42、39KD。用Westernhlotting免疫印迹技术分析这些多肽的免疫活性,与同源病毒株抗血清出现5条可见的反应带,分别是VP_1、VP_2、VP_4、VP_5和VP_7;与异源病毒抗血清反应只出现两条可见的阳性反应带,分别是VP_1和VP_2。  相似文献   

11.
用肝片吸虫成虫粗制抗原经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00)分离到4个蛋白峰,以间接血凝法(IHA)测定各峰抗原活性,除第Ⅳ峰外,其余各峰均有活性,以Ⅱ、Ⅲ两峰的特异性最强。提纯抗原能检出人工感染10~100个囊蚴14天以上的羊抗体。提纯抗原保存60个月,其效价不变。  相似文献   

12.
用200-500g/L蔗糖进行不连续梯度离心可除去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培养液中的大部分杂蛋白,经检查提纯的IBDV颗粒结构完整、纯度高;经用SDS-PAGE分析表明,IBDV主要结构蛋白带清晰.提示用超滤浓缩法和蔗糖不连续梯度离心提纯的IBDV抗原均可为进行其他试验的抗原材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猪的水肿病在各地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而目前对猪水肿病却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为此 ,我们对该病进行了调查研究 ,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1 病因调查病猪食欲不振 ,腹泻 ,眼睑及面部、腹部皮下水肿 ,叫声嘶哑 ,共济失调或瘫痪。我们在泰州、宜兴、盐城等地共调查了45 5 0头仔猪 ,平均发病率为 18.3 % ,致死率为 73 .7%。通过病原分离、鉴定及病因分析发现 ,直接由溶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占 63 .9% ,致死率为 81.8% ,发病多为断奶前后仔猪 ;由于硒 VE的…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根据患牛有无临床症状这一特点,一般分为临床型(Clinical)和隐性型(Subclinical)两类。前者因有明显临床症状(局部或全身的),故易于确诊;后者因乳腺病损轻微,无或不显临床症状,主要是以乳汁体细胞数增多,并伴有乳汁组成和理化性状的潜在性异常变化为特征,这时乳汁因无肉眼变化,故临床上不易发现和确诊。然而这类乳房炎在整个乳房炎病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发病率往往高于临床型乳房炎三倍以上,同时又易于转化为临床型乳房炎。因此,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乳房炎的发展与播散,对隐性型乳房炎的早期诊断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三种不同方法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血清抗体的比较吴斌陈焕春方六荣李学伍周复春洪文洲(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武昌430070)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对该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鉴定、动物接种试验、血清...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鸡大肠杆菌病疫苗多使用鸡源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O1,O2和O78抗原提纯菌毛配以油佐剂或福氏佐剂制备,也有用鸡源大肠埃希氏菌O2,O78和O35抗原用甲醛灭活再加油佐剂或氢氧化铝佐剂制备。免疫途径多为鸡皮下和泄殖腔...  相似文献   

17.
用预备试验初选的 4种稀释剂a、b、c、d ,对经浓缩培养法繁殖的牛、猪O型口蹄疫病毒进行稀释 ,使其与普通毒 (对照 )浓度相当。然后将其与普通毒一起在不同温度下放置不同时间后 ,测定TCID50 ,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 ,4种稀释剂稀释的病毒TCID50 存在显著差异 ;a和b稀释的病毒TCID50 之间无显著差异 ,但均显著高于c和d稀释的病毒TCID50 ;a和b稀释的病毒与普通对照毒的TCID50 也无显著差异。表明 ,a和b均可用于稀释口蹄疫病毒抗原 ,考虑到成本 ,宜选用b。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电镜负染色技术广泛应用于病毒学研究,对于观察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病毒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为改善负染色方法制备样品的稳定性,提高成像效果,我们在应用电镜负染色法观察病毒的过程中对影响负染色效果的诸因素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HBR毒株在体外传代过程中发生的毒力及遗传变异情况,采用第5、10和125代PRRSV-HBR株病毒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低代次(第5和第10代)病毒接种组可复制出以"高热综合征"为特点的症候群,第5代毒株感染组死亡率达40%(2/5),第10代感染组症状明显减轻且无死亡,第125代毒株感染组基本无临床症状。这3个代次的毒株感染组于感染后第3天检测病毒血症呈阳性,第7~14天到达高峰,第125代于第21天消失,较第5和10代毒株提前1周。病毒感染后抗原主要分布于脾、扁桃体、淋巴结等组织,第5和10代毒株感染组脏器出现严重的病理损伤,第125代毒株感染组仅见轻微病理损伤。对3个代次毒株的ORF5、ORF6和ORF7测序显示,仅在ORF5出现了3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即第29位:第5、第10代的缬氨酸到了第125代变为丙氨酸;第32位:第5、第125代的丝氨酸到了第10代变为甘氨酸;第196位:第5、第10代的谷氨酰胺到了第125代变为精氨酸。研究表明,低代次毒株能够完全复制出典型的"猪高热综合征",而高代次毒株无明显临床症状,证明该毒株经细胞传代后毒力下降。高代次毒株感染动物仍能够引起毒血症和持续感染的结果表明,高代次毒株仍具一定毒力,作为疫苗种毒需要进一步毒力弱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从研制成功猪瘟兔 化弱毒疫苗,并广泛推广以 来,我省于1963年前已基本控 制了猪瘟的流行,效果十分显著;但文革后至今又逐渐回升,并有越来越严重之势。当前的猪瘟与过去有所不同,其特点是散发性、慢性、非典型性。一般在一个疫点内发病率不高,且多发于7~35日龄的乳猪,症状不典型, 呈现广泛性、弥漫性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病变。 Meyer等(1981)报道,怀孕70~90天感染猪瘟病毒的母猪所产的仔猪,有36%因胎盘感染发生病毒血症,其中25%于产后2周内死亡,11%在产后8周内死亡。Hermann等(1982)报道,用野外低毒力毒株感染孕期40、70和90天的母猪,仔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