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大钊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精神伟大、品格崇高,为中国革命建立了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江泽民在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他的伟大的人格,永远是一切信仰马克思主义、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献身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胡锦涛也在李大钊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说,我们学习纪念李大钊同志,“必须像他那样保持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革命气节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作为五四运动的亲身参与者和历史见证者,李大钊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李大钊,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没有李大钊,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顺利创建;没有李大钊,就没有此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序开展.虽然李大钊与五四运动早已在历史长河中定格,但是先生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精神将与时代永存.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应用于中国实践,聚焦"为什么建党、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问题,形成了李大钊建党思想。李大钊建党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深入系统地研究李大钊建党思想,对于缅怀李大钊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一、李大钊建党思想的生成逻辑李大钊建党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也是最有力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之一,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率先向中国人民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指引中国革命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文仅就李大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态度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比较多地选用了李大钊的相关文章。教科书之所以选用李大钊的文章,既是因为其文章符合新文化运动中推广白话文的时代潮流,也在于李大钊思想的前沿性。李大钊文章入选教科书,既传播了李大钊的先进思想,激发了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启发了青年学生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诞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出生不久,父母先后去世,由祖父李如珍教养成人。1907年夏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李大钊同志学习刻苦努力,从不松懈,学习成绩突出。在此期间,爆发了辛亥革命,李大钊同志从强烈要求民主自由的愿望出发,在《隐忧篇》一文中列举了当时边患、兵忧、财困、食艰、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一生,不畏艰难困苦,勇敢顽强地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国共产党人谱写了一曲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无私奉献、乐天努进的人生颂歌,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向中国人民揭示了一种新的人生观。认真学习和研究李大钊的人生观,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把李大钊精神发扬光大,经受新形势的考验,更好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十分必要的。李大钊的人生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之上的人生观。他在中国传播…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但在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俄国的民粹主义影响了他。李大钊之所以受到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当时国内的客观环境以及国际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李大钊的早期思想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但他并不是一个民粹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13):20-21
学习党忧国忧民,信仰和追求真理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早期共产党员是那个时代忧国忧民、寻找真理、追求信仰的新青年。他们思想前卫,独口思考,充满朝气,对中国命运前途关怀备至,对认定的信仰矢志不渝,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是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从中国学习思想史的角度来评价李大钊,他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观的奠基者。其学习观主要贡献有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批判武器,推倒"尊孔读经"的封建学习思想;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学习观的基本原则;宣传马克思主义,为现代学习观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朱金娜 《党史博采》2009,(10):7-7,9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也是最有力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之一,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率先向中国人民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指引中国革命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文仅就李大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态度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建党79周年前夕,学习李大钊的建党思想,对于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伍味 《新长征》2007,(9):18-19
在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第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做系统完整介绍的人是李大钊。 最早的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团体,是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由邓中夏、罗章龙、黄日葵、高君宇等十几人在北京大学组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相似文献   

14.
今年10月29日,是李大钊同志诞辰100周年。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同时,他也是中国青年的道德楷模。他的高尚道德品格,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他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无私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李大钊同志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他的共产主义道德观谈一点我的学习体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李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勤奋地钻研、宣传马克思主义,播下的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种子,在中国的大地上已生根、开花和结果。我们今天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应学习李大钊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对李大钊思想中丰富的科学社会主义基因,我们应进行认真概括和提炼,将其纳入新编《科学社会主义》教材中。从李大钊的有关论述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成果中,可以概括出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的新定义。  相似文献   

16.
王宪明 《理论学刊》2020,(1):151-160
李大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中国传播者,其孔子观在五四时期颇具典型意义。新文化运动初期,李大钊针对袁世凯及北洋军阀政客利用孔子复辟帝制及实行文化专制而作了"实在的孔子"和"历史的孔子"的区分,反对军阀政客利用孔子而倡导尊重"实在的孔子";转向马克思主义之后,李大钊从时代变迁、学理等角度论证孔子学说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而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取而代之。不过,孔子学说中有关人生修养等的精华部分,仍是其人生实践的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7.
正李大钊(1889—1927)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早年在天津就读6年期间的行迹,大多见载于三种版本的《李大钊全集》(朱文通等整理编辑《李大钊全集》四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五卷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注《李大钊全集》五卷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在《〈守常全集〉题记》中认为。李大钊的“遗文”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李大钊的事业史迹和思想遗产,已成为中国现代史研究方面的重要课题,北京师范大学朱志敏的这部《李大钊传》,就是其中一个新的研究成果。尽管有关李大钊研究的论著已不少,但朱著却呈现别一特色。作者从复杂的中西文化背景上,剖析李大钊思想的形成过程。李大钊生活的时代,正是中西文化剧烈碰撞与交锋的时代,作为智者,他受到了新思潮的浸染,并且由此展示了独自的新观念。如“青春”精神所含的意蕴,正如作者分析的那样,它与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有着某种相通之处。而唯物史观的形成,除了来源于马克思的学说之外,本书显示,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早期的李大钊在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着重关注唯物史观。在国内与国际大背景下,李大钊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产生了“决定论”与“能动论”的矛盾。此矛盾究其根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知不清,李大钊在后期也纠正了这一认知,推进了唯物史观在革命中的传播与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经典文本,剖析早期李大钊在“决定论”与“能动论”上的认知矛盾,及其之后在正确理解唯物史观基础上解决这种认知矛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以科学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跟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潮流不断探索的精神、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永远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