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润往来     
1988年1月13日,刚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蒋经国先生在台北病逝。第二天,当时才30岁出头的杨祖瑶记着友人“出大事,要小心”的提醒,带着首个有“合法”手续的老兵探亲团返乡了。  相似文献   

2.
贾博超 《台声》2013,(7):70-70
心中满怀着对亲人的殷切思念,脑海萦绕着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夏初5月,10余位老盟员携亲属随台盟北京市委举办的第三届“返乡圆梦行——北京市老盟员探亲团”,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台湾,展开为期8天的环岛探亲行程。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1,(12):42-43
“美国上月球只用了17年,而我们从台湾到大陆却走了40年。”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团”团长何文德的话道出了老兵们酸楚的心声。他们都是当年被国民党抓去的老兵,一踏入故乡的土地,这些老兵们个个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4.
漫漫人生路,依依故乡情。台湾《乡情》杂志社社长、《乡讯》杂志社发行人、旅台怀宁同乡会理事长高向荣先生日前又回到故乡安徽安庆。83岁的高老先生自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他先后返乡探亲观光和开展联谊活动达13次之多,其中由他牵头组织的旅台同乡返乡观光团就有5次,每次多则60多人,少则30多人。一个高龄老人,身兼数职,又亲自多次组团返乡,每年往返台湾和祖国大陆多次,四处奔波,  相似文献   

5.
探亲行     
台湾政大教授陈祥乾先生,系湖南省桂东县人。今年四月,他曾返乡探亲。这是他返台后寄回的诗作。  相似文献   

6.
记不得是谁曾经这么说过,“爱,就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责任”。这话印证在普通台湾民众王大成夫妇的作法上,我觉得很有道理。1993年4月初,他随渠县旅台返乡探亲团返回老家土溪镇探亲时,眼见故乡教育很落后,子弟们不能好好地读书,心里特别难过。因为他从小失学,一生深刻体会到一个人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痛苦!所以他下了个很大的决心,想在这方面为故乡尽一点力量。可那时他经济实在枯据,自己每月收入有限,又刚贷款买了房子,每期贷款本息的偿还已弄得捉襟见肘,哪还有余力来偿心愿!但皇天不负善心人,有一天他灵机~动,总算…  相似文献   

7.
依依故乡情     
清明时节,柳暗花明。台湾《乡情》杂志社社长,《乡讯》杂志社发行人、旅台怀宁同乡会理事长高向荣先生,再次率领祭祖扫墓旅游团一行回到故乡安庆。84岁的高老先生自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已先后返乡祭祖扫墓、旅游观光及开展联谊活动15次,其中由他牵头组织的旅台同乡返乡观光团就有7次,多则60多人,少也有30多人。  相似文献   

8.
难忘的聚晤     
包光汉 《黄埔》2007,(2):62-62
1996年6月上旬,突然接到黄埔学长孙国复先生从台湾来信,告知近期返乡探亲,趁机访晤旧友,约余于19日在南京相聚。学长如此挚诚,余决定如期赴约。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23)
<正>1987年,在台湾外省老兵返乡运动的冲击下,台湾当局不得不正式开放大陆探亲。随着老兵回大陆探亲的实现,两岸民间交流的大门逐渐被一点点推开,两岸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的规模日益壮大。在这3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两岸民间交流的恢复与发展不仅解决了台湾外省老兵回大陆探亲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了强大动  相似文献   

10.
饶秀峰 《台声》2001,(5):23-24
阳春三月,正是春暖花开时节,来自台湾桃园的吕氏宗亲恳亲祭祖团一行 45人在吕秀莲胞兄吕传胜先生的带领下,回到祖籍地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田中村吕厝龙潭楼探亲谒祖。   南靖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明清时代南靖县有 50多个姓氏、 3600多人迁徙台湾,现在台湾 2200多万人口中,南靖籍的有 100多万,约占台湾总人口的 5%。   3月 23日早上,台湾吕氏宗亲恳亲祭祖团在南靖县委统战部、台办、台联和省、市台办领导的陪同下,前往书洋镇田中村吕厝。当汽车到达田中村时,只见村口彩旗飘扬,锣鼓喧天, 1000多名小学生和群众手捧鲜…  相似文献   

11.
应台湾“公共利益文教基金会”的邀请,由全国台联、宋庆龄基金会筹组的“大陆大专院校学生赴台访问团”一行8人,在访问团团长、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刘启林的率领下,于1995年12月18日至28日对台湾进行了一次匆匆却难忘的访问旅行。我作为工作人员随同往访。 团中的6位大学生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6位同学中有5位是台湾省籍。此次台湾之行,对他们来说亦可谓返乡之旅。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演进,直接或间接引起多次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人员流动。 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迫于岛内舆论和民心压力,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随后,台胞到大陆探亲、旅游、经商、求学渐次热络,从而形成了老兵回家、青年创业、返乡投资等一波又一波“大陆热”台湾老兵:“想回家,永远都不会是错的!  相似文献   

13.
肖军 《台声》2011,(8):21-24
20多年前,一批台湾老兵奋力“撞”开了隔绝已久的两岸交流大门,回大陆返乡探亲途中留下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今天,代表未来和希望的青少年成为两岸交流的一支生力军,他们的真心投入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同时也是鄂台大学生交流20周年。1987年11月,台湾当局有条件地开放台湾居民回祖国大陆探亲。一时,多少催人泪下的回乡故事在神州大地流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时,追随着祖辈的足迹,年轻的湖北籍二、三代大学生亦返乡寻根问祖,由此也拉开了鄂台大学生交流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新事篇记台胞白先生投资办厂的事河南省方城县籍台胞白伟君先生,曾三次随父返乡探亲,考察、投资项目,办起了台资企业,当年见效益,在方城影响很大。白伟君1953年出生于台湾,现年42岁,祖籍河南方城独树镇,他在台湾曾从事过建筑、修理工等。在1992年...  相似文献   

16.
詹高越 《台声》2010,(8):46-48
<正> 3月7日至14日,我们兄妹三家8个人终于实现了父母亲的遗愿,返乡寻根、祭祖、探亲。小时候在北京.有老乡来家里串门或父母领我们去老乡家做客,母亲总是用闽南话教我们说,"哇不是台湾郎,哇是北京郎"。父亲是台湾彰化永靖人,母亲是彰化鹿港人。从小我们就知道自己是"台湾郎"、老家在台湾。后来,那个年代说自己是台湾人似乎总有无形的压力,平时对外人就尽量不提,但是父母亲有  相似文献   

17.
1997年9月25日上午.部分在京台湾同胞聚会于全国台联,深入学习座谈中共十五大报告。座谈会由中共十五大台湾省籍党员代表团团长、全国台联副会长杨国庆主持。当选为中共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的林丽韫向与会者作了精彩报告,与会乡亲们热烈座谈。中共十五大中的台湾团杨国庆首先向与会者报告了中共十五大台湾团简况。他说,祖国大陆现有台湾同胞3.4万多人,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来到祖国大陆的,其中有2009名台湾省籍中共党员。出席中共十五大的台湾省籍代表共有8人,组成了台湾团,是十五大36个代表团中人数最少的一个。代表在台籍党员中…  相似文献   

18.
顾扬 《台声》2009,(5):10-13
4月的台湾,木棉花开,春意正浓。2009年4月3日至12日,应中华海峡两岸文经现光协会的邀请,由全国台联协助组织的“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巡扎参访团”搭乘两岸直航包机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大陆老台胞除在清明时节探亲扫墓外,还参加了一系列拜访和参观。作为参访团工作人员之一,本人有幸目睹岛内多亲给予的热烈欢迎,感受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浓浓亲情与乡情,也感受了中华文化在岛内的生根与成长,深深体会到两岸人民对扩大交往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5)
<正>1.1987年6月28日(星期日)晚上7点,由"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主办的演讲会在台北金华中学大礼堂召开(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演讲会的主题是"想回家、怎么办";演讲者为王晓波、胡秋原等7人;演讲会上有"想家合唱团"和音乐家杨祖珺献演。2."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发起人有何文德、林正杰、杨祖珺、张富忠、范巽綠等多人,名誉会长胡秋原,会长  相似文献   

20.
白录英  陈军 《台声》2007,(4):54-55
2007年1月30日至2月9日.应财团法人台湾原住民文教基金会、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的邀请.北京市台联组织本市15名台籍少数民族乡亲赴台湾探亲交流。这次活动是北京市台联推动大陆台籍少数民族乡亲入岛探亲交流的第一次尝试.是加强北京市台联与台湾中南部地区.原住民地区的联系,扩大两岸联谊交往范围的又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