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雪  关玉晶 《世纪桥》2010,(23):72-73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理智的、崇高的爱。师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师爱能满足学生对爱的需求、师爱是"以爱育爱"的手段,师爱是帮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力量。本文力求通过对师爱的本质分析和界定,为重新认识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推动教育向爱、向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师爱”是帮助学生进步与发展的一股强劲的力量,是发自教师内心的.尊重、信任、关爱学生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师爱”之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增强学习与发展的动力。教师怎样去爱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呢?笔者的体会是,当好父母和朋友角色,向孩子们播洒“三爱”。  相似文献   

3.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是每一个优秀教师的心声,也是他们的行动指南。因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但是,怎样  相似文献   

4.
教育需要爱心,教育要有爱心,但如何向学生施爱则是一门艺术。只有爱与教育艺术的结合才是真正的教育,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周琼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我们热切期盼教育园地上有更多类似周琼的园丁出现,以使“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更加光彩。  相似文献   

5.
母爱与师爱     
母爱与师爱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大要素,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但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也发现许多学生由于对母爱与师爱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致不能自觉地接受师爱。也有一些老师由于未能理智地把握师爱的分寸,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师爱的效果。许多母亲也未能  相似文献   

6.
多年前,师爱的火炬照亮了张祖安的求学之路;多年后,全国模范教师张祖安又把这支爱的火炬传递给自己的女儿……  相似文献   

7.
学校发展首先是德育的发展,德育要紧紧抓住师德建设和学生养成教育这个"牛鼻子"不放松。师德是教育之魂,养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它们是撬动学校工作的两根杠杆,能为学校持续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教师发展师德先行1.师爱是师德建设的核心。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只有爱才能唤醒爱!为营造爱的氛围、家的温馨,学校开展了"百名教师齐家访""献爱心、送温暖""每天节约一分钱,你的困难我来帮"等活动,并组织教师与贫困生、学困生、留守儿童结对子,为他们捐款捐物、过生日,辅导他们学习,等等。2.注重表彰与处罚、考核与监督相结合。为了充分发扬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通过师德月标兵、学期标兵、学年标兵、师德十大标兵评选活动,评选出好典型,在学校广播站、网站、校刊等媒体上大力宣传,每年教师节大张旗鼓  相似文献   

8.
在鞍山市铁西区启智学校庆"六一"联欢晚会上,11个智障孩子手拉手唱起歌,跳起舞,尽管歌声参差不齐,发音含糊不清,但家长们依然用热泪和掌声告诉孩子们的老师于艳,这是他们眼中最美的舞蹈,这是人世间最甜的歌声。于艳,一个把党性化为朝阳,把师爱化为春雨的特教老师,以超乎寻常的爱心和耐心,开启着智障学生的心灵,用温暖的言语、真诚的笑容、细致的教学,给这些特殊的孩子送去一份特别的爱。  相似文献   

9.
大道无痕,大言稀声。和谐教育需要无痕。无痕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师爱,获取真知,学会做人。1.关爱无痕,润物无声。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  相似文献   

10.
老师的爱不同于其它的爱,它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心。爱学生是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前提。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爱,需要周围人的尊重和赏识。几年来,我对学生倾注了全心全意的爱,赢得了学生对我的尊重和爱戴,也得到了学校、家长的好评。 一、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爱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为了帮助全校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武汉市吴家山第四小学对照“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爱与责任”为主题,以“孝心、爱心、诚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学校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学生的爱与责任是一个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两者互为渗透,培养学生的爱与责任,就是教育学生如何爱周围的人和事,让学生在感受父母、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爱的同时学会付出爱;懂得作为人子,自己有替父母分忧,营造家庭和睦氛围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漫长的学生时代.总会有一些与老师有关的体验和经历留在学生的记忆里。抹不掉挥不去,老师们每次谈起时也是感慨万千。如何处理对学生严与爱的关系,是老师与学生相处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而严与爱表面上又是互相矛盾的,严格管理似乎就不能体现爱,要爱就不能严。以致于有时为了“严”字,有的老师在孩子面前总是不苟言笑.当学生犯错时,大动干戈。于是在不经意间。师生关系的空间布满乌云.学生的心间留下阴影,师生间的距离也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导的方面。教师只有通过自己高尚的师德、真挚的师爱和精湛的师艺去赢得学生的信赖、依恋和敬佩,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用高尚的师德赢得学生的信赖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尚的师德是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关系,它有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既要有柔性,又要有刚性。柔性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要以情感教育为主,以师爱为核心,以宽容为美德,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刚性体现在对学生的管理中,以法纪法规为依据,以严格管理为基础,运用行政手段解决在思想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高校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刚性与柔性运用得不恰当,甚至发生刚与柔的错位。一种表现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过于刚。教育学生时,好动怒,冷嘲热讽、恶语相加。对那些于己不恭的学生,利用职权打击报复。这种滥施权威的方式往往导致矛盾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把青少年培育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各级各类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坚持“三个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坚持“爱”与“严”的结合,把思想工作做细办教育,就要有爱心,没有真正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育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要教育好学生,教育管理者要爱护学生。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我们在这里所讲的“爱”,不是那种天然单一的母爱,而是一种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关心、爱护和教育的“爱”。是对学生在生活上的细心关照,在学习上…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爱。教育与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爱,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教育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应城市实验小学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并以爱的教育为突破点,不断深化德育内涵,升华学生道德情感,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崇高的,但爱切忌简单粗暴.爱需要讲究方法。爱学生.需要表白.需要智慧.需要耐心、宽心、细心,需要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18.
杨丽君 《世纪桥》2011,(17):36-37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学生要负责任并且充满爱,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教师品德。它可以用"好雨随风潜入夜当春润物细无声"来形容。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岗位,尽自己的所能站好讲台!  相似文献   

19.
加。首先是对学生加注爱心,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教师每天接触的是一个个鲜活无邪的心灵,因此要用爱心去无私奉献。教师要教育学生爱生活、爱人生、爱真善美,自己更要以崇高的爱去教书育人,通过春雨润物般地感化濡染,使学生的心田得到及时灌溉。教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容得下千姿百态的学子,有博大深蕴的爱生情愫,  相似文献   

20.
凌宗伟 《先锋队》2015,(8):12-14,3
所谓"教育之爱",强调的是在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不仅要有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情感,还要爱我们所教、所学的内容以及教和学的方式,乃至于我们所处的世界的方方面面。这爱和情感是包容、慈悲、博大的,同时,又是理智和基于道德的。其目标就是不断地改善,试图使师生双方的每一个人(往大里去,还包括同事之间、同学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好,进而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世界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