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额信贷是指一定区域内,面向融资弱势群体的小额贷款形式。文中介绍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状况,并针对我国目前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小额信贷面临的风险、资金来源的持续性无法保证、小额信贷利率上限的存在、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小额信贷组织的法律框架与有效监管缺失等问题,认为应该从加强对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稳步推进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创新小额信贷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小额信贷组织创新等方面推进商业化可持续小额信贷发展,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处于过渡阶段,作为一种有效的扶贫助农的金融工具,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需要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和创造条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针对目前制约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建议放松利率管制,推进农村金融市场自由化改革;提升小额信贷的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农业保险风险补偿机制;培训农户适应市场;构建多元化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韩晓 《工会论坛》2009,15(2):32-33
绿色消费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产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当前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创造和谐生活和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绿色消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可持续发展现的形成,现存GDP指标的缺陷更加凸显,绿色GDP显示出其重要价值。实施绿色GDP核算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进一步实施绿色GDP核算面临人们认识的挑战,技术和制度方面也有待完善。应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推进绿色GDP核算。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2007年7月中旬,国家环保总局携手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为切入点,阐述中国特色的绿色信贷政策的产生原因,勾勒其发展现状,并重点借鉴“赤道原则”产生发展应用中的成功经验,评析绿色信贷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不足与需要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6.
绿色信贷制度调整具有国家意志性的经济关系,体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管理,属于典型的经济法制度。该项制度体现了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并为经济法理论的完善提供了素材;经济法实质正义的理念、平衡协调的价值观、系统综合调整的方法对绿色信贷制度的完善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浅论绿色营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界定绿色营销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具体分析了绿色营销和可持续发展的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杨平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2):102-105,108
拉夫尔在《我们的家园——地球》一书中指出,消费问题是环境危机问题的核心,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减弱了地球支持生命的能力。绿色消费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积极的消费理念,越来越受到政府、学者和居民的关注。积极构建绿色消费模式,对发展消费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爷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绿色营销与中国企业的绿色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将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关切转化为绿色意识,这一背景,为企业通过绿色营销开展绿色经营、进行绿色化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也为企业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开展对绿色营销的研究,收集绿色情报信息,实施绿色工程及开发绿色产品,使用绿色标志,采用绿色包装,合理确定绿色产品价格,开辟绿色销售渠道,推进绿色促销,加强绿色销售服务,启动绿色管理,基本可以构筑一个绿色化的企业,或对传统企业进行绿色化改造。中国企业绿色化还存在诸多阻碍因素,为加快中国企业绿色化进程,必须以市场为机制,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舆论、社会、企业多管齐下,以企业的绿色化迎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山东花生出口频繁遭绿色贸易壁垒。分析山东花生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及主要原因,提出通过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强化花生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行业协会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水平和规范市场秩序来促进山东花生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小额信贷既是一种有效的扶贫工具,可以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摆脱贫困,也是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能够缓解农村金融供求紧张状况,促进"三农"发展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但由于目前农村小额信贷在理论、实践上仍然有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其运作不尽如人意。文中分析了小额信贷的现状、问题及小额信贷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同样是“三农”经济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如何构建农业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以农村金融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Im perfectM arketParadigm)为基础,通过分析现行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构农村金融体系的设想,探索农业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农村金融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在农村金融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农业信贷补贴论到农村金融市场论,再到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的演进。农业信贷补贴论强调外部政策性资金对农村的注入,…  相似文献   

13.
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绿色化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突破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与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自身和社会应为企业绿色化经营提供相应的支持系统:绿色战略要素规划、绿色企业家、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基金、绿色营销和企业绿色文化建设支持系统。这些支持系统的构建有助于创建以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化为目标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和提高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于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人们一般选GDP,但现行的GDP不能体现现在社会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绿色GDP是扩展的国家实力衡量指标,可用来评价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提出了一些关于绿色GDP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必须转变传统农业发展观念,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针对现阶段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绿色农业理念;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绿色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强绿色农产品市场建设,完善绿色农产品监督检测体系;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投入;建好绿色农业示范区、培育优质品牌和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发展等,以加快绿色农业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2001年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把“绿色消费”作为该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主题,这标志着绿色消费运动在中国业已全面启动和开始社会化普及,绿色消费观念和绿色消费方式正在日益成为广大国民的自觉意识与共同选择。绿色消费是一种真正符合人的健康生存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合理的消费方式,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现拟就绿色消费的意义、条件,特别是如何通过建设绿色化社区的途径来满足人的绿色消费需要问题作一点探讨。一、绿色消费的概念和意义。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减少…  相似文献   

17.
石油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约束条件,而实施全过程绿色管理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而绿色供应链作为全过程绿色管理的一部分,在其中担负着重要作用。石油企业作为高危险和高风险的资源开发型行业,其整个作业和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很大,而对其实施全过程的绿色管理,无疑是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实现双赢和效益最大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云南省的基本省情,建设森林云南、走绿色经济强省之路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必然要求。云南森林资源的大部分属于集体所有,因此,只有通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才能建立能够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的林业经营体制,从而促进集体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林业在绿色经济强省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谋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必须依赖于绿色技术进步。本文以2007—2019年我国28个省份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非期望产出模型测算绿色技术进步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数字化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呈现出“U”型特征;数字化在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中存在调节效应,有利于环境规制作用发挥;数字化对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存在空间差异,经济发展基础越好的区域,环境规制及数字化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越强,但在西部地区不显著。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正视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制定合理的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另一方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增加研发投入,促进绿色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0.
目前 ,信贷结构的严重失衡 ,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低下 ,经营风险的增大 ,直接影响到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运作能力的提高 ,其已经成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因此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从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 ,建立科学、完整的信贷经营理念 ,确立信贷结构调整目标 ,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把发展的主题在结构调整中展开 ,把调整信贷结构作为提高贷款质量和效益的切入点 ,真正做到从增量到存量 ,从客户到种类、期限 ,系统推进信贷结构调整 ,这是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和实现向现代商业银行跃的进历史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