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艾略特创作了具有经典英美文学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诗歌《荒原》。在《荒原》这首诗中,艾略特认为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整个西方社会处于一场没有信仰和没有秩序的危急中,他觉得志勇重新建立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才能拯救整个西方社会。然而因为基督教的观念没能很好的把握现代世界,因而导致了他宗教救赎的失败告终。虽然艾略特失败了,但是他的努力是很有价值的,宗教救赎的无路可走正是提醒我们要开辟新路,救赎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在艾略特的指引下继续探索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毛姆的巅峰之作《刀锋》反映了世界大战时期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状态,毛姆以独特的文学形式将历史隐约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刀锋》中的主人公拉里的救赎之路,就是一面难以逾越的刀锋,但他执着地探索人生的道路,历尽艰险,终于在印度的宗教中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是西方迷惘的一代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3.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通过爱迪初到天堂遇见的五个不同的人,分别讲述了五个看似分离实际上都相互联系的故事,体现了公平,牺牲,宽恕,爱和救赎五个不同的人生哲理,共同构成小说的叙事主题。  相似文献   

4.
《国际歌》中体现了信仰范畴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一是个人的觉悟。对个人的解放、自我救赎,人类的解放、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崇高理想,抱有强烈的责任感;二是人民的觉悟。对人民大众的、人类的深厚感情(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三是世界的觉悟。对世界全体性的情感,体现出终极关怀(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比较常见的是对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感受(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巴别塔是《圣经》中的一个寓言,上帝因为人类建造通天塔而混乱了人类的语言.这个故事可以被看作最早的关于技术异化的警告,人类因为建造巴别塔而犯了三重罪.然而上帝混乱人类语言并非是惩罚,而是一种救赎.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文学当中的宗教性是与俄罗斯民族宗教性的体现,俄罗斯很多伟大的作家的作品都离不开宗教性。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一位典型的俄罗斯宗教作家。下面以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为例,试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苦难与救赎。  相似文献   

7.
列维纳斯认为在传统哲学之内我们无法源始地理解他者之意义,因为存在是一种匿名、中性的令人恐惧之物,发生在瞬间的主体的置放打破了存在无名的统治,它标志着存在者对存在的介入与承担,但主体要真正地获得救赎,本真描述的时间必不可少。本真的时间总是打破、超越了自我精神把握的目光,这种作为伦理时间性和救赎时间性的异质性使我们领会了他者的异质性,因此第一哲学不是形而上学而是伦理学。  相似文献   

8.
《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享誉世界文坛,被誉为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作品中弥漫着浓重的罪恶意识,三个主要人物相继为各自的罪行在道德、情感和心灵上遭受了深痛巨创的代价,却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最终获得了灵魂的救赎。本文通过对作品中主要人物命运发展所体现出的罪、罚与救赎主题的分析,揭示霍桑对人类灵魂和人性解放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论坛》2003,(1):14-42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是一篇指导我们党在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是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为此,湖北省《学习月刊》杂志社约请专家学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撰写了《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问答30题》,本刊现予以转载,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乡镇干部,很喜欢看《党员生活》。因为,她是我工作的参谋、生活的益友,所以我非常喜欢她。 我觉得《党员生活》杂志有三大优点:一是信息量大。每期杂志就好似一本“百科全书”;二是实用性强。像《开卷有益》、《普通党员普通事》等专栏,都是我们这里的读者喜欢看的。  相似文献   

11.
《上帝之城》第十八卷中,奥古斯丁在“以色列”和“巴比伦”的主题下阐释了世界历史观念,这是古代作家第一次清楚地论述世界历史观念,它改变了古代社会的民族史观.奥古斯丁以为所有的历史都是救赎史,而救赎史乃是以上帝在历史中的行动尤其是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为其前提,历史则是有位格的记忆.世界历史根源于历史的位格本性,基督教会而不是民族国家将成为世界历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家竞争日益激烈”,“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显然,我们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种种新挑战,大学人才观和人才培养观必须转变和更新。高校的《人生修养》课亦必须站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高度,未雨绸缪并作出相应的信息化革新,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为 21世纪中华之崛起培养一支‘四有’的科教兴国生力军。   一、《人生修养》课的现状。   (一 )《人生修养》课的成绩。   1980年,大连工学院开设“思想品德修养”课以来,经过近二十年努力,各…  相似文献   

13.
在本雅明的美学思想中,一个借助于艺术表达来实现某种世俗拯救的审美救赎企图是一以贯之的。本雅明的审美救赎观,首先源起于他对传统语言观的激进批判;其次集中体现在对巴罗克寓言的意义建构中;最后,他将这一救赎可能性过渡到一个以电影美学为代表的大众文化领域中加以讨论。正是在此过程中,本雅明的审美救赎企图逐渐走出纯粹的理论思考,转入一种艺术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4.
龙宗智(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法学》编委会主任、《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编委会委员)我提几个建议:一是关于编委会如何发挥作用。我想可以借鉴《中国法学》的做法,在我们国家检察官学院每年召开的“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或者其他专业会议上一并召开编委会会议,发挥编委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变迁的宏阔背景下,部分当代中国青年出现了精神困厄和自我迷失,青年人的精神困顿源于生活意义的失落和缺少生命体验,青年人需要通过自我精神救赎的方式来寻求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间隔年旅行有利于帮助青年人进行身心、价值、道德和生命的自我精神救赎,从而在回归后真正实现青年人的自我成长、自我蜕变和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6.
王倩 《工会论坛》2010,(6):148-150
英国小说家艾丽丝.默多克后期创作的代表作《黑王子》的主题是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然而运用互文性理论对《黑王子》的文本进行分析,即可揭示《黑王子》内在深藏的主题——在艺术与道德中自我消亡和自我救赎。在互文的纵横坐标中,古希腊神话马斯亚思的故事可以被看作是《黑王子》文本纵轴上的历时文本,美国作家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在1958年创作的《洛丽塔》则是该纵轴上共时的文本。在横的层面上,本文则主要分析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读者的参与这两个要素。以互文性理论为框架剖析文本,也把文学批评从只关注作者与作品关系的传统批评方法中解放出来,转向一种宽泛语境下的跨文本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团校学报》作为国内公开发行的正式学报,以全新的姿态和全新的面貌创刊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江西省团校学报》在1987年试刊和1990年创刊的时候,还只是一种“内部期刊”。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能在这世纪之交的1998年申办到全国统一刊号;洗身于全国正式报刊之林,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既凝聚了团校编辑同志的心血,也凝结了广大作者的智慧和辛劳,值得我们特别珍惜,需要我们共同支持。在这里,我要向长期以来关心《学报》的领导,向支持《学报》的作者和读者,向为《学报》付出艰苦劳动的编辑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共…  相似文献   

18.
桂人研 《人事天地》2010,(34):24-27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10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将于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社会保险法》是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之后,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的又一部支架性法律,它填补了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立法的空白,对于更好地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学习宣传好《社会保险法》,我们约请有关专家对《社会保险法》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萨瑟兰的《犯罪学》一书,1924年首次出版。该书出版后,引起犯罪学界广泛的关注并迅速成为萨瑟兰的代表性著作。……《犯罪学》一书,内容驳杂,不仅主要包括犯罪学的理论知识,还包含很多刑法问题、刑事司法制度的介绍性论述。为凸显主题,集中地体现萨瑟兰的犯罪学思想,我们选取《犯罪学》一书中与犯罪学理论联系紧密、对当代犯罪学研究仍有借鉴指导意义的章节,编译成书出版。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江泽民文选》在全国出版发行,这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8月15日,中央召开了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就学习《江泽民文选》提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专门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2006年8月18日,中共湖北省委就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有关要求下发了通知,现将省委通知精神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