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盟法的各种法律渊源可以划分出明显的等级层次和不同的效力范围。确立欧盟对外协定法律效力的法理基础来自国际法上的条约信守原则和欧盟法的本身规定,这也因此为欧盟签署对外协定确立了国际法和欧盟法这两个不同维度的法律效力来源。在国际法视野下,欧盟对外协定的法律效力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指欧盟对外协定所适用的范围及其约束力,包括欧盟对外协定的时间效力和空间效力;二是指欧盟对外协定的直接效力和最高效力。在欧盟法视野下,其效力表现在欧盟对外协定构成欧盟法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以及对欧盟法的司法审查机制。欧盟一直致力于增强其内部一体化和统一的对外国际法人格的改革方向。其具体进展进度除了需要欧洲法院在司法领域的进一步积极推动,还需要评估欧盟各成员国的主观政治意愿,从而为未来欧盟对外协定的功能拓展赋予新的发展边界。  相似文献   

2.
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看德国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启秀 《德国研究》2009,24(2):45-51
德国法律融合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法律渊源:主观意义继承了古希腊法哲学本质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客观意义继承了古罗马成文法的法律效力和合法性。以此为特点构成了德国法律体系的两个方面:以公正性和合理性为研究对象的主观性法律是法哲学的理论研究内容;以法律的合法性、立法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客观性法律构成了实践(实证)法律的研究对象。本文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的法律原型、德国法律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德国《基本法》中的主观法与客观法三个方面对德国法律思想及其法律实践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3.
德国快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庭判定学士学位不具备从业资格汉堡行政法院的法官判定学士学位不具备从业资格。德国目前计划到2010年之前,在德国所有高校中引入学士学位。法庭判决认为该学历不能作为“长期的、以获取收入为目标的职业”资格。但是按照欧洲协议,学士学位应该可以成为具有从业资格的首个学历。硕士学位也将在2010年前引入所有德国高校,是深化和专业化的途径,但不是大学毕业必修学位。提出诉讼的是一名汉堡的法学院学生,因为大学生服务机构拒绝向他提供联邦助学金,理由是他拥有法学学士学位,已经具备从业资格。汉堡法官认为在法律劳动力市场上,法学学士学…  相似文献   

4.
江清云 《德国研究》2007,22(4):35-38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法经济学开始作为一门创新学科经过美国大学的理论研究和争论,逐渐地形成了一门跨学科、充满活力的新兴学科.在美国,法经济学已经作为各大名牌法学院的主要课程被广泛予以接受.在法经济学的研究上,虽然德国已经成为欧洲法经济学的主要研究中心,但是在整体的法学教育上对法经济学的接受程度还不高.鉴于此,本文将在介绍法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上阐述德国学术界对法经济学作为一门法律学科上的态度和研究上的区别,并着重讨论法经济学在德国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德国,虽然实行审检合署,但检察官却与法官有所不同,并不享有司法权,然而在检察官的定位上,却兼具行政与司法双重性质。依据检察官的诉讼职权,德国采用了独任制办案模式,并且在检察官与其他检察人员之间的关系上实现了法定化和规范化,从而确保检察一体与检察独立的动态平衡。通过监督制约和保障机制,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德国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为我国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和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6.
德国商会与协会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0,15(4):11-16
德国商会根据相应的商会法建立,具有法定入会义务,因为承担了公共任务,所以为公法法人;而协会在德国具有自愿入会的特征和私法法人的法律形式,其主要法律依据为宪法与民法典。但商会同时是“具有协会形态的有权利能力的行政管理单位”,它与协会最大的共性在于“代表着会员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获得蓬勃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旅游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国内旅游市场缺乏有效监管,旅游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事件频现报端,拖累了中国旅游业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当前,国内全面依法治国理念不断增强,“依法治旅”“依法强旅”的呼声随之高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法国作为世界旅游强国、大陆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在旅游法治建设方面成果丰硕,值得借鉴。在梳理国内旅游消费者权益立法保护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中法两国旅游法律制度的差异,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为中国旅游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疫情后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律准备和铺垫。  相似文献   

8.
于馨淼 《德国研究》2021,36(4):86-104
我国专利确权制度实施中循环诉讼、行政执法和司法裁判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的症结并非是行政无效宣告程序和专利侵权诉讼二元结构本身,而是缺乏体系化的、专利确权程序和机构真正相互协调融合的机制和规定.以同样采用专利确权二元结构的德国为例,本文在评述其相关组织安排、优化措施、法律法理依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尝试提出专利确权制...  相似文献   

9.
张强 《港澳研究》2023,(4):14-27+93
援引法律学说是司法裁判加强说理的重要手段。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经常援引法律学说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成为典型案例。实证研究表明,澳门司法裁判交织着忽视中文学说、葡萄牙学说说服力不足、学说援引范围不清晰以及内容冗长与失焦的缺陷。透过对现象的分析可将其归结于规范不完善、传统的路径依赖、法学学术共同体发展不彰以及涉澳门法律学说供给不足。从本体论的角度而言,法律学说在澳门并非狭义上的法律渊源,但可提供立法背景、理由来源与理论渊源,发挥了理解原意、弥补漏洞、增强权威的功能。因此,司法裁判在援引时应当遵循正当性、必要性与可接受性原则。基于法律本地化概念的发展,澳门司法裁判援引法律学说应当在制度完善、文化培养、体系更新三个方面予以优化,从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与对话,提升区域法治乃至涉外法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陈弘毅  罗沛然  杨晓楠 《港澳研究》2020,(1):13-31,M0002
香港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得到国际社会和香港本地社会的高度评价。本文阐述了香港司法制度的结构,包括法院的架构、规模以及双语法制;介绍了香港的法官制度,包括法官的任命和服务条件,法官的选拔、培训、考核和行为守则,对法官的投诉机制,法官的任期、薪酬待遇以及司法行政等;梳理总结了香港对司法独立和司法公义的制度保障。在“一国两制”的宪制安排下,香港司法也体现出特殊性。香港享有终审权,各级法院对基本法亦有解释权,但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基本法的解释,香港各级法院必须遵从。  相似文献   

11.
给付不能在德国债法中的演进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德国研究》2004,19(3):20-25
2002年生效的<德国债法现代化法>改变了旧<德国民法典>中给付不能的核心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给付不能这个概念从<德国民法典>中消失.本文在总结归纳旧法给付不能的基本内容及其存在的缺陷基础上,分析评判了现行德国债法中给付不能的基本类型和法律后果.最后将德国新债法中的给付不能与我国<合同法>有关制度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12.
法国行政法院及其双重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佑勇  王诚 《法国研究》2001,(1):121-130
法国素有“行政法母国”之称 ,其行政法最为发达。而法国行政法体制的核心是其独立的行政法院制度。这一制度最引人注目的特色则是其行政法院作为政府咨询机关和司法审判机关 ,具有行政咨询和行政审判的双重职能。系统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法国行政法院制度及其双重职能 ,可以使我们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一、法国行政法院的形成与发展法国是欧洲大陆法系国家中的代表。大陆法系行政诉讼制度的最大特点是行政案件不受普通法院管辖 ,而由与普通法院相分立并自成体系的行政法院管辖 ;独立的行政法院制度使其与英美法系国家的行政诉讼制度形成…  相似文献   

13.
刘波 《法国研究》2006,(1):27-36
“矛盾修辞”将两个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并使它们发生修辞上的联系。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对比,而是使两个本来不可调和的事物所具有的特征相互渗透,相互溶入,通过对两者的综合,用两者的合力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境界。它不仅在美学方面体现出一种雄健的审美趣味,而且在揭示自然和精神的真相方面表现出一种道德上极端残忍的清醒。作为表现手法,“矛盾修辞”使表现不可表现的内容成为可能;作为思想方法,它把意识活动引向常情常理不能达到的深处;作为创造手段,它开辟了一个充满悖论的统一世界。波德莱尔在其创作中惯常使用“矛盾修辞”。对“矛盾修辞”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廓清波德莱尔倡导的“深层修辞”某些方面的内涵。同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相比,波德莱尔通过“矛盾修辞”体现出来的美学理念无疑是一种深化和升华,它揭示深度的思想情感或思想情感的深度,凸显生活中固有的不可消解的矛盾和悖论,启发一种观照世事和人心的现代视角。  相似文献   

14.
陈衍泰  史世伟 《德国研究》2012,27(2):80-91,127
本文以德国风机制造产业为例,分析影响德国新兴产业发展演化的相关因素.本文认为,德国风机制造产业取得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持续的技术创新投入;(2)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动态调整;(3)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创造市场需求相关的“促进”和“规制”政策并重;(4)促进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伍慧萍 《德国研究》2005,20(4):51-51
汉堡行政法院的法官判定学士学位不具备从业资格。德国目前计划到2010年之前,在德国所有高校中引入学士学位。法庭判决认为该学历不能作为“长期的、以获取收入为目标的职业”资格。但是按照欧洲协议,学士学位应该可以成为具有从业资格的首个学历。硕士学位也将在2010年前引入所有德国高校,是深化和专业化的途径,但不是大学毕业必修学位。  相似文献   

16.
夏新华 《德国研究》2005,20(4):48-51
在德意志民族文化土壤中形成的德国法律文化体现了德意志民族的个性,具有鲜明的特性:第一,德国法律文化体现了日耳曼固有法文化与罗马接受法文化的双重性;第二,德国法律文化存在着国家主义、团体主义的价值追求倾向;第三,德国法律文化崇尚思辨理性,强调法典化和立法技术;第四,德国法律文化也体现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战后苏、美、英、法四个占领国对德国的赔偿要求和德国履行战争赔偿义务的法律过程、赔偿的形式与数额,以及德国对“赔偿”一词的认识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与分析,同时指出:德国方面在使用“赔偿”一词时所取的限定,颇为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德国行政程序法中的听证制度,介绍了德国听证制度的概念、意义、法律依据、适用范围、形式、参加人、法律后果,以及与此相关的查阅案卷权和规划确定程序中的听证程序;并指出了我国在建设和完善行政程序法中的听证制度过程中可以借鉴德国听证制度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长久以来困扰国际法发挥效力的重要问题,因其错综复杂而难以有效解决。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洲法院在欧盟法与成员国法关系上推行欧盟法优先原则,欧盟成员国大多有条件接受了欧盟法高于本国法的地位,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一些成员国则通过反限制原则为欧盟法优先原则设立了例外情形,在支持欧盟法优先的同时又设立了保护本国利益的安全阀。为使该原则的适用不损害欧盟法律秩序的有效性并成为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规则,成员国宪法法院在适用该原则的时候自行限制了反限制审查权,在适用条件、适用程序与适用方式等多方面对反限制审查权进行了规范。这为如何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平衡国际法治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极有借鉴价值的案例。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康德的《永久和平论》探讨了现代国家意义上的永久和平 ;2 1世纪哈贝马斯在《论康德的永久和平观念》中试图修正其前辈的观念 ,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康德在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讨论“永久和平” ,出发点在于“世界公民权利” ;哈贝马斯越过国家主权讨论“永久和平” ,出发点在于人权。哈贝马斯在其文第三部分提出对康德的修正 ,这一部分集中反映了二者的分歧。哈贝马斯认为 :世界公民权利必须加以制度化 ,并对所有政府都具有约束力 ,国家共同体必须以制裁作为威胁 ,至少能够做到督促他的成员做出合法的行为……也就是说 ,从法律上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