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 ,是中国在社会治安方面的一个创举。应当说 ,改革开放以来 ,在打开国门、面对全新世界和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复杂形势下 ,我们国家没有发生像有些国家在经济转轨期间发生的社会动荡和大的社会治安问题 ,这是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分不开的。可以这样说 ,正是我们坚持了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安对策 ,所以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当然 ,也毋庸讳言 ,就整体而言 ,离社会治安状况根本好转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局部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从根本上确保社会稳定的任务还很艰巨。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纳入全盟宣传工作的总体工作规划,结合日常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我们的工作做法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突出出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各级党组织及政府部门常抓不懈的战略任务,此项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败。为此,我们把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一是确定了宣传组织机构,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宣传。二是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  相似文献   

3.
《奋斗》2001,(5):1-1
加强社会治安工作,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社会稳定出问题,不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难以保持,稳定的长远目标无法实现,而且来之不易的成果也会丧失。因此,社会治安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我们对外开放的国际形象。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安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搞好社会治安,当前各级领导在思想上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认识问题:一是必须全面理解、正确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特别是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是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始终对党和国家安危保持高度政治警觉。  相似文献   

5.
社会治安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实现社会治安状况根本好转,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坚持一手抓打击,一手抓综合治理。在认真开展“严打”整治工作的同时,下大力气,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1997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史上不寻常的一年。香港回归祖国,洗雪百年耻辱,中华民族实现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期盼;党的十五大将预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跨入新纪元。这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都需要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我巾的经济发展,同样需要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因此.我市的公安工作首要的是维护稳定。要以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为主要任务,坚持“严格的管理,高执法水平,大打击力度,严密的防范”基本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为我省、我市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更加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7.
4月 20日,自治区召开社会治安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发表重要讲话。刘书记指出,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社会政治稳定,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为我们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总体上看,我区的社会治安形势是好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市场经济秩序中存在的问题也令人触目惊心,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8.
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思想。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正是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在总结建国以来治理社会治安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解决新时期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创举。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高度,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两个(决定》,从上海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  相似文献   

9.
综合治理难在“综合”张正泉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综合反映,是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对于综合治理,要真正实现综合,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从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看,综合治理之难在于:一是城市和农村治安工作难以衔接。农村治安工作本来就在一...  相似文献   

10.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方针,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就邢台矿一个企业而言,广大职工群众是企业的主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俗话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影响它的因素也是极其复杂的。本文通过建立一种模型和因果关系,剖析了它们对社会治安的影响。我们要树立危机意识,从影响治安状况的多重因素入手,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2.
应继续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社会治安是我国公民越来越关注的社会热点之一,也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总的看来,目前我国的社会是稳定的,但是,稳定中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一是不安定的因素增多。以美国为首的酉方敌对势力利用一切机会对我进行渗透、颠覆和破...  相似文献   

13.
社会稳定和谐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上海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将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保持稳定,是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方针,一个必备的社会环境。邓小平同志指出:“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要失掉。”正是因为稳定是进行一切事业的先决条件,保持稳定才被提高到大局的高度,摆在战略的位置。邓小平治国安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中国不允许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的管理与控制,走出了一条群治群防与专门机关相结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路。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在治安实践中发挥着强大的政策效应。为了使国家长治久安,我们有必要对这一方针进行深层探索与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治安体制改革:迈向“多中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治安体制是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构成,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来看,中国社会治安体制经历了从静态模式到动态模式的转变,已经形成了一些有效的社会管理方式和机制。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社会治安体制改革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来自农村、非公经济组织、流动人口、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社会治安问题对深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国际经验和新公共管理理念来看,对中国社会治安体制改革白芎滦化应该倡导“多中心治理”理念,以社区为导向。  相似文献   

16.
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保证全省的社会政治稳定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目前,我省社会政治稳定,治安大局平稳,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影响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大量存在,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一是迭赖集团的分裂渗透活动,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以及“法轮功”邪教组织策划的扰乱活动依然严重存在。二是刑事犯罪案件逐年上升,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多发性案件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7.
耿业 《党史博采》2008,(2):16-16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方针,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就邢台矿一个企业而言,广大职工群众是企业的主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群众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是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如果这一最基本要求得不到满足,其他事情无从谈起,更谈不上集中精力搞好企业工作.所以说,保卫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而这项工程又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基因及对策□邓忠平社会治安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它既是人们经常议论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之一。社会治安问题关系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社会秩序,直接影响到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治安秩序的好坏,正如江总书记所...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摆上我国政治的最高议程,成为我党执政的新课题。社会治安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治安问题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推进社会治安管理创新,探寻社会治安管理新的思路,改变社会治安管理活动由公安机关孤军作战的被动局面,实现社会治安管理由单一型向多方合作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李雨桐 《学习月刊》2009,(13):24-25
当前,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利益关系深刻调整的新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治安由静态形式向动态形式转化.出现了许多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群众纠纷是一个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多发性问题,多数纠纷都能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但仍有不少民事纠纷最后转化成了刑事案件.在这些案件中轻伤害案件占有很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