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主要基于美国相关立法及美国诉Intrigue公司案的分析从海关法的角度看,自由贸易区并非处于"境内关外",而是属于"境内关内"的区域。美国通过立法规定和司法诠释将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性质明确确定为海关密切监管的区域,并授予美国海关在区域内广泛的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在内的边境执法权。为将我国自由贸易区建成法律环境规范、贸易便利、监管高效的具备国际水平的贸易自由区,可参考美国相关立法及美国诉Intrigue公司案的司法阐述,建议我国重释自由贸易区的海关法律地位,通过立法明确授权海关在自贸区内实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尝试。但是,作为一项创新模式,上海自贸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违反海关法的风险。因此,寻找上海自贸区存在着哪些违反海关法的风险,分析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提出控制和化解风险的对策则是当务之急。希望本文对上海自贸区制度的发展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资讯     
《法人》2013,(10):8
财经大势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9月29日,备受关注的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当天,首批约32项针对自贸区的细则出炉,在2013年年底之前,还将有20多项细则陆续出台。虽然自贸区只是一片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的区域,但关于区内政策走向,一直牵动着外界敏感神经,与传统的自由贸易区相比,上海自贸区的意义不仅仅在贸易领域,更在于其肩负了改革、创新和政策试验的职能。  相似文献   

4.
《电子知识产权》2014,(2):18-19
正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特殊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设立的,其本质是一国在本国境内自主设立的,实施比国内其他区域更为优惠的经济贸易政策和更为便利的海关制度的区域,仅在关税意义下可视为"境内关外"。这一系列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辨析FTZ与FTA的区别,明确上海自贸区的性质,奠定知识产权法及海关监管执法的基础,在此之上对国内外贸易新形势及自贸区中关键的综合执法、争端解决机制的创新及具体涉及贴牌加工贸易中的商标侵权、过境货物的知识产权保护、自贸区中的平行进口行为规制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探讨。在具体问题的探讨中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贸易园区,在特殊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应运而生。围绕着"境内关外"、国际新规则、贴牌加工贸易中的商标侵权、过境货物的知识产权保护、自贸区中的平行进口行为规制、监管与执法等,探讨上海自贸区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概述为了顺应全球经贸发展,2013年7月3日,国务院原则上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在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自此,自贸区一直成为各方面研究者和媒体关注的焦点。然  相似文献   

6.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上海设立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拉开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序幕。国务院2013年9月27日公布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明确指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是为了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途径。是国家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7.
吕斌 《法人》2014,(7):21-22
正对于全国各地兴起的自贸区热潮,赵晓雷认为是一种盲目的行为,很多地方根本没有弄明白自贸区的含义。在他看来,改革的途径多种多样,自贸区涵盖了很多积极因素,即使不成立自贸区,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自6月初自贸区申报被中央暂停以来,有关自贸区的消息就一直牵动着外界的眼球。作为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与自贸区相关的政策与实践,并亲自参与了多个省份的自贸区申报规划。  相似文献   

8.
曹小航 《检察风云》2010,(18):10-12
一个被记者誉为"民间股神"的人,一个被媒体称为"华尔街归来的金融硕士"、"顶级操盘手"的"金融专家",去年由于涉嫌集资诈骗被捕而原形毕露:这个30多岁头顶金环的年轻人,其实才技校毕业,连大学的门都没进过.  相似文献   

9.
张克 《检察风云》2014,(19):14-15
长期以来,人们将腐败行为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认为腐败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事实上,纵观全球各国的反腐败经验,在制度反腐之外,廉政文化建设对官员心理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各国廉政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经验尤其值得重视,如果说制度反腐是"治标",那么从文化层面对社会心理反腐就是"治本"。  相似文献   

10.
李亮 《中国审判》2014,(2):94-95
"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在法官已成为法院、法律缩影的时代,如何让百姓相信法院、信仰法律,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民群众对法官的认同与尊重。法官不被认同和尊重的多重因素就直观因素来讲,表现为:一是"执行难"问题。不少群众认为法院执行不力,法官暗箱操作,或想吃拿卡要,将判决书贬称"法律白条",甚至"打折出让判决书",认为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司法不如不要。二是人为放大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1.
赵君 《法制与社会》2010,(22):10-11,23
唐律"化外人相犯"条是中国封建法律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规定,对之后的历代王朝,在处理四夷之人相犯案件适用法律规定时给了很好的借鉴作用。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化外人"即外国人,另一种观点从文化标准的角度出发对外国人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化外人"指的是教化不到的"中国的少数民族"。本文通过对唐律疏义中三条有关"化外人"的疏义规定以及唐律释文的解释分析,结合唐朝当时"中国"一词是与"四夷"、"藩夷"对举的实际,认为唐律中的"化外人"主要是缘边关塞之外教化不能到达的四夷之人,与当时的"中国"对称,也可以视为"外国人"。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则主要指的是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外的部分中亚、东南亚、东亚等国人,但也包括部分现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人。  相似文献   

12.
《罗马规约》第7条规定:"危害人类罪"是指在广泛或有系统地针对任何平民人口进行的攻击中,在明知这一攻击的情况下,作为攻击的一部分而实施的下列任何一种行为:……笔者认为根据《罗马规约》第7条的规定,危害人类罪的心理要件是故意,包括我国刑法中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罗马规约》第7条提及的"明知",仅仅说明了认识因素,即要求行为人对非法行为及危害结果之外的某些背景、情节或者大环境的认识。在特定情形下特殊歧视故意也可成为危害人类罪中迫害罪的心理要件。  相似文献   

13.
杨立新 《法律适用》2011,(10):40-4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公布实施以来,在社会上引起较强反响,拥护者众,反对者、质疑者亦众。在反对、质疑的意见中,主要认为《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是一个男人的"法律",  相似文献   

14.
张忠培在《书屋》撰文认为,必须澄清对邓小平的两个提法的误解,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硬道理"。长期以来,我们将邓小平说的"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这是一种误解。读遍邓小平著作,没见过他说过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因此,不能将"经济"强加在"发展是硬道理"头上,将邓小平说的"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乃至说成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不是对当时他提出的政治和建没而言的,  相似文献   

15.
郑学娇 《法制与社会》2010,(36):141-141
我国的许多疑难案件都会引起司法界和学术界广泛的争论,典型的有"刘涌案"以及本文要谈的"许霆案",对于"许霆案"争论的焦点大多在于定罪和量刑两个方面:有的观点认为不构成刑事犯罪,只是民事上的不当得利;有的人认为,一审判决定盗窃罪并处无期徒刑是有法可依的,是严格贯彻刑罚原则的结果;有的认为,应当定侵占罪或是其他别的罪名。本文认为这些观点背后隐藏的是法律思维逻辑和法律观念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郭琳佳 《法律适用》2011,(10):67-71
本文所称的难办案件特指事实清楚却没有明确的法律可以适用,或适用的结果不合情理甚或有悖"天理",致使法官面临艰难决策从而需要"造法"或通过解释"造法"的案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挑战的重要举措,是以区域法制现代化推动法制变革的又一创举,将为中国建立区域经济法制监管新模式提供思路。上海自贸区在区域法制现代化的建设中,应理顺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的关系,厘清投资自由化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处理好放松金融管制与加强风险防范间的关系。展望上海自贸区区域法制现代化,其管理体制、海关监管和优惠政策应为未来立法的重点内容,而风险防范和争端解决则是司法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融入世界经济,自由贸易区也许是必然要走的道路。目前只有我国等几个少数国家没有建立自由贸易区,自贸区成为了我国国际政治经济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阐述的是我国建立中国-中亚国家自由贸易区的研究背景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建立的障碍又是什么?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价值观与西方确实有着诸多的不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将"权力"视为治国工具,而西方先人一开始就对权力充满戒心。本文分析了孟德斯鸠、魁奈等西方启蒙思想家和梁启超等对古代中国政体的认识,并引申出一个问题,即如何定义中国古代社会的性质。中西不同的权力理念源于对人性认识的差异。先秦儒家认为"人性善",对贤人始终寄予希望;先秦法家则认为"人性恶",主张利用"人性",加强君主的权力。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则坚持以法治限制人性,制约权力。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权是一个畏惧、荣誉、品德兼而有之的"混合政体",中国的"传统法"是"礼与法"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论审判行为的程序性和科学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捷 《政法论丛》2010,(4):34-40
法律程序除应当具有"正当性"之外,还必须具有"程序性"。"正当性"是法律程序的实体价值所在;"程序性"是法律程序的程序价值的存在基础。法律程序在正当性意义上必须满足最低正义的标准;而法律程序在"程序性"意义上则必须满足适度的要求。那种将程序等同于"步骤、次序、过程、方式",或者等同于"相互关系"的观点是缺乏对程序深入考察和混淆了程序和程序活动的结果。审判行为在我国三大诉讼中存在程序性的不同表现,通过对三大诉讼法法律规则总量中义务性词汇和权利性词汇的统计分析,认为比较而言,法院在我国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中存在着程序性不足等弊端,建议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