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警察职业道德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执法权力道德,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如政治性、严厉性、强制性、示范性等。加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警察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维护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有利于实现执法公正,提高执法效率;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健康发展。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警察个人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执法犯法、执法权力滥用和执法腐败等现象,引发人们对警察执法的极大关注.这不仅对警民关系的健康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而且还引发了人们对警察的信任危机和对法律的信仰危机.因此,必须加强对警察执法的约束.法律控制和道德约束是保证警察依法执法和公正执法的两个重要维度.就伦理维度而言,我们可以通过注重警察个体道德修养、加强警察伦理制度建设、改革警察道德教育模式、完善警察道德评价机制、实行警察道德激励机制、健全警察道德监督机制、优化警察执法道德环境等途径,来实现对警察执法的道德制约.  相似文献   

3.
警察拥有广泛的执法权,警察执法行为的使用是否正当,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危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对警察执法的制约,防止警察执法权力滥用及执法不公和执法腐败等现象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道德约束作为一种重要的权力制约方式,是对警察执法进行制约的最后一道防线。进一步完善警察权力的道德约束机制,不仅能够弥补法律调整的不足,而且对于警察在执法中真正做到依法执法和公正执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警察职业道德是规范警察执法行为的重要手段。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应由重警察职业道德的圣德要求到重常德要求,从重划一性到重分层建设,从重原则规定到细致入微,从重宣传教育到制度建设的转变,为警察道德建设奠定坚实的可操作的基础,以增强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张爱芹 《工会论坛》2004,10(6):100-10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促进了我国道德建设的发展 ,我国的道德建设也为这种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另一方面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道德建设还不尽如人意 ,道德体系还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有些领域和地方 ,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的问题 ,严重地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呼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上的和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道德建设,一方面要加紧完善市场经济;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道德理想和优秀道德文化的弘扬与倡导。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机遇,但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和考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警察应该具备坚定的警察道德信念、义利统一的警察道德价值观、开拓进取的警察道德行为、自觉的警察道德修养。故此应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把人民警察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到公安工作实践中去。各级领导带头发扬传统美德,建立、健全科学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的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因而,加强社会主义诚信道德建设,是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应以政府信用建设为龙头,带动各行各业的信用建设,努力构建诚信道德建设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9.
传统道德对社会主义德治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 ,传统道德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德治的认识 ;第二 ,传统道德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三 ,传统道德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 ,传统道德有利于社会主义德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警察良心本质是职业良心,是警察伦理的重要范畴,既是警察职业道德的灵魂,又是警察道德义务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最高实现形式。作为警察执法的行为准则,警察良心对警察执法行为起着定向作用,能增强警察对公安事业的使命感,有利于警察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用,促进警察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警察良心的培育既受社会客观存在的制约,又是警察主体主动养成的结果;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和警德修养构成了警察良心培育的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11.
“泛道德化”之不可取早已成为社会共识,然而,在当下中国大陆的刑事领域中,涉性的立法、执法、司法活动以及学术研究,都存在着严重的“泛道德化”倾向,这种倾向与科学、理性的精神背道而驰,亟待矫正。涉性评价的“泛道德化”倾向之祛除,将依赖于公民的性权利得到正视、强调及落实。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多维视角展开对道德困境产生原因的分析,旨在对道德困境之源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把握与认识。  相似文献   

13.
移情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源泉,能够使青少年获得道德动机,产生道德行为,并促进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将移情引入道德教育领域,是为了充分发挥移情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最基本也最原初的标志,它维系着社会道德生活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见义不为现象的出现昭示着社会公德系统产生了严重的故障.形成见义不为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经济体制转型带来道德观念的多元化,使人们缺乏必要的道德共识;道德控制系统的乏力,使人们大多各行其是;保证和保障见义勇为的社会法规不完善,体制不健全,使人们行善的动机受损.矫正见义不为的缺德现象,需要我们在结合法治的基础上,加大社会道德调控的力度,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建社会主义正义体系,使见义勇为、扶危助难的道德情操深入人心,促进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团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行政垄断道德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垄断不仅是法律和行政问题,还是伦理问题,是一种可以认定道德责任的道德现象,其实质是行政公正伦理原则的沦丧,因而可以且应该对它作道德批判和道德调控。  相似文献   

16.
自然犯罪说从行为人道德情感丧失或薄弱的角度解释犯罪现象,其理论逻辑地内涵了社会治理的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模式."德治"是有效地治理犯罪的常规途径."德治"包括官德、职业道德、公民道德和罪犯的道德教化四个部分以及截源和减流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17.
道德正义:“次道德”的试金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由于道德正义的沦丧、道德规范的失范及道德的日益个性化、多元化走向,人们对道德评价标准有所动摇。甚至有人在错误的大前提下降低道德评价的标准,提出了“次道德”,以便达到匡扶正义,减少社会公害的目的。这无疑是缘木求鱼。要想真正匡扶道德正义,为道德走向谋一出路,落脚方式只能是法律正义、制度正义的建立,那就是应建立一个公正的道德评价标准———“次道德”及公正的道德评价机制———道德法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