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逮捕必要性条件在司法实践中未得到充分适用,导致逮捕率居高不下。未明确逮捕权的司法权属性和不捕后的配套保障措施不足,导致逮捕必要性条件适用率低。确立逮捕权的司法权属性,可以促进对逮捕必要性条件审查方式的改革;对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革并合理的增加其他保障措施,可完善不捕后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反映审前羁押状况的"逮捕率"始终居高不下。作为批准、决定逮捕的三个法定条件之一,"逮捕必要性"条件在实际适用中存在诸多困难,致其在抑制审前羁押膨胀上作用的局限。只有严把"逮捕必要性"的适用条件,抑制其规则的内外因素,才能更好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3.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细化了逮捕条件,通常情况下适用逮捕措施,不但要求符合法定的社会危险性要件,还要求采取取保候审仍不足以防止发生该社会危险性.在径行逮捕的条件中,只要法定量刑档次中含有“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即已符合应当逮捕的条件,而对“曾经故意犯罪”的人过失犯罪的,即使可能判处徒刑,如果可以适用缓刑,也非绝对应当逮捕.  相似文献   

4.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细化了逮捕条件,通常情况下适用逮捕措施,不但要求符合法定的社会危险性要件,还要求采取取保候审仍不足以防止发生该社会危险性。在径行逮捕的条件中,只要法定量刑档次中含有“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即已符合应当逮捕的条件,而对“曾经故意犯罪”的人过失犯罪的,即使可能判处徒刑,如果可以适用缓刑,也非绝对应当逮捕。  相似文献   

5.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细化了逮捕条件,通常情况下适用逮捕措施,不但要求符合法定的社会危险性要件,还要求采取取保候审仍不足以防止发生该社会危险性。在径行逮捕的条件中,只要法定量刑档次中含有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即已符合应当逮捕的条件,而对曾经故意犯罪的人过失犯罪的,即使可能判处徒刑,如果可以适用缓刑,也非绝对应当逮捕。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法修改对于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逮捕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不仅细化了逮捕条件,还从制度设计上推进了审查逮捕程序的诉讼化,在限制逮捕必要性裁量权、防止逮捕权滥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实践中新法适用引发的新问题逐渐浮现,检察机关应制定逮捕必要性证明认定标准,完善逮捕必要性审查程序,加强公安机关的信息共享,并完善其他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对逮捕制度作了较大修改,而附条件逮捕制度是在刑事诉讼法修改变化前的逮捕制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工作制度.文章认为由于其存在增加逮捕措施运用的恣意性与羁押的必要性审查相冲突等原因,检察机关在新刑事诉讼法实行后应暂缓该制度执行,并选择适当时机予以废止.  相似文献   

8.
逮捕条件的适用难题有三:一是对“社会危险性”的“可能性”和“现实危险”如何判断;二是对径行逮捕中“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如何理解.以及是否只要曾经故意犯罪就应当逮捕;三是对违规转捕是否需要审查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本身的合法性。破解的对策是心存正义并合理运用法律解释方法,明确社会危险性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证据之上;“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是一种综合全案证据的刑罚预期,曾经故意犯罪的需要全面考虑前罪性质、与后罪时间间隔,以及后罪的行为的手段、对象、造成的后果、行为人的一贯表现等因素,违规转捕应当审查前置程序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设立是对我国宪法及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的具体落实,也是促进我国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的有力举措。对于这一项尚只有原则性规定的制度,须先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尔后在实践中予以细化和完善,方能更好地发挥其保障诉讼进程和保障人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依法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并进行审查的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方法[1]。  相似文献   

11.
逮捕的社会危险性条件是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逮捕条件的进一步细化,也是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慎捕等执法理念的重要体现。对于逮捕条件中的社会危险性,应结合案件的证据情况,通过对法条的五项社会危险性规定逐项进行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2.
法律所规定的逮捕条件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被执行,是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以实证分析的方式,通过对各个要件在决定逮捕时所起的作用分析,本文认为逮捕的三条件中,有证据证实的条件被严格执行,对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要件在实践中被严重忽略,而对犯罪嫌疑人逮捕的必要性,在实践中存在被夸大的迹象。  相似文献   

13.
逮捕是一种剥夺人身自由的最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是国家强制力的集中体现。它既有存在的正当性基础,又不是无限的。在现代法治社会越来越强调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形势下,国家更不能任意侵害公民的合法权利。从规范国家权力运作、保障人权的角度讲,逮捕必须具有存在基础正当性、逮捕的正当性要件。  相似文献   

14.
现行捕诉分离制度存在弊端,捕诉合一制度是检察机关进行内部制度改革的有益尝试.实行捕诉合一制度可能带来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峙性缉捕是指在缉捕主体和缉捕对象都已将对方纳入视野,形成对峙的状态下所展开的缉捕.对峙性缉捕战术包括遭遇性对峙缉捕战术、围捕战术、动态对峙缉捕战术.  相似文献   

16.
附条件批准逮捕是对我国现行逮捕制度的一种发展和创新,对于预防和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提高工作效率和办案质量、防止社会矛盾激化和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等具有积极作用。现行附条件批准逮捕制度存在诸多不足,可以在适用范围、条件、程序,以及跟踪监督、责任追究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逮捕作为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措施,能有效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逮捕的审查标准及必要性条件做了相应的修正和补充,在此情形下,进一步完善逮捕必要性审查工作的指导理念和审查标准,建立健全逮捕工作,准确适用"社会危险性"评估机制和保障机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权的目的是通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进行监督,从而确保逮捕权的正确运用。文章通过对附条件批准逮捕的适用范围、判断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逮捕条件的再修改,应当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区别逮捕和羁押,适当放宽逮捕的证据条件,严格控制羁押时限,建立健全轻微犯罪的审判前非羁押机制,建立健全被羁押人权利保障制度,抑制逮捕需求,同时与其他强制措施的修改整体协调,通盘谋划,保障逮捕三个条件的内在关联性,发挥逮捕其他两个限定条件区别不同性质犯罪、分流不同人身危险性程度的犯罪嫌疑人的功能,集中有限的司法资源打击严重犯罪,提高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以实现社会安全状态下的低羁押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