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司法政策,即特定司法主体,在一定时期内,为反映和实现所代表阶级、集团、阶层的特定利益与意志,并为了解决司法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而采取、制定、遵循的措施、规程、原则以及一系列相应活动。司法改革,则是对既有司法制度的一种主动打破或对失范(实效欠佳)的司法制度体系之积极回应,以期实现司法制度更为公正、效率、有机地运作。应当说,司法政策与司法改革的关联、互动正是通过司法活动链接了起来。因而,考察司法政策与司法改革的关系无疑是深入探讨二者对司法活动的影响、作用、价值等问题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现代司法理念进行了多个方面的分析,着重从司法中立、司法公正、司法独立、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的角度表达司法工作的基本价值和根本目标,司法工作要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保证司法为民。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现行的司法体制已不再适应现今中国的发展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然而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尚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司法体制要靠全国上下统一部署,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4.
司法目标是司法的核心问题,决定司法在公共治理体系中的定位、影响诉讼模式和诉讼制度,引导法官解释和适用法律。司法目标是司法系统运行结果的积极价值表述,是人类价值演绎和司法功能的结合点。司法目标表述应当力图清晰。当前理论和实践中司法目标,要么定位不合理,要么表述不明确。应当将司法目标定位于维护自发的社会合作秩序。在这个目标之下,司法应当以社会习惯性禁止性规则作为解决纠纷的终极法律来源;当国家法规范反映当时社会流行社会习惯性禁止性规范时,司法应遵照执行,以避免在每一个案件重复发现、提炼和表达规则,提高审判效率,增强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公法案件的审判有双重性,首先是审查公法行为是否违反社会习惯性禁止性规范,维护社会自发秩序,其次是审查是否违反公法,维护政府组织秩序;法官要有国家法知识,但更要有从自发秩序中发现、提炼和表达社会习惯性禁止性规范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乐山市两级法院围绕全市经济发展主题,主动参与涉及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特大案件危机处置工作,提交解决相关问题的法律意见,为党政决策提供参考。围绕重大项目推进、破产转制、企业经营、突发事件、棚户区改造等相关问题,提出司法建议100余条。关于合法使用和保护"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等多条司法建议被采纳。创新司法为民举措。  相似文献   

6.
林瑛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4):61+64-61,64
随着公民法律素质的不断提高,基层产生大量的权利保障和法律服务需求,招商引资、土地承包经营、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新问题以及婚姻、抚养、赡养、人身伤害、债务等传统纠纷,都涉及到公民的权利保障问题,直接影响到公民的切身利益,此时为公民提供及时而优质的司法救济和司法裁判显得非常关键。基层司法的基本使命在于服务百姓,满足其权利界定和保护需求,因此基层司法改革在司法改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当前基层司法改革的现状、存在难点问题和需要实现的目标等作简要评析,希望能借此为推进基层司法改革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法学实务界和学界,持续探讨着能动司法这一问题。理论界各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解读不一;而在实务界,能动司法作为政策性原则由上至下贯穿各级法院,指导着各级法院法官的管理和审判工作。在探讨中国的能动司法这一问题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美国司法能动主义。一方面是两者语言上的相似性让人不禁追问在中国和美国两种语境下,两者有多大程度的异同;另一方面,也期待通过研究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的成功经验,展望中国能动司法的发展。中国能动司法产生的核心内涵是力图使司法系统融入社会治理,成为"社会管理"中的一颗螺丝钉。  相似文献   

8.
域外司法     
5月30日,德国联邦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向媒体证实,德国提高了对纳粹大屠杀幸存者的财政补偿。“犹太人对德国追讨委员会”首席协调员斯图尔特·艾森施塔特表示:“在履行对纳粹受害者所负有的历史责任时,我们看到了德国秉承一贯的承诺。”这为大屠杀受害者能有尊严地度过余生提供了切实保障。在财政紧缩局面下,德国政府的这种态度尤其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处在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把“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但是,目前法律信仰的缺失、供需之间的矛盾、素质能力的欠缺等原因,导致司法公信力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社会需求。为了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必须确保公正司法、廉洁司法,落实司法为民,推进司法公开,改进司法作风。  相似文献   

10.
<正>十八届四中全提出"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中的第三个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司法公信力,让司法真正发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一、司法体制改革的历程回顾历史,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重点突破阶段的司法体制改革(20世纪80年代—21世纪之初)。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  相似文献   

11.
文章指出,无论是司法语言还是司法行为,以其对实现司法功能的作用而言,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的绝对性。而从司法语言和司法行为作为实现司法功能的两种方式来考察,在司法活动中,彼此却总是独立存在。通常,司法行为越小,彼此的独立性越大。  相似文献   

12.
法官的职业品格对于实现司法正义具有重要作用。司法惩戒不能仅以矫治不端行为为目的,还应当体现司法职业保障的要求,即司法惩戒应当对财产罚有所侧重而对身份罚有所限制,以保障法官的职业身份与能力不被侵扰。我国传统的司法惩戒并没有内含着司法职业保障的相关性规定,在惩戒权的设定、惩戒的方式和程序等方面均存在重惩罚而轻保障的问题,不利于养成独立、公正、能动的法官职业品格。  相似文献   

13.
论司法为民与现代司法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为民的理论基础在于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国家性质与尊重与保障人权理论。司法为民的实质就是要求保持司法过程对民众的开放,保障和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实现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司法为民是现代司法理念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司法谦抑:司法权威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司法权威对于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司法权威不仅需要司法独立的外部制度保障,而且需要司法谦抑作为内在的道德支撑。司法谦抑的品性源于司法机关的特殊地位、司法权的行使方式和法官的职业特点。司法谦抑能够弥补司法权民主性的不足,增强司法裁判的说服力,消减公众对司法骄横的疑虑,从而为树立司法权威提供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5.
恢复性司法是指与特定犯罪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共同参与处理活动的司法模式,与传统的报应性司法模式在犯罪的惩罚方式、审判程序、正义的实现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区别。恢复性司法理念注重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对犯罪人、被害人及社区的利益进行全面关注,有利于节约司法成本,并体现了司法文明及用刑宽缓的趋势。在司法实践中对少年司法较为适用。由于恢复性司法是一个引进的司法模式,在我国这样一个报应性司法历史深厚的国家,其实施必然面临一系列矛盾与冲突,有必要探讨平衡点,以丰富我国少年司法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司法不作为现象及司法管理对策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司法不作为是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或宪政原则,拒不、怠于或迟延履行法定司法职责的现象,是“司法渎职的灭迹者、公民权利的活埋者”,严重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妨害司法正义及社会和谐的实现。司法不作为可表现为种种形式。其主要成因是司法制度缺陷、地方保护主义、司法程序漏洞、司法官员素质低下等等。应通过完善司法制度、强化国家赔偿、提高司法官员素质、完善司法程序、加强司法的社会监督等司法管理手段,对司法不作为行为进行预防、救济和制裁,以提高我国司法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司法良心失落既有历史传统中法治文化薄弱,先天不足的原因,又面临司法实践中的诸多现实困境。制度与文化的并举成为奠基司法公信之路。健全的司法制度为法官司法良心的培育营造了良好的司法环境,约束着法官的司法良心;文化道德教育培育着法官的司法良心,重塑着法官的司法灵魂。  相似文献   

18.
推进司法改革是落实以法治国方略、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力的重要保障。立足中国现实、借鉴吸收外国司法有益成果、研究和运用司法制度的一般属性,对推进司法改革、保证司法的公正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正确把握司法制度的民主性,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司法制度的民主性,简言之就是在法律的适用和执行上保护公民权利、让公民参与司法过程。司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司法领域中的着力点。构筑司法公信力需要从社会治理高度对司法运作机制以重新审视.合作司法是社会治理谱系下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在司法中的体现.降低司法成本和实践司法公正是合作司法实践路径中的两个向度,统筹两者是合作司法之于司法公信力的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F0002-F0002,F0003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我采访了省社会主义学院学员,无党派人士,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关健。初次见面,你便会感到他为人真诚,处事深沉,那双睿智的眼睛,会让陌生人,哪怕是案件的当事人产生信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