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辨认作为一项重要的侦查措施,具有引导侦查取证方向、物证书证的鉴真、证据关联性的确认以及作为证据链节形成证据链等四个方面的作用。虽然学界关于辨认的基本概念与规则已达成一致,但无论从立法还是在实践上,我国的刑事辨认制度都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辨认屡屡出现在错案之中,体现了辨认的局限。因此。要采取将刑事辨认纳入刑事诉讼法、制定和完善辨认规则以及从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加强对辨认的控制等四个方面的措施,以其规范辨认行为,提高辨认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侦查辨认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薄弱环节.当前,我国侦查辨认措施还存疑许多.世界各国的刑事司法机关都在不断改革和完善辨认制度,以确保辨认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结合本国国情,紧随司法改革进程,逐步补充完善侦查辨认规则,并增加侦查辨认形式,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明确侦查辨认措施的法定地位.  相似文献   

3.
冯姣 《公安学刊》2013,(6):57-61
错误的辨认是导致刑事错案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辨认错误而导致刑事错案的模式可以概括为:错误辨认———确定嫌疑人———刑讯逼供———定罪量刑。辨认可能导致的刑事错案的原因主要有反应时间的影响、记忆的影响、案发时环境的影响、侦查人员的不当行为以及辨认者的认知水平的影响。建立科学的辨认规则需要确立对辨认笔录的排除规则、邀请专家对辨认的可靠性进行鉴定以及在进行证据裁判时的原子主义进路与整体主义进路相结合的方式。科学的辨认规则的目标在于减少侦查人员的影响、减少辨认者的压力以及提高辨认结果的可靠程度。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减少对照片的辨认、不知情的侦查人员的主持、律师在场权的保障、辨认时间过长时赋予辨认结果更小的证明力、全程录音录像以及侦查人员对辨认结果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对目击辨认中辨认反应时间这一因素进行了研究,共征集被试60名(男、女各30人),采用模拟犯罪事件的实验研究方法,每一名被试分别对男、女犯罪嫌疑人各辨认一次,共发生120次辨认,结果发现:(1)目击辨认准确率较低;(2)正确辨认反应时间与错误辨认反应时间有明显差异,正确辨认反应时间显著小于错误辨认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5.
公开辨认程序人权保障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辨认是在犯罪嫌疑人知晓指认活动正在进行的情况下进行的辨认。我国公开辨认程序在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缺陷。我国应赋予嫌疑人知悉将被采取辨认的权利、要求律师在场权、自主决定队列中位置的权利、知悉辨认结果等权利,以维持控辨双方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6.
侦查辨认是侦查实践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侦查取证方法,2012年刑诉法修改将辨认笔录单列为一种证据.现行立法关于侦查辨认仅有一些原则性规定,诸多辨认规则尚未确立,多个辨认对象条件下进行辨认是其中之一.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在多个辨认对象条件下如何组成辨认队列,以及哪一种队列呈现方法更有利于辨认结果的准确可靠.实验结果表明,将...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针对刑事诉讼中对人和物品的辨认展开讨论我国辨认程序的规制与辨认结果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辨认论     
辨认具有侦查措施的法律属性。辨认以收集证据、查明案情为目的。辨认以不同的标准可以科学地分为多种类型。辨认的科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反映性原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原理、物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原理。辨认的过程,是消除辨认人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天的信息增加过程,是辨认人对辨认目标的决策过程。辨认的心理学本质是再认。再认的准确性决定于辨认对案件相关物的感知、识记程度等多种因素。辨认应严格依照辨认的科学规则进行。  相似文献   

9.
指认是侦查机关在侦查实践中为查找和印证某些事实和情节,组织犯罪嫌疑人对有关场所、物品等进行查找和确认的查证方法。尽管"指认"在当前的侦查实践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但纵观侦查中"指认"的种种表现,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是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二是存在指供嫌疑;三是操作缺乏保障安全的配套措施;四是指认结果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五是配合运用的法律文书比较混乱。为规范侦查实践中的"指认"行为,应对其进行依法规范化改造,即将"指认"转化为讯问与场所辨认及现场勘查(或搜查)相结合等有着严格法律依据的侦查行为组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人犯辨认照相的现状及实施人犯辨认照相标准化的必要性,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人犯辨认照相标准化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1.
辨认控制能力不等于刑事责任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第18条规定的辨认、控制的对象是“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刑事责任。另外, 辨认、控制能力在刑法学体系中是作为犯罪构成的一个要素加以论述的,它是在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之前 就必须查明的内容。而刑事责任能力是在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并确定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之后才需要查明 的内容。所以,不能将辨认、控制能力界定为刑事责任能力。否则,不但与刑法学的理论体系相矛盾,而 且与司法实践中的办案程序相矛盾,还难与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学说中新派的错误观点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12.
信心对目击证人辨认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证人心理的角度对证人辨认有效性进行研究。影响人们对证人辨认结果采用的关键因素是证人对辨认结果的自信程度。证人辨认主持人、证人辨认程序、证人自身的状况会影响证人辨认的自信心。建议从建立规范的证人辨认现场、选择合适的辨认主持人、严格证人辨认程序等几个方面,完善证人辨认机制。  相似文献   

13.
侦查辨认具有科学性和局限性,规范侦查辨认的程序,能维护侦查辨认笔录的证据效力。侦查辨认的启动应根据侦查所处的"知道犯罪嫌疑人阶段"和"不知道犯罪嫌疑人阶段"两个阶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在"不知道犯罪嫌疑人阶段",侦查辨认的启动具有任意性;在"知道犯罪嫌疑人阶段"应提请侦查辨认。侦查辨认的时间和地点是证据审查的重点,应注意完善侦查辨认的相关手续。侦查辨认的组织者应为专门的非承办案件的侦查人员,并实施侦辨分离制度。建议侦查辨认采取排斥见证人的制度,并严格执行证据审查制度,以维护侦查辨认的公正合法。  相似文献   

14.
目击人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陈述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在犯罪情形中,由于目击人受外界环境、主观心理方面的影响,形成记忆缺陷,难以给出准确的证据。影响目击人辨认的因素在记忆的识忆、保持和回忆等三个阶段都有存在。  相似文献   

15.
周艳玲 《警察技术》2002,(1):28-29,20
本文阐述了人犯辨认照相的现状及实施人犯辨认照相标准化的必要性,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人犯辨认照相标准化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辨认现场照相作为一种间接证据,能够直观地证实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情况,揭露犯罪,为审判提供必要的证据。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辨认现场照相无规范的制作标准,侦查员一般都是按照现场照相的规格标准进行制作,但制作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从而不能符合诉讼要求。有必要探讨辨认现场照相制作规范,使辨认现场照相更好地发挥证据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实证考察发现,法律规范的原则性与侦查实践的具体性之间存在着规则不完善、侦查人员认识不足、实施条件把握不严、见证人流于形式等因素。通过比较相对完备的英国刑事辨认制度在启动、分类、具体规则等方面的差异,可以为完善我国刑事辨认制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之下进行。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为了消除辨认过程中执行人员对辨认人的暗示性影响,应由侦查人员之外的其他人员主持辨认过程。英、美等国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确立了辨认中的双盲规则,较好地保证了辨认结果的准确性。中国的辨认制度应当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根据,修改由侦查人员主持辨认程序的规定,确立辨认程序中的双盲规则。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人身辨认照相的历史及其延用至今的传统 ,从刑事人像摄影活动的角度 ,认识司法实践中权力运作与真实性问题之间的关系 ,辨认照相“客观真实”的标准是值得质疑的。从司法实践借重科学技术所能实现的“真实”的实质来看 ,应以“法律真实”的概念代替“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司法机关由于秉持"不知法不免责"的理念,对一些民众广泛关注的因不知法而犯法的案件做出了有罪判决,而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有罪判决过于严苛、不近人情。这把应当坚守司法独立的审判机关推到了舆论审判的漩涡之中,左右为难。为了解决此难题,应引入违法性认识能力这一全新概念,并将违法性认识能力作为刑事责任能力中的辨认能力的要素。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违法性认识能力,则意味着其缺乏刑事责任能力中的辨认能力,从而导致其刑事责任能力的丧失,进而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