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尤展 《群众》2008,(6):78-78
“招来女婿气走儿”,这是以往对一些地方区别对待招商引资企业和当地企业造成的结果的形象比喻。“女婿”就是招商引资企业,为了招来“女婿”,一些地方使出浑身解数,给予招商引资企业各种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2.
基层之声     
招商引资“四忌”招商引资,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意义不言而喻,而一些地方在吸纳“三资”活动中走入误区,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招商引资有“四忌”。一忌不切实际,海阔天空瞎吹一气。招商引资的实质,就是外商图赚钱,我们图发展,双方互利互惠。软环境优越,优...  相似文献   

3.
来信摘录     
招商不可打“免税牌”  现在招商引资已成为一股热潮,甚至成为考核当地干部“政绩”的一张牌,可是某些地方招商引资的措施确实有些过了头。在一些地方尤其是贫困县,为了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完成招商引资的任务,吸引外商来本地投资办厂,纷纷出台“优惠”措施,有的甚至打起了“税”的主意。地方政府这种“以税招商”的做法,严重违反了税收征管法,破坏了税法的严肃性,说到底是一种违法行为。招商引资莫打“税”的主意,要想真正引来金凤凰,就要在解决新办企业的水、电、路、简化手续等问题以及优化纳税服务上做文章,实实在在地帮助外来商户解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地方随意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侵蚀国家税收。有的滥开减免税口子,“慷”国家之“慨”,危害很大现在招商引资已成为一股热潮,甚至成为考核当地干部“政绩”的一张牌。可是某些地方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的任务,吸引外来客商来本地投资办厂,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措施,有的甚至打起了“税”的主意。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许多地方大力度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了一批资金、项目和人才。促进了一方经济的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主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不计成本,大手大脚花钱的奢侈招商现象,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首先奢侈在过高的“搭台”费上。许多地方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招商引资方式。这“台”一搭不打紧,费用高得吓  相似文献   

6.
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挑战和全国各地竞相发展、不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的逼人态势,巫溪要突出山区招商引资特色,提升山区招商引资水平,促进山区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就必须认真理清思路,打造山区招商引资的项目、服务、人才、资金、设施“五大平台”。一、构建“项目平台”,为外来客商提供更多的合作载体具备一定特色、规模和水平的“项目平台”,是贫困山区招商引资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一是要找准特色项目。项目是招商的载体,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支点,也是市场经济的聚焦点。找准符合国家和市上产业政策、体现本地资源优势,同时又有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地区尤其是一些中西部地区,为能“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竞相出台优惠政策,甚至制定严厉的考核和奖惩措施,迫使党委和政府机关干部走上“前台”,直接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不仅导致政府官员角色发生严重错位,而且大大降低了利用外资的效果。那么,地方政府为什么在招商引资中不计成本,甚至发生角色错位呢?资金市场供求不平衡是一些地方政府选择外资的重要原因。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资金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建设资金供给状况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一些地区尤其是广大中西部内陆地区,吸收外部资金投入仍是非常重…  相似文献   

8.
近日有媒体报道: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的任务,中西部一些地方政府竞重复签约.这种重复签约到底有多严重?一位知情人士爆料,“少则一两次,多则四五次”.更有参与招商的工作人员爆料,“真有项目还好办,多数没有干货,或者落不了地,双方只好‘表演’签约.” 疯狂招商引资所带来的乱象,在不少地方都或多或少存在,这种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不仅仅是某一地区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下,各地都在千方百计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却招来了“伤”。如:一些骗子抓住地方发展经济心切的心理。搞来一些假公司、假项目等.假借独资或与地方合资的名义到处招摇撞骗;一些不法商人把某些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结果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人民的生产发展、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惜采取减免税收、降低土地征用价格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结果让不法商人钻了空子.损害了国家和百姓利益;还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借招商引资之名,行公费旅游之实……  相似文献   

10.
汪春喜 《当代广西》2008,(10):11-11
人文环境是招商引资工作的社会地基,是集聚资本的“磁力场”,是促进招商的“助推器”,是一个地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状况的综合反映。我们要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外招商引资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人文环境建设摆到基础性地位,注重治理和优化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1.
邹伟  罗国华  胡学勇 《政策》2002,(9):42-43
随州市国税局是随州市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实践“三个代表”的一面旗帜。他们引导发展香菇农业,千方百计招商引资,真心实意扶贫济困,工作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充分肯定,2001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系统”、“先进基层党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招商引资这股推动经济发展的大潮不断掀起了层层波澜 ,为弥补地方建设资金不足 ,用较少的代价引进一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增强地方经济发展的实力 ,确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资却成果不够理想 ,有的甚至事与愿违。究其原因 ,固然有地域条件、资源条件的影响 ,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不同行为的选择而造成结果上的相差径庭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误区之一 ,政府包办代替 ,招商引资主体错位。招商引资的主体应该是企业 ,政府的任务是定规划、搞协调、抓服务、管监督 ,形成“政府搭台、…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大流动,向增值概率高、发展环境好的地方聚集,县市大搞招商引资的机会将增多。近年来,武穴市委、市政府放开胆子,放开手脚,积极探索多种招商引资方法,大抓开放引进,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全市3年间,一、二、三产业通过向上、向外两种渠道,累计引进使用市外资金近10亿元,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以外引外”法。把前几年来武穴投资办厂的香港富源、浙江东磁、北京奥德赛等重点企业,当成招商引资的“策源地”和“活广告”,请他们牵线搭桥,利用其  相似文献   

14.
张玉荣 《小康》2023,(14):18-21
<正>招商引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的“源头活水”。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全国各地鼓足干劲,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奋力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以高质量的招商引资促进县域大发展。春风吹战鼓擂,县域招商正酣时。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各地纷纷“走出去”招商引资。4月12日,以“齐聚香江·共赢水都”为主题的湖北省丹江口市招商推介大会在香港举行。  相似文献   

15.
“浙商”现在几乎成了财富的代名词,他们受到市场的欢迎,受到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热捧,但在许多财富故事中,大量浙江商人又成受伤害最多的群体, 尤其在地方政府的行政强权中,浙商经常是弱势群体。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曾经被当地政府誉为“繁荣市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的一群浙商又在陕西西安成为了受伤的主角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中喜欢贪多求洋,今天搞这个,明天搞那个;今天招商引资弄进来一个,如获至宝;明天民营经济上一个项目,宠爱有加。在“油多不坏莱”理念指导下,这些地方产业发展变得太多、太快,变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有的地方出现了“贪多嚼不烂”的现象,有限的生产要素投入到过多的产业,不仅拉长了战线、分散精力,还出现“东施效颦”,在一片发展声中任自己优势产业日渐凋谢而无觉察。  相似文献   

17.
市县瞭望     
杭州提出招商引资“三年倍增”目标杭州市紧密结合实际,学习苏州招商引资工作经验,提出新一轮招商引资“三年倍增”计划。一是明确奋斗目标。到2006年底,全市协议利用外资突破4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0亿美元。二是突出主攻方向。突出“主攻日韩、东引台资”两个重点,继续做好“北接上海、拓展欧美”文章。三是强化园区招商。充分发挥开发区招商引资主战场和县(市)、乡镇招商引资生力军作用,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集聚。四是抓好产业招商。充分发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优势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环境优势,抓好“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招商引资时下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许多地方政府都将招商引资视为发展当地经济的重中之重。地税部门作为重要的经济职能部门,组织的税费收入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是地方各项事业发展的财力保障。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责任重大;在大力推进依法治税、积极抓好税收组织收入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其在招商引资中的服务职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今年,黑龙江省委统战部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重点抓好六项招商引资活动。①以海外联谊会、省侨联名义,在香港召开黑龙江商机推介会。②在“哈洽会”期间,组织海外联谊会招商引资专场洽谈签约活动。③协调民进中央组织百名企业家到黑龙江洽谈  相似文献   

20.
《政策》2006,(5):F0002-F0002
近年来,潜江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园林城市”和“和谐潜江”的目标,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发展形成了化工医药、石油开采、冶金机械、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一批适应地方发展实际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