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中的“人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的50年中,中国对人权问题的认识及在外交中的实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对人权问题进行重大外交战略调整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从90年代初开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权领域的活动,并为丰富国际人权思想、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历史回顾 回顾建国50年的历史,中国对人权问题的国际实践是一个逐步参与国际人权机制的过程。在50、60年代,中国基本上是被隔离于这个机制之外的。70年代末,中国开始进入这一机制。8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进入90  相似文献   

2.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3年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席位得以恢复之前,中国的农业对外交往活动多集中在双边领域,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各有侧重,且呈波浪式向前发展。1960年代前,偏重于同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在1960年代国内经济困难时期,中国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合作空间。到1970年代初,中国的农业对外交往逐步打开局面,并为此后的农业多边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农业对外交往所走过的曲折历程,与当时国际国内环境及国内农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海外"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研究至今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主要是俄英德文专题文献汇编导读阶段;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主要是美国关于中国性质的论争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主要是多维视野审视阶段。在这一研究历程中,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专题文集编纂,比较共产主义研究和关于毛主义的论争,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论述是否存在"欧洲中心主义"、"颂华"或"贬华"倾向,以及研究水平是否倒退等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广泛讨论,既体现了海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中国研究领域的进展,也反映了海外关于中国历史编纂和社会科学方法论方面的取向变化。  相似文献   

4.
张慧瑜 《南风窗》2013,(18):92-94
从"恶魔"和"敌人",到代表"蔚蓝色文明"的典范,再到调动民族情绪的"竞争对手",美国在中国大众文化的想象中经历了不同的角色扮演,而"美国梦"的色彩也随之幻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的图景中不断地生产着关于美国的文化想象。从1980年代主流思想界对蔚蓝色文明的深切渴望,到1990年代初期讲述中国人在美国艰苦奋斗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红遍大江南北,再到2013年表现中国商人在华尔街上市而实现美国梦的《中国合伙人》热映,可以说,美国成为这30年来中国人从自卑、屈辱到获得自信的重要参照。与此同时,从1990年代中后期畅销书《中国可以说不》、"5·8"轰炸大使馆事件到2008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美国强化对华人权外交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外交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正式对中国提出"人权问题"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头10年里,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人权似乎扮演的只是受忽视的,可有可无的角色.然而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开始强化对中国的人权外交,从而使人权问题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力于分析中国后冷战时期军事安全与外交政策的互动关系。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国际外交事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中国的外交努力往往因为西方大国的阻挠而难以完全奏效。究其原因,常常是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不足所致,而军事实力不足的直接结果就是在军事安全受到挑战时无法以坚决的措施予以回应。中国的军事安全在60年代曾面临巨大挑战。在90年代上半期,随着陆向边境的稳定中国经历了近500年以来军事最安全的几年。然而到了90年代末,随着台海局势的恶化,日本的政治军事影响  相似文献   

7.
泰国文化的中国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欧 《南风窗》2010,(3):79-81
在泰国,中国国内有些已经接近消失的传统文化仍被泰国华人坚守。不过,由于数百年在海外繁衍生息,加上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泰政治上的隔阂,泰国华人或多或少"泰国化"了,尤其与中国内地有了距离,甚至汉语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中国学术界围绕"大国崛起"这一主题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和2006年后进行过三次较为集中的讨论.实际上,当今时代中国的复兴和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事实,如何看待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如何吸取新兴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已成为中国当前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中国的老知青们还在品味60年代“上山下乡”的沉重回忆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90年代中,一场新的“上山下乡”又在南中国悄然兴起。 位于珠江三角洲咽喉要道的碧江大桥之畔,近年来崛起了一个“碧桂园”社区,这里有一  相似文献   

10.
胡蝶 《南风窗》2010,(24):96-96
《中国世纪》站在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的纵横坐标上,梳理中国和世界的过去,分析中国和世界的今天,展望并预言在全球化洪流中中国的未来。读完此书,笔者想起了另外两本曾产生较大影响的书,即1980年代后期问世的《山坳上的中国》和1990年代后期面市的《现代化的陷阱》,这三本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民生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感怀。如果说刘涛先生的这本《中国世纪》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南书房     
《南风窗》2009,(16)
陈丹青、徐冰、阿城、李零、王安忆……本书30位作者,最重要的成长期,是70年代。他们从懵懵懂懂的少年时期就一步跨入一个罕有的历史夹缝当中,并且在沉重的社会政治挤压里生长,这一代人在走出70年代之后,不但长大成人,而且成为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中最有活力,最有能量,也是至今还引起很多争议,其走向和命运一直为人特别关注的知识群体。遗憾的是,中国知识精英往往用怀旧替代反思。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联合国在1945年的成立,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MUN)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并风靡于欧美国家的大学校园。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模拟联合国引入中国。在这十余年里,中国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特别是近两三年,模拟联合国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高校和高中范围内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13.
正"倒爷"的源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一批中国人手拎肩扛着各种商品一趟趟地往来于俄罗斯和中国,这也是华商的最初形式,他们被称作"倒爷"。所谓"倒爷"就是倒买倒卖商品的人,低价收购商品再高价出售。"倒爷"是中国一个特殊的群体,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特有现象。主要源于中国在商品价格上实施双轨制,即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  相似文献   

14.
余欣烨 《法制博览》2015,(6):252+212
中国的海外投资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后,一些国有企业得到国家的批准到海外进行投资。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我国企业搭上全球经济飞速增长的顺风车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以及海外投资领域风头正劲,如何保护中国企业的发展正以及降低海外投资风险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南书房     
《南风窗》2014,(10)
<正>《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顾问》【美】史景迁著温洽溢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版广这本书写的是1620年代到1950年代在中国的西方顾问,包括天文学家、军人、医生、行政管理专才、翻译家、工程师,还有职业革命家。这些人贡献优异技能,初则引入天体运行理论,终则让中国人见识到空战战术与原子科学。他们在行为中映射出他们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6,(13)
正中国的制造业升级情况很复杂,这对政府干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中国经济,从基本面来看,很像上世纪70年代经济中速发展时期的日本。而从广泛的全球化合作、资金的强流动性和一度快速上涨的房价等方面看,中国又很像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日本。因此,很多人把现在的中国经济和当年的日本经济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目前已经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挑战,中国在面对国际压力的时候如何决策关系到以后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稍有不慎,中国经济可能重蹈日本经济1980年代中期的覆辙。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代中国》已于今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系中国政治教研室向青教授牵头与德国柏林大学学者合作研究项目的一项重要成果。书中收集了五位学者的论文:向青教授的《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的建立》,林代昭教授的《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政治制度述论》、《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评析》,乔毅民、饶锡鸿教授的《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经济的兴衰》,潘国华教授的《蒋介石法西斯主义浅析》。 由于该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本世纪30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共产主义运动的进展,出版后受到研究这一时期的现代史学者和青年学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巴西缓解贫富悬殊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伟 《南风窗》2012,(9):61-63
尽管巴西贫富差距依然比中国大,但在破解收入分配不公现象方面,巴西人的政治智慧、治国理念和社会政策值得同为"金砖之国"的中国借鉴。巴西的基尼系数曾经高达0.6,几乎是全球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处于社会分裂与动荡的悬崖边。在工业化的驱动下,巴西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了GDP年均增速超过10%的"经济奇迹"周  相似文献   

20.
作家余华说,一个西方人活400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年代,一个中国人只需40年就经历了,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刚刚和正在经历的当代史——由于发展和变化的迅猛——在时间意义上无形中被拉长了。15年,在西方只够一个事物的生成,中国人在相同的时间内却足以经历沧海桑田。MBA,工商管理硕士,于20世纪初叶出现在美国,50年代传入欧洲,90年代才进入中国。1991年,中国国家教委首批批准9家院校试办MBA教育,仅仅15年后的今天,开办MBA课程的院校已近百家。在这些MBA项目中,虽然大部分仍处在缺生源、缺师资、缺理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