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首,是刑法总则规定的对犯罪分子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对被告人的量刑有着重要影响。被告人在取保候审后逃跑,又因同案主动到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行为能否被认定自首?请看下面案例。  相似文献   

2.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基本犯罪事实但否认具有从重处罚情节能否认定为自首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厘清主要犯罪事实的内涵、明确量刑情节的刑法定位、把握自首的本质与属性是解决该争议问题的关键。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足以定罪的基本犯罪事实但否认具有从重处罚情节的,应当在基本犯罪事实范围内认定为自首,并在相应的量刑幅度内给予从轻处罚。  相似文献   

3.
自首从宽,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刑罚制度。但由于我国的立法尚不够完善,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如何正确理解和掌握自首从宽处罚等有关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一、自首的概念和自首构成的条件所谓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向司法机关或者有关单位自动投案,如实地交待犯罪事实,接受审  相似文献   

4.
自首从宽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刑罚制度 ,也是一项重要的量刑法定情节。自首的两个构成要件是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其中更应该注意的是关于余罪自首的法律认定。刑法规定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一制度对感召犯罪分子主动投案 ,鼓励犯罪分子改过自新 ,有效惩治犯罪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博士信箱     
李某是否属于自动投案法博士:公安机关接到辖区群众举报:犯罪嫌疑人李某刚刚在综合市场用刀将张某捅伤,已回到家中。在民警前往进行抓捕时,与李某恰好在其住宅门口相遇。李某称,自己正要去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民警随即将李某带回讯问。请问,此种情况能否视为李某自动投案?黑龙江颜红星颜红星同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主动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对犯罪分子的自首和立功的刑罚制度,充分体现了既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决不手软,同时又坚持坦白从宽的方针。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了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  相似文献   

7.
司法机关在认定自首中由于各自理念的不同对同一案件往往做出不同的判决,严重影响了刑法的权威和自首制度作用的发挥,被告如实供述了主要犯罪事实却隐瞒真实年龄以及累犯等行为的处理,悔罪态度一般或不好不影响自首的认定,可在量刑时考虑。  相似文献   

8.
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这一规定实际上属于自首的一种特殊情况,刑法理论上称为“余罪自首”、“特殊自首”、“非典型自首”、“准自首”等等。那么,余罪自首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以及在认定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笔者谈谈看法。 笔者认为:余罪自首的成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主体条件、客观上行为条件和主观条件。 一、关于余罪自首成立的主体条件 构成余罪自首的主体范围是:必须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  相似文献   

9.
所谓“刑事疑案”,是指那些犯罪事实存在,但认定被告人犯罪的证据不足,故欲放不能,欲判难定,久押不决的刑事案件,司法机关办案中常常会遇到。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犯罪分子本身作案狡猾,归案后又对抗审讯;有侦查工作失误.没能取得足够证据或证据证明力下降;有刑事技术水平因素,对证据  相似文献   

10.
自首必须具备两个要素:自动投案和向司法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我国自首制度存在单位自首的成立标准不具体、共同犯罪自首的成立标准不具体、在立法上未规定首服制度等问题。完善自首制度,应明确单位自首的成立要件、明确共同犯罪自首的成立要件、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首服制度。  相似文献   

11.
自首是我国重要的刑罚制度,在鼓励犯罪分子改过自新、节约司法资源、体现刑事政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案情各不相同,司法人员的法律水平不一,加上一些新的刑法理念的兴起,对自首的认定难免出现分歧。本文从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三起案例说起,从新角度谈自首的认定。  相似文献   

12.
我国1997年刑法典把单位规定为犯罪主体之后,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围绕单位能否成立自首、成立要件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至今未形成统一意见。事实上,单位成立自首有充足的法理、法律与现实依据。单位自首包括一般自首、准自首和特别自首三种类型,各种类型根据不同的投案实施者需要不同的成立要件。单位与单位成员之间是特殊形式的共犯,单位自首对单位成员具有推定的自首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于交通肇事罪的"自首问题",有关交通肇事罪的刑法条文并没有任何特别规定或者例外情形,也没有任何排除适用总则关于自首规定的说明,这一点是不存在争议的。然而,刑法理论界对于交通肇事罪是否适用总则关于自首的规定却存在支持与反对的重大分歧,并且视角繁多,原因各异。自首制度作为总则规定的一种刑罚裁量制度,适用于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和加重情节。只要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成立自首的条件,即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并接受审判的,就应该认定为自首。  相似文献   

14.
根据《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准自首的成立要件可分为适用对象要件与实质要件 两方面:其适用对象要件成立的关键在于在案人是否属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 刑的罪犯,而不在于其是否被剥夺人身自由;其实质要件并不在于自动投案的形式,而在于主动认罪,如 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其中的“其他罪行”应既包括异种罪名又包括同种罪名。  相似文献   

15.
犯罪事实叙述者主要有受害者、犯罪嫌疑人、目击者、非目击渠道获知信息者和办案警察等五种人。因叙述者身份的不同、时空位置不同、聚焦视角不同、叙述方式不同、犯罪事实的叙述在可靠性程度和完整性程度方面呈现差异。办案警察对犯罪事实的最后叙述完成了对犯罪事实最具可靠性和完整性的叙述 ,犯罪事实在语言介质中被完全揭示出来 ,案件因此得以被推入下一个程序。  相似文献   

16.
自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自首的认定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疑难问题,尤其是交通肇事中自首的认定。以交通肇事案件的自首为例,从自首的概念、自首的构成要件以及自首的行为表现形式等方面探究自首的本质问题。自首的本质在于犯罪人认罪伏法,即国家以减轻刑罚裁量的方式促使犯罪人尽快主动地、自愿地受制于国家公安司法机关,并提供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犯罪信息。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上个月.我朋友驾车将一名行人撞倒,由于车速过快导致行人受重伤。我朋友立即打电话报警。事后,他被认定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以涉嫌交通肇事罪被刑事拘留。请问。我朋友报警的行为能否认定为自首?  相似文献   

18.
事实的普遍联系性是刑事侦查认识活动的最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刑事侦查中的事实认定,是指侦查人员对刑事案件法律事实的认定和其他认识主体在犯罪预谋、发生、结束过程中对犯罪事实及与其存在普遍联系的其他事实的认定。刑事侦查中的法律认定,是指侦查机关对刑事案件法律事实的认定,是侦查机关确定犯罪嫌疑人并将其提起公诉的事实依据。事实认定与法律认定的关系是:所有的法律认定都是事实认定;事实认定是前提,法律认定是推论。  相似文献   

19.
欧英杰利用担任“乐淘鲜”总经理一职时,以差旅费名义陆续挪用公司资金达人民币139万余元,兑换成港币130万余元存入自己在香港汇丰银行的个人账卢内,并将其中90余万元港币用于投注赛马会,6万余元用于归还个人欠款等,这些款项超过3个月未归还。案发前,欧英杰主动向公司领导交代了上述犯罪事实,事后又全部退出了赃款,该行为可认定为自首,遂法院依法从轻作出判决,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相似文献   

20.
证据是案件侦查和审理的重要依据 ,对查明犯罪事实 ,惩罚犯罪分子 ,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具有重要的作用。图像作为刑事诉讼的证据 ,在办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图像的提取和处理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法 ,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