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9世纪被英国占领.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在各界人士的强烈要求下,向各国政府提出了“废除旧约,另订新约”的要求.中英新约谈判于1929年开始,但不久因日本入侵我东北被迫停顿下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英结盟,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在新的形势下,英国打算放弃根据不平等条约在华享有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其真实意图是想换取维护战后它在中国的利益.中英谈判于1942年10月28日在重庆举行.参加会谈的英方代表是英驻华大使薛穆,中方代表有外交部长宋子文、外交次长吴国桢、王宠惠等人.30日,英方向中方提交了英国拟就的新约草案.关于香港问题,英国在其草案中只字未提.英国的态度引起中国政府的反对.11月13日,外交部长宋子文向  相似文献   

2.
2013年4月8日,有"铁娘子"之誉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因中风而离世,享年87岁。撒切尔夫人是首位访问中国的英国首相。作为香港回归谈判的英方总指挥,她曾经多次访华参与了核心谈判,最终代表英方和中国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1年9月底,叶剑英委员长宣布了中国政府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9条方针政策。对港政策虽然与对台政策有所不同,但在许多基本政策上是  相似文献   

3.
香港史料     
香港史料中英联合声明中英两国经过谈判,于1984年9月18日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12月19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中英联合声明。1985年5月27日,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中英联合声明的基本内容:第一,确认中国政府于1997年...  相似文献   

4.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秘密磋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是20世纪80年代前期中英两国政府外交谈判的“结项”成果。中英两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外交谈判自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进行了整整两年,分为“秘密磋商”(1982年9月—1983年6月)和“正式会谈”(1983年7月—1984年9月)两个阶段,即所谓“第一阶段”和“第  相似文献   

5.
《新湘评论》2007,(7):17-18
香港回归见证者柯在铄 柯在铄这个名字与香港回归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是香港回归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曾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首席代表的柯在铄大使生前始终认为.能参与和筹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工作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光荣。他曾多次参与中英香港回归问题会谈及中葡澳门问题会谈.对香港和澳门有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1984年月日,港英政府宣布,接受中国政府邀请,派出市政司为首的香港政界知名人士访问团,赴北京参加中国国庆35周年纪念活动。1984年月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草签,中方代表是副外长周南,英方代表是驻华大使伊文思。《联合声明》宣告中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将在同日把香港交还中国。《联合声明》有3个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具体说明》,(二)《关于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三)《关于土地契约》。1984年月日,邓小平主任会见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时…  相似文献   

7.
1984年5月25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的香港和澳门两地代表。这次会见的时间节点很重要。中英两国政府关于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谈判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在这个关键时刻。海内外。尤其是谈判涉及的各方.都十分想知道中国当时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会对解决香港问题发表怎样的政策讲话。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历经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回归祖国10年来,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更加具有实力。如今香港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商业中心、航运中心和旅游胜地,这正是“一国两制”取得的伟大胜利。 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让历史的瞬间再次回到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访问中国,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在谈判过程中,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情怀,严正驳斥了撒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有效论”,宣布中国领导人决不当李鸿章,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与统一的坚定立场。以后,邓小平又驳回了英方“以主权换治权”等要求,使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朝着1997年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方向稳步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李纲 《党的文献》2007,(4):26-31
周南,20世纪80年代初曾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参与中英关于解决香港问题谈判的筹备工作,1984年1月出任中英关于香港问题会谈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1984年9月任外交部副部长,参与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1990年1月起,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1992年9月任中共香港工委书记。本文根据采访记录整理。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根据对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在中英谈判中,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制定了基本方针和政策,对促进香港问题会谈的顺利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她的回忆录《唐宁街的岁月》中,以一种失败者的无可奈何和依依不舍,追忆了中英谈判的全过程,表达了对邓小平等中国决策人的钦佩。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会谈。会谈开始后,邓小平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散切尔夫人提出:同意谈判,但谈判的题目就是一个,香港的归属问题。邓小平说:是三个议程。  相似文献   

12.
1979年3月麦理浩北京之行,针对英国方面以"土地契约"问题为突破口,逼中国方面对"九七"的"英国管治"让步,邓小平以"叫香港的投资者放心"的承诺破解;1982年4月希思访华,中英两国政府就"长期搁置"的香港"九七"前途问题开始进行初步的外交接触,为正式的中英两国政府的外交谈判做前期准备工作。在对香港和香港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调整了"国家统一"的战略重心,将以"一国两制"的新思维解决香港问题的"时间表"提前,探索将"台湾版"的"一国两制""香港化",初步形成了"1997年收回香港"决策和政策--"十二条"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13.
在关于香港回归的历史研究领域,无论是"九七"以前,还是"九七"以后,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的中英两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外交谈判,都曾经是一个"重中之重"的"焦点"问题,学术成果非常可观.但是,囿于政策性、资料性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其中,直接与邓小平有关的中英外交谈判中的驻军问题风波,虽然也曾经被渲染得沸沸扬扬,却一直与事实真相之间有非常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钟之成 《党建》2012,(8):38-38
1997年6月30日23时5分,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了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这是香港政权交接前,中英双方最后一次重要会见。安排这次会晤时,双方在礼宾安排上出现了一段微妙的插曲。英方强调此次会见是在香港交接仪式前进行的,因此查尔斯王子应该是主人。中方对此当然不能接受,中国最高领导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竟然反成了客人?!  相似文献   

15.
1950年1月,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新中国。对于中英建交问题,中方决策层在“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前提下,采取了“不急于建交”的方针,并决定“先谈判后建交”。中英建交谈判是新中国第一次与西方大国进行有关两国关系方面的谈判。与此同时,中苏之间还在进行着缔结新约的谈判。在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的情况下,中方决策层将中苏谈判放在了首要位置。对于新中国领导人来说,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是争取更坚定的盟友还是获得更广泛的承认,毛泽东等人选择了前者。  相似文献   

16.
过渡时期香港的回归问题,首先是一个外交问题。从外国占领者手中以和平手段收回祖国固有的领土,必须通过外交谈判。自回归的原则达成协议到政权交接,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英方要保证做好香港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保持当地的稳定和繁荣;中方则要承诺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为收回后的特别行政区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县体政策,以落实“一国两制”,保持长期的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17.
<正>东方明珠栉风沐雨,活力之都光彩夺目。回到祖国怀抱20年的香港,再次聚集全世界的目光。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国两制"下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市民拥有更多权利和自由的香港。时值普天同庆香港回归20年之际,让我们穿越时空,激情回望20年前那一个个精彩的相关历史瞬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及联合声明的签署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邓小平会谈。  相似文献   

18.
1982年到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期间美国持什么态度?史料显示,美国一方面尽量保持低姿态,避免给外界造成介入谈判的印象,但是另一方面美国出于自己在香港的利益存在,又很关注谈判的前景,希望谈判的结果也符合美国的利益.在整个中英谈判过程中,美国实际上保持了低姿态介入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17 轮外交谈判英方见中方对彭定康的政改方案采取了坚决拒绝的态度,而其政改方案义遭到各方面舆论的强烈批评,于是,建议通过外交渠道正式谈判,来解决分歧。1993年2月6日,赫德外相给我来了一封信,建议双方“不附加先决条件地”进行谈判。我们当时还是希望英方能够同心转意,重回“三符合”之路,同中方继续合作下去,因此,就从大局出发,同意了英方的谈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第一次同英国人谈香港问题是在1974年。随着1972年中英两国外交关系的全面恢复,两国之间的高层领导人开始互访。1974年5月24日,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希思应邀来到中国进行访问。25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接见了希思,并同希思进行了亲切的会谈。在广泛的话题中,双方涉及到香港的回归问题。在谈到香“港的未来时,毛泽东与希思两人均同意:香港在1997年应该有一个平稳的交接。①当时刚复出的邓小平也在场。当天晚上,邓小平为希思举行了欢迎宴会。在欢迎宴会上邓小平同希思再次谈到了香港问题。他说:中英两国之间还存在着的香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