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84年起到1992年南巡谈话,邓小平共6次比较集中地论述到和平与发展问题,但是,他在用语方面始终把和平与发展说成是当今时代的两大“问题”,而不是“主题”。把和平与发展说成是时代主题,这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江泽民同志1989年担任总书记以来,在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报告中都沿用了十三大的提法,在以后国际、国内的多次讲话中,他都沿用了“两大主题”的说法,从“两大问题”到“两大主题”。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包含的思想内涵是不完全相同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之所以继续沿用十三大的“主题”的提法,而不是采用邓小平同志的“问题”的提法,是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准确把握和创造性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实施过程中正确经验和成果加以继承发展的结果 ,也是对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在实施过程中失误和教训加以纠正与借鉴的结果。邓小平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 ,正确判断世界大战可以推迟或避免 ,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继承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原则 ;坚持执行和平外交政策 ;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政策 ;提出在历史新时期我国对外工作中既要坚持“韬光养晦” ,也要“有所作为”的正确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3.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全球战略观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发展,提出不同时期的全球战略思想,毛泽东依据世界格局的变化,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邓小平分析了当代世界格局的新变动,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理论;江泽民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国际环境,提出了“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的战略方针。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战略到六七十年代的“一条线”战略,再到80 年代确立的不当头、不结盟的战略方针,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全球战略观始终坚持了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从毛泽东到江泽民的全球战略观,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深邃敏锐的世界历史眼光和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自觉把握。  相似文献   

4.
“有所作为”是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提出的国际战略思想。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埋头苦干,加快发展;顺应当今时代主题,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实事求是地分析当今时代特点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确立我国对外战略目标,实施积极的对外战略策略,形成了具有“全球战略”大视野和大框架的系统的国际战略观。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以其突出的特点和鲜明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华民族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时代的战略思想和战略谋划,是中华民族观察世界、发展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进取于世界并贡献于人类的时代精神的理论表现,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是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他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深邃的洞察力,冷眼向洋看世界,形成了一整套的国际战略思想,主要有: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改变“一条线”战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提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主张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提出“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的新思路;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对“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思想的国际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邓小平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处理我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争端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邓小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战略思想有其逐步形成的过程。从国际法层面分析其基本内涵,通过对国际社会“共同开发”法律实践的叙述分析其现实可行性,并对推进这一战略思想的贯彻和落实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和中国政府,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政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针对国际政治局势趋向缓和,国内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思想,赋予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崭新的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在教育的地位观、教育的作用观、人才培养观和教育发展观等方面都发展了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并且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求是的精神无畏的气魄——邓小平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若干论述傅耀祖邓小平同志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论述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内战略和国际战略体系的重要理论依据。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关于“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  相似文献   

12.
1975年,邓小平复出后,对内进行全面整顿,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对外科学判断国际形势,提出了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国际战略思想,这些思想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75年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准确判断中国国际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适应的国际战略思想。而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础上 ,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重要力量等一些新的判断。根据这些判断 ,江泽民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国际战略思想 :世界虽然走向多极格局 ,形势趋于缓和 ,但天下并不太平 ;在这种国际背景下 ,中国必须要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 ,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中国必须确立在多极化中的应有位置 ,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和平与发展的思想武器——学习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体会曲星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是指国家决策层根据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及本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进行适当的力量配置,以恰当的方式处理与不同国家的关系,促使国际形势朝着有利于本国根本利益的方向发...  相似文献   

15.
研究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条件,应对形成这一思想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逐步形成了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适合中国特点的国际战略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首先要理请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线。本文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四有’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各级领导要象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等观点入手,论述邓小平教育发展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和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独立自主原则为基本立足点、以国家利益的有效维护为前提、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不仅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营养,借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经验,而且融注着他们不平凡的领袖魅力。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及其实践,不仅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进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的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在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正确估量我国综合国力基础上为实现我国国家利益而作出的对外关系领域内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的谋划和指导。其主要内容有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在复杂形势下我国必须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埋头实干发展壮大自己等。正是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战略规划,我们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当前国际形势出现新的复杂的变化,对我国提出了新挑战和机遇,在此情况下,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仍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三衣”思想给中国农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想正是党中央在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二者具有历史逻辑上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因此,深入理解邓小平的“三衣”思想,有助于从容应对农村改革中的机遇和挑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依法治国理论创立的思想先导是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的引导下,邓小平提出了民主立国、法律权威、法制观念、法律原则、“两手抓,两手硬”、不搞政治运动、遵循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等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律思想;邓小平依法治国理论发展的根本指南是实事求是。在实事求是的指引下,邓小平法律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