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青少年时代经历的科举考试历程至今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需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王国维参加科举考试史实的某些记载和表述,尤其是诸多年谱的记载和表述差异较大,读者无可适从,必须予以澄清。二是这段科举历程历时八年之久,王国维却从未热切地追求过,也未能决然地放弃过,原因何在,也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文良 《求索》2005,(1):146-148
面对“全球化”,中国文论要走出“失语”的窘境,首先,就要求文论研究者认清形势,摆正心态,树立自信;要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文本,立足于原创性的文艺批评,以文艺批评作为文论的生长点;要善于从文化研究中汲取营养,在保持文艺研究独特性的前提下,让文艺研究跳出纯文本、纯文艺、纯审美的研究,在大文化的背景下研究文艺问题,以拓宽文论发展的空间;重视译介,强力输出,也是我们的文论迈向全球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陈其胜 《桂海论丛》2010,26(5):7-11
毛泽东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点在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其结合点在于准确把握中国国情,其生长点在于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其落脚点在于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以上逻辑进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蕴涵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一命题 ,自 2 0世纪 80年代由文艺理论工作者提出之后 ,一直受到学术界的热切关注 ,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本文即围绕“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学理背景、内涵、关键、途径、目标和方向等基本内容进行综合性评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分析执政的基础、宗旨以及方式等问题入手,科学地回答了"凭什么执政"、"为什么执政"或"为谁执政"、"如何执政"等基本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执政理念.马克思主义执政理念的中国化自然有着不同的发展逻辑:政治发展逻辑、经济发展逻辑和文化发展逻辑.其中实现由局部执政条件下的联合执政向全面执政条件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转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念中国化的基本政治逻辑;实现由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念中国化的基本经济逻辑;实现由传统发展观主导下的执政理念向科学发展观引导下的执政理念的转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执政理念中国化的基本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6.
王伟凯 《前沿》2008,(8):31-34
王国维是20世纪初的知名学者,虽然他最后的研究领域为文学和史学。但他在最初十年中,接触和研究的却是哲学。在这十年中,他为哲学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如为“哲学”正名,初步创立中国哲学学科的范式,翻译介绍西洋哲学著作,以西洋哲学理论为指导思路撰写哲学文章。这些行为不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时中国哲学的发展。而且对后人进行哲学研究的路径及模式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是继孙诒让、罗振玉等人之后研究甲骨文成就较高的学者之一。他在甲骨文字考释以及利用甲骨材料研究商代历史和典章制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甲骨文研究发展的历史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对其研究方法和贡献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李刚 《求索》2007,(2):181-183
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在1927年突然自投昆明湖而亡,从其自杀的那一刻起,人们就对其自杀原因进行了种种的猜测和推断。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王国维的自杀,是由于内在精神上的痛苦和家庭上不幸的遭遇,使其对生生死死看得较为轻淡;悲观的人生哲学,抑郁的性格,使其害怕社会变革。外在原因则在于北伐军在湖南处死了叶德辉以及梁启超准备东渡日本避难的传言,加速了他选择死亡摆脱压力的决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以人民立场为前提基础、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系,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有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在生成逻辑上,其是基于西方传统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民群众观进行建构的;其理论逻辑阐明了“人的本质”“人的主体地位”及“人的发展”等理念;其历史逻辑强调要走进“人民群众的历史世界”;其价值逻辑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主要有经典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大文论视域。其成就在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彰显建设性和批判性的双重品格、实现人民性与自由性的辩证统一、诠释文论建设的中国化倾向。研究不足包括问题意识相对弱化、文学批评缺乏整体性、参与主体出现代际裂隙等。建议从"回到马克思"、加强文论创新、注重文论实践三个层面进一步深化研究和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1.
褚燕 《理论月刊》2007,(11):70-72
文论言说主体对文学现象所关注的焦点、角度以及方法,总是与批评主体的现实存在问题密切相关。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言说主体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意识和自我身份期待。古代士人进行文论言说的心理动机主要表现为载道型、实用型、审美型等层次。  相似文献   

12.
陈大伙 《人民论坛》2013,(10):184-186
近代以前的中国因国力强大、文化优越而不失自信,但随着甲午战败,国人民族危机感日益增强;九一八事变后,时人从不同层面探寻民族复兴方略,坚定了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民族复兴遭遇顿挫;改革开放之后,民族复兴的内涵不断丰富,并逐渐成为国家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认知.  相似文献   

13.
邓心强 《前沿》2008,(8):F0003-F0003
2007年金秋,李建中教授主持的同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一《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终于问世,这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创新价值和理论探索意义的选题,前前后后做了十年.真正是十年磨一剑,辛苦不寻常著作问世后我一睹为快,文字的芬芳沁人心脾.思想的魅力益人心智。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绩,但仍有一些缺憾,在诸多的研究中,"为了研究而研究"的作为对古文论本身的存在和价值产生了误读.因此,"回归原典",以求真的眼光审视古文论,应该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重要学理意识.[1]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在其思想体系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逻辑起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逻辑主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逻辑依据,"五大发展理念"是逻辑枢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逻辑核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逻辑展开,新时代强军思想是逻辑延伸,新型国际关系思想是逻辑拓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逻辑主线,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逻辑统领。  相似文献   

16.
江守义 《求索》2023,(1):82-88
传统的“文以载道”观和20世纪20年代后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有诸多契合之处:它们都通往理想,含有对太平盛世的期望,并将文学和现实联系起来,使文学在产生教化功用的同时超越工具论。传统“文以载道”观中载道和言志的关系导致载道主体的复合性,而这种复合性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者那里也有类似的体现。这些契合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能够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反对腐败。但长期以来,我们反腐败的策略更重视腐败行为的事后追惩,而对腐败行为的事前防范比较薄弱,特别是对新形势下腐败行为易发的关键领域、环节、岗位的风险防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索和研究都很不够。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必须深入研究腐败发生的内在机理,切实转变反腐策略,更加重视腐败风险的防控,从制度设置和流程再造上筑牢反腐倡廉的坚固防线。  相似文献   

18.
刘亚斌 《求索》2006,(11):167-169
“风骨”论是“龙学”研究的一个迷团,学界对其的阐释说法不一,难有定论,折射出中国文论话语现代转换的历史问题,在西方文论、前苏文论及比较文学视野中“风骨”得到不同模式的阐释,表现了中国文论话语在现代性追求与民族性彰显之间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9.
侯合余 《求索》2012,(9):197-198
法国新小说与中国新小说之间形成的影响与渗透是文学界不争的事实。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具有代表意义的新小说作品与法国新小说之间进行比较研究,本文认为中法新小说二者的共同之处均基于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架座;法国新小说对中国新小说的影响更主要在于对新现实的理解与技艺上的融通。  相似文献   

20.
依经立义:作为中国文论研究方法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与文论的意义生成方式,"依经立义"是随着汉代经学的产生与兴盛而出现的,并与两千余年的经学发展相始终.要让"依经立义"这一意义生成方式发挥现代方法论作用,我们应该立足于当代,并从纵、横两个方面去寻求发展动力.所谓纵向寻求.就是内求中国传统经典,变"中国古代文论"为"中国文论",既关注"说什么",也重视"怎么说".合理阐释中国文论的当代意义.而横向寻求,则是外求他国经典理论,通过对他国文化、文论经典的借鉴、印证以及两者之间的比较对话来达到互识、互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