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党史月刊》2008,(10):I0001-I0002
1939年2月,台湾抗日志士李友邦组织留居福建崇安的台胞成立台湾义勇队,下设台湾少年团,李友邦任义勇队队长和少年团团长,中共党员张一之任队秘书。台湾义勇队是惟一由祖国大陆台胞组成的抗日武装,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台湾重返祖国为宗旨,积极开展抗日活动。主要在浙江、福建、安徽等地从事抗日宣传,利用队员自身懂Et语的长处,到前线对敌进行政治瓦解,为抗日军民提供医疗服务等工作,为抗战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台湾义勇队     
1939律2月,台湾抗日志士李友邦组织留居福建崇安的台胞成立台湾义勇队,下设台湾少年团,李友邦任义勇队队长和少年团团长,中共党员张一之任队秘书。台湾义勇队是睢一由祖国大陆台胞组成的抗日武装,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台湾重返祖国为宗旨,积极开展抗曰活动。主要在浙江、福建、安徽等地从事抗日宣传,利用队员自身懂日语的长则,到前线对敌进行政治瓦解,为抗日军民提供医疗服务等工作,为抗战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友邦,祖籍福建。其先辈已定居台湾多年,籍台北县鹭洲乡。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台湾省时,他发起组织返回大陆的台籍同胞参加祖国抗日战争,领导台胞抗日武装——台湾义勇队和台胞抗日联合战线——台湾革命同盟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创下  相似文献   

4.
2002年,在七七事变65周年前夕,一位台湾抗日英烈的名字从历史深处走来。英烈的名字叫李友邦,当年第一位台籍抗日将领。7月6日上午9时,台北县芦州李宅,雄壮激昂的抗日乐曲声中,李友邦将军纪念大会开幕。十多位曾随李友邦抗日的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成员,在现  相似文献   

5.
1942年5月,“浙江战役”爆发,台湾义勇队从金华撤退,经过四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于10月中旬转入龙岩,设指挥部于龙岩中山东路42号。台湾义勇队是1939年1月,台胞李友邦仿效朝鲜革命同志在中国组织义勇队的形式,在浙江金华组织成立的台胞抗日武装。时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占  相似文献   

6.
<正>1939年2月,由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台湾革命领导人之一的李友邦,将台胞组织起来成立台湾义勇队。这是一个在大陆的台胞人数最多的抗日团体,是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正式批准的有着正规军编制的抗日武装队伍。它成立于浙江金华,近七年中活跃在东南战场,大半时间依托福建龙岩,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光复事业发挥了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1939年初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在浙江抗日前线活跃着一支台胞抗日队伍。这就是由来自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台民垦殖所的福建台民组成的“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他们或发挥特长行医治医,救治伤病员,或以自身的亡国之痛宣传抗日救国,出生入死,艰苦奋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8.
72年前,从崇安(今武夷山市)走出了一支引起周恩来、于右任、李济深等国共两党上层密切关注的抗日队伍——“台湾抗日义勇队”。  相似文献   

9.
《浙江党史通讯》今年第八期刊登张毕来的回忆文章《台湾义勇队在浙江》,其内容梗概如下: 一九三八年秋,我受党的派遣到浙江金华,帮助李友邦从事台湾义勇队的筹建工作。李为受我党影响的著名台湾爱国志士,祖籍福建。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曾进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后因不满国民党反动派的背叛而被捕,出狱后流亡在浙江。三八年九月,我和友邦到福建召集散居各地的台湾同胞,受到各界的很大欢迎和支持,在崇安,当时就有许多流亡的台  相似文献   

10.
1939年2月,由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台湾革命领导人之一的李友邦,将台胞组织起来成立台湾义勇总队。这是一个在大陆的台胞人数最多的特殊的抗日团体。它成立于浙江金华,近七年中活跃在东南战场,一半时间依托龙岩,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光复事业发挥了特殊作用,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11.
管飞  葛清伟 《党史博采》2014,(11):48-49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的敌后战场上,活跃着一支由朝鲜人民优秀儿女组成的抗日武装——朝鲜义勇队。著名诗人肖三称赞朝鲜义勇队足可与两班牙内战时的“国际纵队”相媲美。事实确是如此,朝鲜义勇队以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与中国抗日军民一道,对日寇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斗争,谱写了一首国际主义的悲壮战歌。  相似文献   

12.
苏梅 《世纪桥》2009,(12):46-47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曾化名张贯一,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1905年2月,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接受马克思主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曾领导河南确山农民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13斗争,是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主要领导者,东北抗日联军创始人之一。先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  相似文献   

13.
1939年初在祖国大陆成立的台湾义勇队,是一支由台湾同胞组成的抗日武装,以“保卫祖国,解放台湾”为宗旨,在闽、浙、皖等地积极开展抗日活动,为夺取中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高雷 《党建文汇》2010,(8):13-13
今年7月7日,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3周年纪念日,一个画展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展出。其中,《青天碧海》画的是台湾抗日志士,包括蒋渭水、李友邦、赖和、简吉、林献堂、杨逵、罗福星、丘逢甲、莫那鲁道等28人;《血肉长城》画作正上方的4个大字“浩气长流”是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所题。这在台湾否定抗战、假借姒识台湾》等皇民化教科书来否定中国史的恶行中有拔乱反正之功效。  相似文献   

15.
历史瞬间——1930年10月28日,青海全省学生抗日义勇军联合处在西宁人民街福神庙成立,并创办《学生抗日旬刊》,每期印发1000份,宣传抗日。1932年9月停刊。1931年11月16日,西宁各学校抗日义勇队在小敦场举行请愿大会,要求配发抢支。会后举行抗日示威游行。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要记录台湾光复初期(1945-1948)闽台关系的若干史实:"合福建台湾为一监察区"、福建省政府协助处理"国民党直属台湾党部台童养成所(崇安)"善后事宜、台湾义勇队撤离前后在福建的活动、福建省保安司令部对台湾"二·二八"事件的反应等。  相似文献   

17.
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第二路军副总指挥等职的赵尚志,是人尽皆知的著名抗日英雄。然而,他生前曾两次被开除党籍,死后40年才被恢复党籍。1932年6月,赵尚志化名李育才,秘密前往黑龙江省巴彦县,到张甲洲领导的巴彦游击队工作。同年11月,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巴彦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张甲洲任师长,赵尚志任政委。这支抗日队伍在张甲洲、赵尚志等人的领导下,曾攻占过巴彦县城,打下过康金火车站,并进行过西征。后因遭到大批日本关东军的包围击,这支刚刚建立不久的抗日武装被打散。  相似文献   

18.
杨兴江 《世纪桥》2011,(2):39-43
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1934年10月,抗日游击总队改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李延禄任军长。1935年6月,他率领部队到方正县大罗勒密沟里陈家亮子开辟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9.
正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第二路军副总指挥等职的赵尚志,是人尽皆知的著名抗日英雄。然而,他生前曾两次被开除党籍,死后40年才被恢复党籍。1932年6月,赵尚志化名李育才,秘密前往黑龙江省巴彦县,到张甲洲领导的巴彦游击队工作。同年11月,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巴彦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张甲洲任师长,赵尚志任政委。这支抗日队伍在张甲洲、赵尚志等人的领导下,曾攻占过巴彦县城,打下过康金火车站,并进行过西征。后因遭到大批日本关东军的包围击,这支刚刚建立不久的抗日武装被打散。  相似文献   

20.
近代民族解放斗争史上,李友邦是参加了祖国反侵略战争的台湾同胞的领袖。李友邦(?——1952年4月),祖籍福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台湾省时,其先辈已定居台湾多年,籍台北县鹭洲乡。他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致力于与祖国的革命斗争发生联系,多在大陆从事革命活动,带动台湾同胞向祖国统一的路上走,成为中国革命的一方领袖,为祖国革命斗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长期以来,近代政治舞台上这么一位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