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粹主义是当前较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之一。微时代为网络民粹主义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平台,"微媒体"降低了公众意见表达的门槛,"微用户"增强了"沉默的螺旋"作用,"微话语"综合了多媒体技术优势。针对微时代网络民粹主义的"双刃剑"效应,应善用微媒体,创建制度化参与监督的"微平台",提升网络意见领袖的"微权威",增强平衡话语对抗的"微力量",全面推进互联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和低成本,谣言轻易插上网络的翅膀,使它的传播速度与危害不断升级,加大了治理的难度。在了解网络谣言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治理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找出消解网络谣言的方法,使网络谣言"止于治者"。  相似文献   

3.
网络谣言易引发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易滋生网络谣言。在当前的背景下,网络谣言与网络舆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二者的耦合关系日益凸显,且对网络舆情环境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文章旨在通过深入探讨网络谣言与网络舆情的耦合关系,为净化网络舆情环境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但午剑 《探索》2015,(2):172-176
网络匿名并不是造成网络谣言泛滥的决定性因素,因而治理网络谣言也不能单纯地一实了之,而是应该从传播动机和其造成影响等角度进行综合考察,对不同类型的谣言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网络谣言易引发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易滋生网络谣言。在当前的背景下,网络谣言与网络舆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二者的耦合关系日益凸显,且对网络舆情环境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文章旨在通过深入探讨网络谣言与网络舆情的耦合关系,为净化网络舆情环境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畸形的社会舆论,网络谣言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谐的一大公害。要有效地管控网络谣言,无论是从政府职能,还是从谣言成因和危害,抑或是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都责无旁贷。就当前而言,政府有效管控网络谣言,必须在正确界定网络谣言的概念范围、依法加大网络谣言的整治力度、及时发布重大事件的相关信息、不断提升网络监管的能力水平、全面推行网络用户的实名制度、努力消除网络谣言的滋生土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他国经验借鉴等方面发力,以形成文明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不断推动网络舆论的有序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反暴恐形势较为严峻,社会对此类信息都十分关注,但个别网民却大肆在网络传播有关谣言,引发利:会恐慌,严重影响了群众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网络谣言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其所以传播,既和网络信息传播特点有关,也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要彻底根除是极其困难的。我们必须多方采取措施,强化网络的外在管理和网络媒体内生性的治理,并对公民进行持久的普及媒介素养教育,尽力把网络谣言的空间压缩到最小。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理网络造谣传谣违法犯罪行为 信息网络的普及,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方便,加速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影响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然而,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为违法犯罪创造了条件。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造谣、炒作的所谓"网络公关公司"、"网络推手",使得网上造谣、传谣活动呈现出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微博信息传播的迅速、聚合和裂变,耦合了谣言信息的传播要求,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加强对微博谣言信息的防范与治理,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建立有效微博秩序,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信工具和微博等新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传播呈激增之势。放眼世界,网络谣言危害已成为具有共性的社会问题。世界各国根据各自国情不断探索治理网络谣言的措施,有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治理网络谣言的常态化措施———谣言止于法治明确立法,加强司法。网络谣言属于信息时代的产物,对其认识和治理有一个发展过程。目前,将网络谣言治理纳入立法范畴,加强司法管制,已成为各国的普遍共识。美国司法部门在十几年前就已开始关注网上谣言案,且  相似文献   

12.
网络谣言几乎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如影随形。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治理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一项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需要我们站在理论建构的高度,积极吸取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这其中,社会资本理论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社会资本与网络谣言治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社会资本是治理网络谣言的重要资源。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匮乏是网络谣言肆虐的重要根源。因此,重塑政府公信力、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不断提升社会资本存量是我国有效治理网络谣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法治的中国,“依法治网”、“依法治谣”成为网络谣言治理所必须而又现实的路径选择。文章通过对“依法治网”和“依法治谣”必要性的分析,指出我国在“依法治谣”过程中存在谣言的法律界定不明确、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数量偏少、执法打击力度比较小、各项法律之间不相衔接等四方面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在治理网络谣言过程中的一些法律解决之道,提出了当前我国在“依法治谣”过程中,必须做到:谣言止于科学的立法、止于依法打击、止于“法治”与“德治”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康庄 《江淮》2012,(7):50
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谣言本为无本之草、无源之水。但谣言自古有之而从未绝迹。现实社会生活中,谣言是指那些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为公众感兴趣的、未经证实的事物、事件或问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谣言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国界,便成了网络谣言。由于网络的便捷化、即时性与无边界特性,使得谣言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迅速。同时,网络传播的主体变成了众多普通网民,人人拥有发言权,个个掌握麦克风,低门槛、开放式、即时性的网络传播渠道让小道消息、八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20,(2):40-40
2019年12月24日,腾讯公司发布了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指导完成的《2019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报告指出,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社会科学三类是网络谣言的高发领域,并分别针对这三类传播最广的十大谣言进行了“套路”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网络新媒体成为舆论主渠道,迫切需要在网络舆情研判与突发事件应急舆论引导之间建立无缝隙的、灵敏的、高效的切换机制与对接机制.建立健全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突发事件应急舆论引导体系至关重要.必须在主导、引导、疏导网络舆情方面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确保信息公开的前提下,充分重视发挥微博的应急舆论引导功能,加强互联网管控,掌握应急舆论引导技巧.  相似文献   

17.
蓄意捏造、无意生成和因事实真相缺失而产生的三类谣言困扰着我国当前网络社会。从认知、制度、法律和技术等层面提出善治对策,有效管控网络谣言,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网络反腐与遏制网络谣言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反腐是“大数据”时代的新型群众监督方式,在当前中国呈蓬勃发展之势,伴随着网络反腐的兴盛,网络谣言在开放化条件下也大行其道。要在推进网络反腐的同时遏制网络谣言则必须将两者放在同一背景下,寻求其互动的可能性,基于其主体、客体、载体的异同,运作特征的耦合以及内在诉求的相契之处,可从知、智、治、制四个方面研究其良性互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网络谣言是网络社会的"害群之马",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它不仅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危害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且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甚至危及国家稳定。因此,依法治理网络谣言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一大考验,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疫情,都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谣言。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借助各类新媒体产生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主要包括干扰疫情防控的有序开展、加剧人民群众的恐慌心理、削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等。由此,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次重要考验。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形成的诱因,涉及社会心理、网络技术、经济利益等诸多因素。文章从制度、技术和文化视域,提出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治理途径,包括制度治理:完善疫情信息发布制度,推广网络实名制;技术治理:发展网络谣言筛查技术,推进大数据治理战略;文化治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