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以来其地位和作用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和发挥,制度本身所蕴涵的政治资源没有有效的挖掘和发挥出来。本文试从制度的合法性方面进行探讨以凸显其权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民族区域自治是当前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从政党的民族政策上升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其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现实的认识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刀剑 《法制与社会》2013,(15):148-149
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域,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全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加强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互动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要千方百计地发挥民族自治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加快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4.
宋才发 《河北法学》2012,(12):17-25
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法制化,是中国民族法学体系的理论基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鲜明的中国特色和自己的基本经验。民族自治立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法律与民族政策的集中体现,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政权力配置大于一般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配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协商民主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契合性,并且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以借鉴协商民主的合理之处,从而其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进程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同步进行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样依法治国的进程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推进,为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创立了良好的民族法制环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理应抓住这些有利机遇和条件,进一步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进程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同步进行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样依法治国的进程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推进,为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创立了良好的民族法制环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理应抓住这些有利机遇和条件,进一步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8.
简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由政策上升为法律、由法律上升为制度、再由一般制度上升为基本制度,它的地位是伴随着我国的法治建设发展步伐得到不断提高的,它不仅得到了宪法的确认,而且得到了基本法律的保障。本文指出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不仅为民族区域自治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给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依法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  相似文献   

9.
法治,即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民族问题是人类的最佳路径选择。本文以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和50年的宪政实践为宏观背景,以《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依托,以法价值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价值功能及其变迁;紧密联系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法治进程的推进,指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未来发展目标,并设定了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的路径选择:加快《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配套法规建设;构建民族区域自治法律的解释制度;强化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符颖 《现代法学》2000,(1):60-62
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模式 ,是我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之一。本文分析了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必然选择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主法制血肉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常安 《现代法学》2012,34(1):44-56
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共同纲领》的宪政宣示尽管具有最为重要的合法性确认意义,但这一基本宪政制度的真正奠基,则有赖于民族识别、民族干部培养、少数民族地方民主改革等一系列相关政治实践。这其中,少数民族地方民主改革可视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基的关键,它直接决定了新中国的民族治理制度是否坚持和贯彻了社会主义方向这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实质所在。同时,新中国通过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民族治理的基本宪政制度,也实现了清末以来多民族大国的民族—国家建构的真正飞跃。  相似文献   

12.
“三股势力”一贯鼓吹所谓的“东突厥斯坦”问题,把它说成是所渭的“民族问题”,竭力诋毁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并以暴力手段破坏稳定,制造社会动乱,妄图达到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对立,在民族间制造隔阂进而分裂祖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刘作翔 《法学杂志》2001,22(6):12-15
20 0 1年 2月 2 8日通过的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重要的基本法律。要使这部法律得到贯彻和落实 ,就要建立与其相配套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法规体系 ,而该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重点则应放在落实新自治法关于“上级国家机关的职责”和“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方面。具体到立法层面 ,则重点应是国务院部门规章和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变通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从1949年《共同纲领》始,我国已形成了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法律体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中国的奠基历程,在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方面,做出了世界性、历史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为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价值基础,在于社会主义这一新中国立国宗旨;而在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实践方面,则呈现出整体性制度建构、权利保护内容全面、将保护视为国家责任、注重权利保护实效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16.
《中外法学》2020,(6):1448-1463
西周初年,就如何治理齐鲁,姜太公与周公分别提出了"举贤尚功"和"尊尊亲亲"的制度原则,同时也成功预言了对方制度实践的结果。事后来看,这可谓一场跨越数百年的自觉的制度竞争和自然实验。这一轶事值得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周公太公各自提出的制度原则的语境必要性和必然性;②"尊尊亲亲"如何因实践结果和理论逻辑在与"尚贤"的制度竞争中最终被重塑甚或淘汰;③这一制度竞争也逐步改变和影响了从孔子到汉儒的相关表达;④这一更可能是后人杜撰的轶事中隐含的制度与思想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法学的中国化既不同于法学的近代化,也不同于法学的本土化,它是西方法学和中国法学的双向互动融合过程,强调中国法学对西方法学的审视,对本国国史民情的客观评价,促使中国法学的内生发展,形成具有本国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法学中国化本身就是对经历了100多年的法学建设的反思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中国法学的真正品格.本组笔谈比较深入地梳理了中国近代以来基础法学和应用法学诸领域的中国化过程,并谨慎地认为,法学中国化的进程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朱景文 《法学杂志》2007,28(3):153-156
古代中国的朝贡制度和古罗马的海外行省制度是两个古代大帝国把自己与周围世界、周边国家联系起来的制度,在此基础上分别形成了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作为前现代的全球化的形式,它们虽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从它们的成因、实现方式、目的等方面却有着重大的差别,对后世,包括近代、现代以至当代有着不同的影响.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对我们有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玉铃 《法制与社会》2010,(22):184-184
确立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基本理论同我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0.
当今法理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 3个 :法律是什么 ?法律应该是什么 ?如何认识法律 ?前 2个问题是法律的本体论问题 ,后 1个问题则是法律的认识论问题。法理学也经历了一个与哲学类似的从本体论到认识论 ,再到语言哲学的转变过程 ,其中主线条就是对上述 3个问题的回答。这种知识谱系的讨论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法理学的研究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