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主要领导人的更替往往是一个组织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顺利地传好“接力棒”,对组织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一般而言,在选择新任领导者时,现任领导人的意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治”传统源远流长的中国,现任领导人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更具有独一无二的发言权。然而,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选好“接班人”并非易事。它需要领导者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广博的胸怀。  相似文献   

2.
企业领导人的更换是每一个企业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坎”。能否选出合适的接班人,能否顺利地传好“接力棒”,对企业的安危是至关重要的。西方国家规范市场条件下的企业在选择新任领导者时,现任领导人的意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现任领导人享有很高威望的情况下,他基本上左右着未来的人选。那么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习惯于“人治”的社会,现任领导人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更具有独一无二的发言权。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处理好这一问题并非易事。它需要非凡的智慧和胸怀。  相似文献   

3.
最高领导人的集体和平换届是我国乃至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进步,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的现象基本没有了。观察这一次集体和平交接班,可以看出我们的最高领导人选拔正在逐步形成规范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培养的人才,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各条战线的基本骨干和领导人。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如何,  相似文献   

5.
葛沭 《传承》2009,(18):8-9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一共出现过六位领袖,其中五位均被正式任命为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只有瞿秋白是有实无名的领袖。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作为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带领共产党人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却从未被明确宣布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或代理总书记等职务,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对于其中的缘故,本文作出了探讨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一共出现过六位领袖,其中五位均被正式任命为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只有瞿秋白是有实无名的领袖.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作为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带领共产党人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却从未被明确宣布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或代理总书记等职务,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对于其中的缘故,本文作出了探讨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正>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教训告诉我们,仅仅孤立地就接班人问题解决接班人,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失误和悲剧。必须把接班人的培养同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问题联系起来,从制度上突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何从领导制度建设入手解决接班人问题,邓小平同志有极为深刻的论述,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93页),制度比人更重要。邓小平同志的论述,是我们今天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根本指导思想。据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苏联领导人一向注意从政治思想和业务知识上加紧教育青少年,竭力把他们培养、造就成适合自己需要的接班人,即所谓“政治上积极、熟悉业务、热爱劳动、会工作和随时准备保卫祖国”的一代人。苏联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马列主义教育;科学无神论教育和所谓  相似文献   

9.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对选拔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极端重视 ,在接班人问题的重大战略意义、选拔标准和方法、领导干部培养和领导班子建设以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方面 ,提出和阐述了若干新思想 ,在实践上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和有益经验 ,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接班人理论。一、关于从政治高度认识培养造就大批合格接班人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党历来重视接班人问题 ,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从政治大局的高度阐述过培养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意义。早在60年代 ,毛泽东就向全党深刻指出 ,“培养接…  相似文献   

10.
第五课《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书的最后一课。依照《课程标准》的规定,教材在讲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和现在各个社会形态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社会的美好前景。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要求青少年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1.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是社会发展一般过程的总结。本课在重温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之后,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揭示f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观察人类社会的基本观点。然后指出,共产主义是人类的最高理想,是…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0月2日,是朝鲜半岛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天。韩国总统卢武铉迈过了冷战时代留下的最后一条军事分界线来到平壤,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进行了举世瞩目的朝韩首脑会晤。这是事隔七年后,朝韩领导人的再次会晤。4日,卢武铉与金正日在平壤发表《南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双方表示将根据民族团结的精神,齐心协力开启民族共同繁荣和自主统一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法的统治。相对人治而言,享有国家最高权威的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导人,而是法律。法治通常包括两重含义:"已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尊重,而大家所尊重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法治是民主的具体体现,因为良好的法律是人民的共同意志,或是在少数人的正当利益受到保护前提下的多数人意志。当法律享有最高权威时,也就是人民的共同意志、或多数人意志享有最高权威的时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政协公报》2014,(10):55-56
<正>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元帅是苏联著名军事家,在二战中建立了辉煌战功,获得了崇高威望,甚至有人称他为苏联"军神"。但在1957年,他却意外地被苏共领导人解除了包括国防部长在内的一切职务,从而退出政治舞台。此事虽已过去50多年了,但其中的秘密仍长期困扰着世人。2007年11月2日,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揭开了他被解职的真正原因。一、除掉克格勃头子贝利亚1953年3月,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去世后,马林科夫(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莫洛托夫(时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长)、赫鲁晓夫(苏共十九大被选为中央主席团委  相似文献   

14.
信息窗     
▲有学者指出,产权制度不改革,控制权的争夺就足以把一个大有希望的国企搞垮。目前,海尔和其他优秀的国有控股企业一样都有一个很大的隐患,这就是产权制度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接班人问题。明晰的产权为企业的控制权提供了合法性来源。李嘉诚王国的接班人是他儿子,张瑞敏的接班人是谁?他的合法性来源是什么?李嘉诚的儿子有基于合法性的权威,张瑞敏的接班人权威何来?而领导人权威一旦遭到破坏,内部管理就会出现问题。改变控制权结构本来应恢通过产权转让来实现。假如我是这个企业的老板,你不能说今天晚上找几个人把我打倒,明天早上你就是老板了——你必须买走我的股份才能变成老板。  相似文献   

15.
舒暲 《友声》2014,(1):46-50
<正>一般美国人都不知道埃德加·斯诺是什么人。但是在中国,只要一谈起美国或中美友好,没有人不提到埃德加·斯诺和海伦·斯诺。埃德加是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人,1971年逝世。海伦是犹他州塞达城人,也已于1997年去世。他们两人上世纪30年代来中国,都去过陕北,采访过毛主席和其他中共领导人,写过不少关于中国的著作,尤其是《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6.
唐宇荧 《浙江人大》2011,(11):46-47
从目前媒体报道看,各地对政府副职领导人离任,一般采用由人大常委会"接受辞职"的方式,也有的采用"免职"方式。有人认为,"接受辞职"或"免职"都有其法律依据,但不能一概而论,要按照"谁选举(任命)谁罢免(免职)"的人事任免原则,凡由人代会选举的离任时应接受其辞职,凡由常委会任命的应免职,以体现选举罢免权(任免权)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法草案经过4年多的准备和起草工作,13次易稿,终于进入了最高国家立法机关的审议程序。从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最基层的一般办事员在内的500多万公务员的管理将实现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18.
6月13日至15日,朝鲜与韩国的首脑在平壤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这是朝鲜半岛分裂半个多世纪以来,朝韩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赞扬。6月20日,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在记者招待会上,借赞扬朝韩首脑会晤之机,鼓吹台湾海峡两岸领导人“不拘形式、不限地点、也不设前提”地“坐下来”,“握手言和”。这是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第一次公开鼓吹将所谓的  相似文献   

19.
近日,微软(中国)CEO唐骏正式辞职的消息在业界引起一片哗然。没有一家跨国公司能像微软这样,最高领导人的职位如此频繁地处于动荡不定的状态之中。从杜家滨、吴士宏、高群耀再到现在的唐骏,一个又一个的优秀人才,从微软(中国)CEO这样光芒夺眼的位置上怅然挂冠而去。  相似文献   

20.
郭苏建 《人民论坛》2013,(10):26-27
派系裙带关系还是制度因素?中共高层权力交接,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中共权力继承和交接上所注重的最高领导人权力可以"平稳交接"的原则,有利于最高领导人"梯队建设"的原则,以及防止任何个人权力坐大的"集体领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