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法治国家进程中的政党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飞龙 《法学论坛》2015,(3):91-106
2013年中共“党内立法法”①的颁布回应了“打造制度之笼”的法治建设要求,更加明确了依法治党原则在法治国家体系内的地位.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亦指出依法治党是法治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乏与国法体系相协调一致的党法体系,不仅党的自身治理无法规范化和程序化,国法体系在既定宪法架构下亦不可能自足而有效发展.党内立法自建党之初即已开始,但依法治党主要是伴随依法治国而产生,是整个国家法治转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党内立法法”对2000年《立法法》的原理与制度多有模仿,但也具有自身个性,在局部制度建构上尚存欠缺.“党内立法法”从“立法”和“备案审查”两端实施法规体系质量管理,具有顶层设计上的科学性.党在新时期的规范治理要充分理解并发挥“党内立法法”中的新原则,同时注重通过关键领域制度进取空间的先行先试积累治理经验,规范党的自身权力并反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许治政 《法学论坛》2015,(3):107-112
2006年1月1日施行的《公务员法》对我国公务员人事制度法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当前政治实践中,公务员人事制度却主要由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规定.党内法规是否可以具有国家法律效力,是一个两难问题,导致我国公务员人事制度法治化进程的滞缓,更不利于法治国家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党规与国法相结合,是中国特色国家公务员制度法治化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3.
党政机关联合制定党内法规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法治现象,在我国有着较长的实践。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党政联合立规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治化。党政机关联合制定党内法规在实现有效管党治党、节约规范制定成本、推动规则实施、推进国家有效治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从实践来看,党政联合立规主要存在于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以及党政同责等特定领域。基于党规和国法的分殊以及严格依法立法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有必要从进一步明确联合制定党内法规的主体和范围、优化联合立规的制定和发布机制、构建更为刚性的监督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促进党政联合立规实现更高程度的规范化,助推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党内法规思想包括有机统一的六个方面。习近平党内法规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党建理论一脉相承,是对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法治学说相结合并创造性运用、创新性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党内法规体系和国家法律体系是逻辑上的“并列关系”,党内法规体系、国家法律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种属关系”,党内法规体系和国家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属概念”之下的“种概念”。党内法规的价值主要有三种,即秩序价值、法治价值和权威价值。党内法规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全面领导、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政治建设统领等四项原则。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是党内法规制度的生命线,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建设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5.
关于党内立法与国家立法相协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一根本准则,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颁布了一大批党内法规制度,初步形成了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但是,随着党内立法与国家立法工作的快速推进,两者之间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党内法规工作部门与国家立法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导致有的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不够,在党内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出现调整断层和空当。例如,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中调取的证据,因其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6.
党内法规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是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党内法规的质量与合法性,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党内法规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通过整合党和国家备案审查机关及其治理体制,从而塑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职权型合法性审查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的授权型合法性审查互动关联的党内法规“双轨制审查”组织结构和差序性权力关系。党内法规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通过整合分工负责、移送处理、征求意见、审查监督、沟通协调、会商研究、信息共享等程序性安排,实现了党内监督和国家法制监督的制度衔接与组织联动。党政分工与组织协同的组织逻辑、政治与法治平衡互动的价值逻辑、多元化治理的治理逻辑共同提供了党内法规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规范建构的理论依据。在现阶段,应当从强化审查监督的实效性、提升机制治理的全面性、增强机制运转的保障性等方面持续优化党内法规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最大限度激活机制的法治效能。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规治党,三者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无论是依法执政,还是依规治党,都必须以法律和党内法规为依据来进行推进.依法执政和依规治党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的主要内容.法治能够锻造和提升现代执政权威.依法治党亟需加强党内法规等制度建设.在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如何做到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之间相互支撑和有效衔接,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课题.依法执政要求执政党受国法和党法双重约束.  相似文献   

8.
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基本依据和党内治理法治化的制度载体,国家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两个规范体系都是治国理政的规范依据,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是依法执政的现实要求,应当以体系共存的相容性、价值追求的同向性、具体规范的无矛盾性和行为指引的连贯性为基准,立足法治一般规律和我国政治现实,多方面积极地探索衔接和协调的实现路径,建构以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为核心的保障机制,从而达致两个规范体系“内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状态,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良性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孟涛 《法学研究》2021,43(6):19-35
党内法规从党的文件中分化而来,归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党的制度建设逻辑与法律体系建构逻辑合力推动了党内法规体系的形成.党的制度建设逻辑决定了党内法规体系的基本功能和制度内容,影响着党内法规的结构体例和规范形态;法律体系建构逻辑塑造了党内法规体系的结构体例和规范形态,服务于党内法规体系的基本功能与制度内容.当前,党内法规体系的框架结构已经形成,可从纵向的阶层体系与横向的部门分类两个维度加以认识.为推动党内法规体系走向完善,今后应进一步厘清党内法规与规范性文件之间的界限,完善党内法规的制定、实施和保障制度;协调党内法规内部的规范冲突和部门分类,加强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调整界限,实现两者的双向衔接协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依法治国”方略指导下,对照云南省环境资源保护地方性法规体系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该从云南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云南省环境资源保护法治化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制定和完善严格的具有云南特色的地方性法规,会同国家相关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在云南的有力实施,才能达到云南环境资源保护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并明确要求"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管党治党的党内法规虽与国家法在效力范围和功能上有所不同,但治国理政、富民强国的目标却高度一致。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作为建党治党管党的基本遵循,必须在保证符合宪法的前提下遵循规范化、权威性、系统性、权利义务统一、权力责任对等以及权力有限并受监督等基本法治原则。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内法规建设须围绕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根本使命宗旨,以提高党的执政本领和领导能力为依归,确保党规与国法内在本质上高度一致,实现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学日益成为一门显学。但是,与传统的法学学科相比,党内法规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党内法规理论研究还主要在浅层次徘徊。围绕党内法规研究存在着认识混乱甚至误读或曲解,这不仅阻碍了党内法规研究的进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和依法治国成效的认识与评价。对党内法规研究涉及的基础概念进行辨析,不仅有助于澄清模糊认识,也有助于领会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实践逻辑、制度逻辑。为此,必须以准确把握国家治理体系中以党的主张为统领的政策制度体系、以党章为统领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和以宪法为统领的国家法律制度体系等三套关键性制度体系为理论前提,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发展状况为实践依据,厘清党的主张、党内法规、党内规范性文件、党规、党内规矩、党的纪律等基础概念。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彰显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伟力的重要场域。基于目前党内法规体系的建设情况及其经验,健全党内法规体系要加强顶层设计、继续立柱架梁并完善配套机制,实现从“功能主义”到“规范主义”的过渡。促进党内法规质量稳步提升,要在原则上坚持政治引领论、提高立规技术、完善党内法规话语体系,把握好党内法规制定建设的周期性规律,进而保证立规质量。实现党内法规高效实施,要持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明确党内法规实施主体责任,从而有效提高党内法规执行效能。处理好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对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要致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让两者在良性互动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王岐山同志也就党纪与国法的关系作了"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要求决定了,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国法是所有公民的行为底线,党纪是对党组织和党员立的规矩"的论述。这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从严治党推进依法治国、以依法治国保障从严治党的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为我们正确认  相似文献   

15.
坚持依规治党,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中,依规治党是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管党治党与制度建设、治理与法治、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等若干重大主题的交汇点,一通百顺、一堵百塞。坚持依规治党,要学习贯彻习近平依规治党思想,治党必依党规、党规必成体系、立规必重质量、执规必动真格,全方位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信访法治化改革一直被视为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实现行政信访、复议、行政诉讼等 各类救济机制之间协调配合的改革突破口。尤其是近年来,中央围绕信访法治化进程从程序建制、信 息化建设以及清单渠道分流等制度面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然而,这些法治改革举措在自上而下 的政策传导过程中遭遇了诸多制度悖论。信访救济的法治化趋势不仅可能会给基层治理模式带来冲 击,更可能形成群众路线与法治主义之间的内嵌冲突,如何处理信访法治主义与群众路线之间的制度 张力,并无损信访制度对于政治合法性的续造功能,将是行政信访法治化改革的棘手议题。另外,从国 家救济体系的角度观察,相比于行政诉讼等传统司法救济模式,对于当事人的渠道选择倾向而言,行 政信访体现出明显的制度竞争优势,从而导致各类救济渠道之间的比例失调,信访法治化改革应当具 备一种国家治理体系构造的整体思维,行政信访的后续改革亟须各类司法救济渠道自身制度能力的 提升配合。  相似文献   

17.
加强地方性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关键环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联动性和整体性影响.本文基于对地方性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现有研究及其价值内涵的梳理,以政治系统论为研究视角分析地方性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当前困境并结合地方实际,从构建需求输入的规范机制、强化内外支持的输入供给、树立地方性党内法规权威、...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以史为鉴,全面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涉诉信访治理的变革历程,科学合理划分发展阶段,并从中探究其特征与规律,对进一步推进涉诉信访治理及其法治化,明确涉诉信访治理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我国涉诉信访治理实践,考量“四个思维”和“五大因素”,可将涉诉信访治理的发展进程划分为涉诉信访制度创立、平反冤假错案、集中接访化解、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设、信息化变革与转型等阶段。在总结各阶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特征基础上,归纳为“运动式”“规则式”“信息式”三种治理模式。涉诉信访治理现代化应以治理体系系统化、治理机制法治化、治理手段信息化、司法管理科学化、权益保障充分化为基本建构和核心内容,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时事点击     
《江淮法治》2013,(23):7-7
中共中央发布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日前发布。《纲要》对今后5年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提出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要求、主要任务和落实要求,确定了一批党内法规重点制定项目。这次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在我们党历史上是第一次,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一项战略工程。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其重要内容。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今后党内立法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石,是构建制度笼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制度笼子的核心,是依规管党治党、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党内立法工作必须紧跟党对形势的判断和任务的部署,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