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2021,479(10):124-139
  相似文献   

2.
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案例逐年增多,相关研究却相对匮乏。然而司法人员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人员对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研究甚少。存在着相当多的概念的混乱与分歧。本文首先介绍了民事行为能力的诸多定义。并简要分析了民事行为能力与诉讼能力的异同:然后详细介绍了当前司法精神病鉴定中民事行为能力分级分歧:最后从法律依据。实践运用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民事行为能力三级评定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案例逐年增多,相关研究却相对匮乏,尤其目前国内尚未见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标准化评定相关研究。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及其评定分级,然后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民事行为能力评定的考察项目,最后从心理测量学角度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了制定民事行为能力评定量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标准化评定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案例逐年增多,相关研究却相对匮乏,尤其目前国内尚未见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标准化评定相关研究。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及其评定分级,然后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民事行为能力评定的考察项目,最后从心理测量学角度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了制定民事行为能力评定量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第18条规定确定了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三分法,较符合司法精神医学理论及实践.然而,由于"精神病人"这一概念具有狭窄性与不确定性,大多数学者主张对其采取广义解释,同时存在少数反对扩张论者.本文指出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认定标准应坚持医学--法学标准,由法官最终决定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和世界人权运动的兴起,精神障碍者的知情同意权也得到社会普遍的重视,临床精神病学家也在积极探索精神障碍者的认知能力问题。从精神病科学和法学结合的角度来看,在对精神障碍者认知功能科学评定的基础上,有区别地保护精神障碍者的知情同意权才是当前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定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量表,并探讨其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的适用性。方法将民事行为能力的考量指标进行细化,经讨论、咨询专家后确定量表条目,按照评定逻辑顺序排列并完成操作手册,形成评定量表。在四家司法鉴定机构试用量表。结果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量表共有14个条目。共纳入202例样本,根据专家意见划分为完全、限制和无民事行为能力3组。3组量表总分分别为2.32±2.45、11.62±4.01、25.02±3.90,两两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全量表Cronbachα为0.9724,分半信度检验中两分半量表间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r=0.9729,P=0.000);各条目与总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在0.643~0.882(P=0.000)。量表得分结论与专家意见的分组结论一致性较高(κ=0.841,P=0.000)。7个因子被有效纳入判别方程,92.6%的样本回代划分正确。结论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对精神障碍者的民事行为能力进行有效分类。  相似文献   

8.
王京 《中国司法》2001,(4):45-45
对办理遗嘱公证,有公证员提出应由当事人自己提供有关精神正常的医院诊断证明,来证明自己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公证员不具备判断精神健康与否的权力。这样做的理由是:公证员只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和核实,在无相关证明材料的基础上,公证员不宜凭主观对当事人需证明的行为作出真实与否的认定。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使公证处在面对有关行为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置疑时,有确凿的书面证明材料。 对于这一问题,经研讨,一部分公证员认为:对所有来做遗嘱公证的当事人应首先推定其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只有…  相似文献   

9.
合同纠纷中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找并确证合同纠纷中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的考量的指标。方法回顾性收集合同纠纷中精神障碍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案例中被鉴定人相关资料;对所提炼民事行为能力评定应当考量的6项指标,即处境认识、争端理解、结果认识、信息利用、环境功能和决定交流进行评定与分析。结果纳入与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评定相关的合同纠纷案例56例,所有案例中民事行为能力均实行三级划分,即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合同类型主要集中于两类,与房屋相关合同38例,劳动合同14例。经统计发现各考量指标与专家鉴定结论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0.703~0.834,6项指标内部相关性高,相关系数0.712~0.877。结论合同纠纷中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可实行三级划分,上述6项指标对精神障碍者的民事行为评定具有较强代表性,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展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标准化和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人身损害赔偿中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寻求并确证人身损害赔偿中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的考量指标。方法回顾性收集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2003--2005年的关于人身损害赔偿中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案例中被鉴定人的相关材料,提炼出6个考量指标:处境认识、争端理解、结果认识、信息利用、环境功能和决定交流进行评定,并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考量指标与专家鉴定结论间的相关系数在0.632~0.876,考量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在0.575~0.911。结论提炼的6个考量指标在人身损害赔偿中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具有代表性,可以此为基础深入开展民事行为能力标准化评定及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北方法学》2019,(6):5-16
我国民法对于自然人行为能力之欠缺区分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对于无行为能力人是否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法律行为,《民法总则》采取了与《合同法》相同的处理规则,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法律不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依其智力精神状况可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预留任何空间而一律规定为无效,不免脱离生活实际,也不利于促进其心智健全或成长。未来我国民法典应采二级制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废除现行民法中的无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将自然人区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实施的法律行为的效力由效力待定改为可撤销。在《民法总则》已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之法律行为无效之情形下,于解释论上宜通过类推适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法律行为效力之规定,即例外地承认其所实施的纯获法益或与其年龄、智力状态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了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款的适用涉及到刑法学、精神医学、司法鉴定学等不同学科,适用时较为复杂.本文认为精神病人应作广义的理解,它既包括精神病性精神障碍者,也包括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者;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应该根据精神病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综合分析评定.  相似文献   

14.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责任能力直接关系着案件的定性与处理。其评定有医学标准与法学标准两个要件,但法学要件的相关概念极不具体,且缺乏可借助的客观评定工具和具体的评定标准.相关评定工作一直是经验性判定。严重影响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一致性。我们课题组从法学要件着手。对法学要件辨认和控制能力进行量化,将医学标准和法学标准有机结合。编制出《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草案)》,经有关鉴定机构试用,运行结果也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李霞 《政法论丛》2010,(5):18-23
我国民法对成年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类型划分不具备妥当性,对其法律行为之效力的规定不具备可适用性。因而应取消成年无行为能力人,仅保留限制行为能力人一级。对限制行为能力人,宜以意思能力的残余程度为标准,将其进行划分。在法律效力制度中,对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法律行为,如果属于不受限制的法律行为,本人可以单独有效实施;对于受限制范围内的法律行为,则需经法定代理人(监护人)的同意,否则为可撤销。同时,宜将撤销权赋予限制行为能力人本人和法定代理人。  相似文献   

16.
夏宁 《法制与社会》2012,(30):59-60
本文从介绍什么是正当程序为切入点,分析了正当程序的历史发展,尤其是在英美的演变,同时阐述了正当程序的价值及其在刑事诉讼制定以及民事诉讼制度设计中的作用。最后,本文结合正当程序的价值,探讨了正当程序对精神障碍者处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参与的民事活动日渐增多,而各种民事诉讼活动也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提高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而逐渐增多.因此,诉讼中涉及的民事活动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也愈来愈多.加之,我国加入WTO组织,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国际间民事纠纷亦增多,民事行为能力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重要性将愈发突出. 但我国此类鉴定仍处于初始阶段,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如行为能力的"二分法"等许多问题和难点,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以进一步完善之.  相似文献   

18.
纪术茂  张小宁 《证据科学》2008,16(4):495-502
简要分析制定全国统一、规范的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重点介绍制定《大纲》的基本原则、内容及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参与的民事活动日渐增多 ,而各种民事诉讼活动也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提高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而逐渐增多。因此 ,诉讼中涉及的民事活动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司法精神病鉴定也愈来愈多。加之 ,我国加入WTO组织 ,国际交流日益增多 ,国际间民事纠纷亦增多 ,民事行为能力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重要性将愈发突出。但我国此类鉴定仍处于初始阶段 ,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如行为能力的“二分法”等许多问题和难点 ,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以进一步完善之。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类似 ,精神障碍者的民事行为能力也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为推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培养成果,搭建论文品评乃至学术评价之平台,《法学家》专辟博文精萃一栏。该栏目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论文要旨,由博文作者对其博士论文进行全面系统而重点突出的介绍,一般宜包括如下要素:论文的体系架构;论文每章节的主要内容;论文的主要特点;论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论文所研究领域的课题展望。其二是论文评议,可以是答辩委员会的论文审查意见,或者评审专家的点评,具体宜包括如下要素:对论文的总体评价;对论文的体系及各章节的评价;对论文创新的评价;指出论文的不足以及进一步完善的方向。敬请关注并提出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