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是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法治保障。公平与平等、公正的含义存在差别,民营经济法治保障需要确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公平价值观。我国刑事立法长期存在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差异化保护问题,刑法修正逐步趋向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保护的均等化,但也存在均等但不公平的现象和问题。刑法保护民营经济发展,需要强化实质公平理念,克服均等化保护的缺陷,从而实现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的统一。形式公平要求不同所有制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民营企业产权受到公平保护和民营企业家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实质公平则要求司法机关针对不同所有制主体给予定罪处刑的差异化处遇。在将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背信行为入罪化的同时,须通过实质解释限缩其入罪范围。另外,在针对涉民营企业腐败犯罪贯彻“受贿行贿一起查”政策过程中,也需要秉持实质公平观念,避免同等处罚,真正实现刑法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2.
刑法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在入罪界限、刑事责任承担和刑事司法等方面失之偏颇,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明显不力,这与经济体制的僵硬性和刑法本身的特性等因素密不可分。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市场经济主体平等的需要,以及法的正义、平等、自由等价值的要求,调整刑事政策和完善刑事立法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对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进行平等保护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指出从刑事政策和立法、司法实践以及刑事法治观念等方面探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刑事司法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具有构成性地位。面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和挑战,应当以平等权和平等原则为宪法依据,为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创造条件。民营经济平等发展是民营企业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地位资格和发展过程的平等,具有宪法位阶和法律体系的整体效力。实现民营经济平等发展,需要清晰界定产权,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保护从业人员的人身权。落实平等的市场准入要求,为公开竞争提供条件保障,使涉企政策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对此,应当优化行政处罚和信用监管措施,理性设定监管责任,对监管者形成正面激励,并对经济立法加强审查。民营企业自身也要改善内部治理,加强廉洁廉政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物权法》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保护的原则,既体现了世界物权立法走向平等保护的趋势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原则。以此为原则所建立的物权保护法律体系反映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也必将能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与救治,是新刑诉法相关诉讼制度设计的指导原则,也是未成年人检察执法实践的工作导向。在新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运行中,由于相关规定较原则、配套制度不尽完善等原因,一定程度上使得执法层面的实然与立法层面的应然存在差距,影响了司法对于涉罪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效果。检察机关应当进一步明确国家监督人及法律监督机关的双重定位,确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一体化模式,推动司法保护与社会保护相融合,促进对涉罪未成年人非刑事化、非监禁化、非刑罚化处理理念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在“两高两部”于疫情初期联合颁布的规范性司法解释中所蕴含的涉疫刑事司法政策,指导了近三年疫情防控中的刑事个案适用。通过对惩治妨害疫情防控犯罪行为的刑事司法实践的回溯性检讨,可揭示出刑事规制中部分性地存在入罪标准合理性阙如、刑罚处罚程度轻重失度、程序运行规范性欠缺的问题。后疫情时代的常态化防控需要理性刑事司法的回归。司法机关应通过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法益保护原则引导涉疫刑事司法政策由应急运行转向常规运行,审慎辨清妨害疫情防控行为刑事规制的犯罪界限、精准规范涉疫刑事司法的刑罚裁量、合理把握刑事司法程序制衡与效率追求之间的关系,从而有益促进涉疫刑事司法的理性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杨景山 《法制与社会》2014,(3):72-72,84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曾经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占居绝对多数与优势地位,对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国民生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与此相适应,刑法在设计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时就基本上以公有制经济为标本,保护的对象也主要集中于公有制企业和组织。最近二十多年,国家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理论上讲,刑法应当适时做出调整,增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力度,做到平等保护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两种经济形式。不过,这也错失了通过刑事立法平等保护各种经济成分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9.
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随着我国现代司法理念不断发展和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有必要对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所遵循的理念进行反思,并在立法理念的指导下对这一制度进行修改,给予被害人应有的程序保障和实体保障。  相似文献   

10.
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随着我国现代司法理念不断发展和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有必要对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所遵循的理念进行反思,并在立法理念的指导下对这一制度进行修改,给予被害人应有的程序保障和实体保障。  相似文献   

11.
《法人》2005,(8)
民营石油公司成立、民营保险公司开业、民营航空的飞机飞上蓝天、铁路投资向民营企业开放……越来越多贴着垄断标签的领域已经向民营经济敞开了大门。随着“非公36条”这样的政策出台,至少在规则上,民营经济已经取得了与公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机会。虽然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一直以来先天上与公有制经济的不平等地位,成为民营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的束缚。现在一道道樊篱开始解除,越来越多保障和鼓励民营经济的政策法规也即将出台,可以说,民营经济  相似文献   

12.
柯浪 《法人》2005,(8):40-43
民营石油公司戒立、民营保险公司开业、民营航空的飞机飞上蓝天铁路投资向民营企业开放……越来越多贴着垄断标签的领域已经向民营经济敞开了大门。随着“非公36条”这样的政策出台,至少在规则上,民营经济已经取得了与公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机会,虽然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一直以来先天上与公有制经济的不平等地位,成为民营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的束缚。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检察机关应当践行不放纵犯罪、不伤及无辜、罪责刑相适应“三位一体”的办案理念,坚持对民营企业产权的平等保护。司法实践中应当按照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掌握一致的追诉原则,平等认定“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平等判断“利用职务便利”的客观行为,平等维护财务制度和程序的正当性,才能为企业产权提供看得见的保护,为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产生可能基于维护法院判决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实现诉讼经济 ,但人权理念兴起之后 ,“一事不再理”原则则被赋予了保护人权的内涵 ,并在实践中成为保护人权 ,特别是刑事司法活动中相关个人权利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人权为思考进路 ,探寻“一事不再理”原则的设立根据 ,并从分析“一事不再理”原则对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影响入手 ,提出完善我国刑事立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在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关的刑事立法建议和意见,以完善我国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刑事立法,为环境资源的保护提供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少军 《中国律师》2006,(12):68-68
三、要特别重视使用《刑法》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它的保护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的巩固和发展,因而建立严密的刑事法网作为保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坚强后盾是刑事立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刑法保护之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市场主体予以平等刑法保护,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宪法精神的具体体现与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协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诉讼便宜化的重要途径。而刑事立法的缺失、观念性歧视及立法技术障碍,是导致非公有制经济非平等刑法保护的主要因素。为此,应当在价值权衡及效益选择的基础上,确定完善模式并修正相关条文,以期实现形式平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革,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之一,在此背景下,现行刑法有关国有经济的"特殊保护"规定明显滞后.遵循刑法平等原则,完善刑事立法,一体规制与平等保护国有公司、企业与非国有公司、企业,加大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资产的刑法保护范围和力度,是保护国有经济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刑事立法的平等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平等经济 ,它要求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不仅指刑罚适用上的平等 ,更应成为刑事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应以平等的刑事立法原则为指导对刑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魏玮 《知识产权》2007,17(6):58-63
公安机关不当插手民事案件、对雇员跳槽引发的商业秘密纠纷过多依赖刑事保护,是"商业秘密刑事保护优先论"在实践中的突出表现,而这不符合商业秘密是私权及商业秘密权利公开性不够的性质与特点、刑法的谦抑原则等法理。在商业秘密的相关立法不能很快改变的情况下,应当建立商业秘密司法保护但不能刑事保护优先的理念,实践中要特别注意不同侵权主体的不同侵权类型之间的区别,并根据这些差别把握刑民保护及罪与非罪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