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大陆刑法学的精神现象,同时也是中国大陆刑法学的学术心态,是我们应予以正视的一个问题。虽然精神现象或学术心态不是刑法学术的"本体"问题,但却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中国大陆刑法学的"本体"的现状与前景。自大与自卑是中国大陆刑法学两种对立交错的精神现象,其所带来的是中国大陆刑法学的"自弱"。中国大陆刑法学者务实于中国自己的现实问题,并在解决中国自己的现实问题中形成自己的概念、范畴乃至命题,是中国大陆刑法学的"自强"之路。  相似文献   

2.
宋志坚 《政府法制》2011,(27):38-38
冉求带鲁国的兵打败了齐国的军队,季康子问冉求:"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求说"学之于孔子。"这是冉求为孔夫子弄虚作假。孔子自己就对卫灵公说过:"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承认他只懂得祭祀,不懂得军事。孔子这个人,还是比较实事求是,也比较有自知之明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他一贯的风格,对他的弟子们这样说,自己也这样做。  相似文献   

3.
某地一副市长出身贫寒,在身处高位时因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导致防线失守,利用职务便利疯狂收受巨额贿赂,最终身陷囹圄,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在铁窗内,他对自己的罪行悔恨不已,分析自己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主要是因为没有克制"一刹那"的贪念。应该说,不善于克制"一刹那"的贪念,致使自己的私欲不断膨胀,漠视党纪国法的威严,铤而走险,这是许多贪官走向堕落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4.
鞠剑 《检察风云》2010,(21):21-23
本来在家乡"光宗耀祖"的张献会,想更有"作为",但不料他的上司原洛阳市委书记孙善武"卖官"案发,牵扯出自己的"买官"内情。悔恨交加的张献会还坦白了自己在买官过程中的一次"节外生枝":遇上了骗子,不仅60万元被骗,升迁无望,还徒留笑柄。张献会的经历暴露了官场"买官"、"卖官"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5.
领导工作是"领导-部属-任务",而不是"领导-任务-部属",领导若把自己当"拼命三郎"、"个人单挑"是难以成功的。据此,领导在立场上首先为部属的成长着想,同时要有挖掘与展现每位部属才华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自:《大话西游之孙悟空时代的活法》 作者:林电锋 出版:法律出版社 孙悟空被"双规"时想什么"双规"是指某些人员因涉嫌违法违纪,被纪律检查机构要求该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去交代自己的问题"。大闹天宫的孙大圣,由于"犯上作乱",也被"双规"了。执行机关是佛家,指定地点在"五行山",指定时间"五百年"。  相似文献   

7.
与好友结伴同游世博园,一时高兴便在立陶宛馆、德国馆接连处"豪饮"啤酒,原本就不胜酒力的崔某最终失态,在已经闭馆的西班牙馆前号称自己是"西班牙总统邀请来的",并借着酒兴对场馆保安和民警动了手,酒醒后崔某对自己的鲁莽行为后悔不已。  相似文献   

8.
闫廷亮 《政府法制》2010,(18):13-13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万岁"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千百年来,匍匐于专制淫威下的臣民口中的"万岁"就是专指皇帝,谁也不敢把自己与"万岁"联系起来。其实,"万岁"一词开始并非是皇帝的专用词,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欣赏·诗选     
王天举 《中国律师》2014,(10):84-85
本人的"动态"志向是,当一名好学生,做一名好律师,办一家好律师事务所。虽然才疏,好在志不大。而今,事业上也还算过得去,所谓:"虽无大业非憾事,为有小成亦宽心"。 长久以来,本人不断"鼓吹"律师文化,以抵消外界无端的"污名";宣扬"文化律师",以调整自己有形的压力。但人微言轻,所闻者寥寥。于是,自己践行,偶尔也作几句旧体小诗,属自得其乐。  相似文献   

10.
酒店和婚庆公司之间的"特别约定"属于一种垄断性质的协议,这种协议是法律所禁止的。当消费者遇到这种"强迫消费"的时候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鲁国平 《检察风云》2010,(14):75-75
咆哮哥为何如此牛,无非是把自己当成有别于普通群众的"官",官者,"管也"。头顶乌纱帽,管字上头,当然有权利对来办事的群众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从而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手拿纳税人的工资为群众服务的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12.
"棒棒"等进城务工人员主要租住在都市中的廉租房内,形成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聚集区,以"城中村"最为显著。改善其居住状况,应四管齐下:一是在政府的扶持下,鼓励建设一批新的"棒棒"公寓,促使其完成并走向市场化;二是为"棒棒"群体建立自己的维权组织,为其进行合法的利益表达构筑诉求平台;三是是松动城乡二元户籍结构,打破"城乡分治"的格局;四是做好职业培训,实现"棒棒"群体从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提高其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3.
赵建国 《法制与社会》2010,(17):192-193
现代社会,名片普及。每一张名片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份证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师的名片,"悬壶济世"是医生的名片,"钢铁长城"是军人的名片。组织人事干部也有自己的一张名片,那就是"讲党性,重品性,作表率"。本文主要介绍了做好组织人事干部这种名片所需要的条件、思想以及素养。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法人》2011,(5):13-13
"现有的财税体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畸形的万恶之源。" 4月1日,"地产大炮"任志强在自己的微博中,炮轰财税体制。" 企业家可以不是完美的君子,但至少应当有君子意识。社会也应当要求这些企业家成为君子。否则.市场秩序就永远是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5.
王晓雪 《法制与社会》2010,(24):273-273
在离婚率不断攀高的今天,渴望婚姻又害怕婚姻不忠的人们为了增加婚姻的稳定性,选择用"夫妻忠实协议"来捍卫自己来之不易而又显脆弱的爱情和婚姻,为自己的婚姻家庭生活买一个"平安险"。然而是随着"夫妻忠实协议"的流行化驱使,由于各地区法院对于该协议的效力存在不同的认识,造成了类似案件判决不一的司法尴尬,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本文从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夫妻忠实协议"的效力争议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立法实践从该协议的性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方面对协议的效力判定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俊秀 《政府法制》2011,(28):34-35
"是我们太愚钝,受了骗。可谁也不会想到,从国土部政务大厅里能领出假证来啊!"拿着自己花500多万元"买"来的一张废纸,张连军捶胸顿足。  相似文献   

17.
母冰 《法庭内外》2011,(4):28-29
年过七旬的老父母失望之余要把"连自己也养不起"的"啃老儿子"扫地出门;年轻的妻子在法庭上哭诉丈夫"天天玩网络游戏,就知道让我回家向父母要钱",温情脉脉的亲情、海誓山盟的爱情在法庭上变得支离破碎。前不久,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的法官通过调研发现,该区家庭纠纷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于年轻人"啃老"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18.
张书乐 《法人》2010,(4):42-43
针对视频网站产业的知识产权难题,业内共同的目标应是有朝一日彻底清除盗版,而非以"维权"之名炒作自己、打压对手  相似文献   

19.
李瑞青  陈黎 《检察风云》2014,(16):71-73
在大多数人眼里,检察机关的"代言人"要么是慷慨陈词的公诉人,抑或是让贪官"闻之色变"的反贪侦查人员。殊不知,在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运用自己精湛的专业技术,默默协助检察官们办案,确保法律能够得到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20.
郭文斌 《政府法制》2010,(14):18-18
什么人最成功?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多年。不想它的答案在《论语》里:"克己"功夫到家者最成功。 圣贤的历史,本质上是一出"克己"的历史。"圣雄"甘地是一个最为突出的典范。就衣食住行而言,他坚持穿自己织的土布衣衫,每天只吃一顿饭,而且是素食,从来没有桃色新闻,35岁就彻底禁欲。对他来说,蹲监狱像做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