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文化民族主义强调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民族认同感,而政治民族主义强调的是对自己国家政治的强烈的政治认同.主要对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原本以精英分子为主力的文化民族主义开始在大众文化中大行其道.文化民族主义的一般性特征,如语言中心主义、跨国性、稳定性等,在大众文化中均有明显表现,而文化的角色则有所变化.近年来的文化民族主义热情,有复杂的原因,如果在大众文化的视角下来审视,则市场性和可读性是重要因素.大众文化中的文化民族主义,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但不能以独特性的名义拒绝普世性.把民族文化制成消费品,这无可厚非,只是不要为了猎奇而歪曲传统.以文化民族主义为卖点,也未尝不可,但不能走向狭隘偏执.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大陆,民族主义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梁启超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理论的奠基者,其民族主义思想和理论贡献理应受到学界的重视,而就已有的成果来看,此方面的研究尚嫌薄弱.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和理论,坚持国内各民族一致对外的“大民族主义”,他对大民族主义观的坚持源于其明确的国家思想和对国家的认同;其民族主义观念和自由主义观念密切相联又有矛盾,表现出自由民族主义的特征.梁启超的民族主义属于健全的民族主义,在今天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主义思想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慧英 《思想战线》2005,31(1):26-30
民族主义学说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这是一种关于政治合法性的理论。民族主义的斗争矛头指向外国人控制的政府,因为当时欧洲的政府形式不具有从国民中产生的主权,它是一个王族拥有的财产,它的归属、大小和完整性是通过继承、联姻或者战争来决定的。民族主义要求进行政治革命,提出了一个"自然疆界"的概念,认为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致的。民族主义把文化当作政治问题,强调政治和文化不可分割。民族主义理论多有悖理,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的积极作用是不能否定的。  相似文献   

5.
王田娇 《传承》2010,(21):150-151
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文化民族主义强调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民族认同感,而政治民族主义强调的是对自己国家政治的强烈的政治认同。主要对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张涛华 《理论月刊》2010,(7):155-158
民族主义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尽管目前学术界没有把二者的关系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但从相关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历史发展的角度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角度进行的相关研究成果、影响要素的角度相关研究成果等。总的来看,专门性的研究成果不多。但由于民族主义与欧洲一体化之间互相影响的现象表现越来越多,如果要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规律,有必要把民族主义与欧洲一体化之间关系进行单独研究。  相似文献   

7.
邹容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中涌现出来的杰出革命活动家和宣传家.在其民族主义思想中.表现出两个鲜明的特征:即政治上的激进与文化上的保守.一方面,在政治上坚持反帝反封建.要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体现出激进主义的特征;另一方面,在文化上却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其民族主义思想的理论根据,流露出一定的种族复仇主义思想和大汉族主义思想,体现出保守主义的特征.对此.我们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基本原则,作出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成贵 《理论月刊》2007,1(5):62-64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思想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到中国国民党改组前,由狭隘的革命的民族主义,经过五族共和,演变为民族同化的民族主义;国民党改组及其后,承认国内民族一律平等,少数民族有自决自治的权利,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以建立各民族平等的世界新秩序为主旨。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基础,受到西方传统民族主义理论影响,正视顺应了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文化资源。继承发扬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应当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随着冷战的终结,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再次席卷整个世界.与之相伴随.中国出现了重提用东方文化、儒家传统文化拯救人类未来,并从现代性走向中华性的设想,这种设想具有强烈的文化民族主义情怀.当然,这种民族主义情怀的表达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强势文化扩张的冲击;世人无法摆脱现代性的焦虑;冷战结束后,民族国家利益的上升和强化;经济发展后国人文化自信心的增强等等,正是中华民族这种新的历史体验改变了一代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夷洲、流求、台湾,无论我们怎样称呼它,它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特殊的历史变迁,台湾人民的意识形态确实与大陆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在世俗文化、政治认知、民族感情等方面都有所表现。正是这些差异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被一些妄图分裂中国的人歪曲利用,变成为“台独”理论产生和发展的理由和借口。在众多的“台独”理论中,“台湾民族主义论”无疑是最为居心叵测,但同时也是最具颠覆性的理论模式。根本看来,“台湾民族主义论”是对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的模仿和再造,而西方民族主义理论所强调的首要原则就是“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