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西周 《唯实》2005,(4):34-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对党的十六大关于"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实现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时期提出来的一个发展新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关于客观世界全面、深刻的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结合新时期新阶段的特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生动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它的提出,更新了发展理念,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4.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深化,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近几年来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决策的制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决策的出台,关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导等等,都是对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丰富、补充和完善。总而言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关于和谐社会的理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渊源;和谐社会又分为传统的和谐社会和现代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型的现代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因此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两者的落脚点都是以人为本;为了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尤其是要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实践理念上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必须以发展为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在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时期,领导者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因此,科学的战略思维方式,来源于对科学发展观与领导战略思维能力的科学内涵的认识,来源于科学发展观与领导战略思维能力的契合,即以人为本理念与现代领导的人本意识的契合;全面发展理念与现代领导的全局意识的契合;协调发展理念与现代领导的和谐意识的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现代领导的超前意识的契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过程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征程和新的实践过程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理念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并呈现出新的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的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新时期以民为本的思想,它集中反映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过程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征程和新的实践过程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理念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并呈现出新的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的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新时期以民为本的思想,它集中反映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理念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着力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确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思想,科学构筑了新时期党在"立党"和"执政"两个层面的本位理念,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深化、落实了这两个层面的本位理念.这对于我们在新的世纪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提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组成部分,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推进和深化。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是一个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的新概念,是新时期、新形势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重大战略思想既有不同的内涵,又有紧密的联系。相比较而言,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回答的是“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个领域的目标和任务,回答的是“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的局部性和具体性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一.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魏建一 《求贤》2008,(9):5-6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继承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的,是我们党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新时期的重大治国方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机构编制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机构编制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机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阐述了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前提条件、关键问题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他的这一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坚持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忠 《求是》2005,(7):24-27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立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四川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努力探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道路,使全省人民在发展中得到了更多更大的实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更新发展理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形成和发展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丰富和完善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提出和构建,拓展和深化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以及其他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厘清该体系的逻辑进程,对于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刚 《理论研究》2010,(4):40-43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在执政活动中所形成的关于执政实践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导向,创新执政理念是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执政理念创新中体现着深刻的社会建设意蕴,主要体现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新思想体现着党的执政方略创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目标标示着党的执政目标创新;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发展新思路显示着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路创新;"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布局展示着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格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