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把西藏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作出了全面部署。由此,西藏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一、西藏的历史发展和当前概况西藏位于祖国西南部,与印度、缅甸、锡金、不丹、尼泊尔接壤,边境线长4000多公里,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天然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西藏地域辽阔,全区国土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人口稀少,现有人口260多万,平均每平方公里2人;民族聚居程度高,96%为藏族,汉、回、门巴、珞巴等民族仅占4%。西藏是全国和世界海拔最高的地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被称为地球第三极。西藏自然资源丰  相似文献   

2.
川藏人民支援进军西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 9年底 ,西南战役胜利结束 ,进军西藏已成为既定目标。西藏当局中亲帝国主义分子拒绝中共中央提出和平解放西藏的方案 ,以军事手段相对抗。根据国际国内形势 ,毛泽东作出了进军西藏的决策。根据中央的部署 ,西南局决定 18军进藏。 18军在甘孜、巴塘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赢得了藏区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拥护 ,为解放西藏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仍未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考虑到西藏地区的具体情况,确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此后,成功的和平谈判,使雪域高原迎来了历史上的春天。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西藏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13世纪40年代,从元代开始,西藏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学界围绕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西藏政策进行了持续研究,领域广泛、角度多元,形成了可观的学术成果.具体来说,研究的主要议题和领域有: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的决策机制、决策过程;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的宝贵经验;历史上各时期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思想;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党在西藏的民族政策;党在西藏的宗教政策;党维护西藏稳定的政策;对口援藏政策等.  相似文献   

5.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西藏人民的今天,……毛主席是西藏人民的引路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这段朴实无华的话,是生活在世界屋脊的藏族同胞的心声,也是新西藏历史的结论。高瞻远瞩,毛泽东党中央决策和平解放西藏壮丽雄伟的西藏高原,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长在  相似文献   

6.
近期出版发行的我国第一部研讨大西南发展战略的专著——《中国大西南在崛起》,是本着联合开放开发,共同建设大西南的宗旨,由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写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重庆、成都等主要领导和专家共同研究撰写的集体结晶。该书以其权威性的经济战略思考和决策,丰富详实的文字图表资料,崭新的体例风格面貌,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普遍关注。今年3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出版座谈会上,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中国科学院、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的20多名专家学者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1950至1952年之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是一次特点鲜明、意义非凡的战备进军。中共中央、西南局对进驻部队第18军进行特殊的政治训练,第18军将士深刻认识到进军西藏是一项光荣的战备任务。第18军在政治上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搞好统一战线;在经济上不吃地方,生产自给;在交通上构建运输网;在军事上进驻交通要道和边防前哨,从而构建一套新型的中国西南边疆的国防体系。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不仅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而且改变了西藏"有边无防"的历史,巩固了喜马拉雅山边疆。  相似文献   

8.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以下简称《十七条协议》),正式宣告西藏和平解放。这是西藏走向现代文明的伟大转折,是西藏各族人民获得新生的历史起点,也是帝国主义势力在西藏的历史终结点。从此,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在世界屋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推动西藏逐步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之初,商业贸易、财政金融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如何保证进军西藏的物资供应,成为一个举国关注、需要西南各省区同心协力的重要政务。其间,毛泽东在北京点题,邓小平、贺龙在重庆决策运筹,廖志高在西康执掌,大打"茶叶牌",稳定了西康局势,争取了群众,支援了解放军进藏。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西藏高原,它如同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然而,由于它地势险恶,交通受阻,严重地阻碍着那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并且也阻碍与祖国内地各民族的联系,还遭受着外国反动势力的侵略和压榨.当地人民长期在残酷的奴隶制度下生活着.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注西藏地区的发展建设.命令驻军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先后开凿了川藏和青藏公路,这如同两支大动脉注入了西藏.随着形势的发展,外国的反动势力一方面加紧向西藏进行政治渗透,另一方面又对我国西藏领土进行蚕食;西藏上层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也在蠢蠢欲动,企图发动叛乱.为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决定,迅速开辟北京——拉萨空中航线,架起一座通往西藏的空中桥梁.1955年冬,这一任务下达到我们部队,我有幸参加了这一历史壮举.  相似文献   

11.
贺龙在大西南战役刚刚结束之际,就为迅速落实中央和平解放西藏这一特殊而伟大的战略任务运筹帷幄,在百废待兴的繁忙中,亲自拜访和请教藏学专家,为中共中央和西南局制定进军西藏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思贤若渴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党中央从战略的全局将西藏的解放提上了既定的目标。毛泽东决定以即将率部解放大西南的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主要承担进军西藏的任务。10月,中共中央决定新成立的西南局由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西南军区由贺龙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贺龙…  相似文献   

12.
50多年前,张福林所在的部队,还没有来得及拂去解放大西南的征尘,又奉命马不停蹄地从美丽的成都平原踏上进军雪域高原西藏的征程,部队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英明决策。张福林所在的连队首先展开了征服险山恶水和冰川的筑路战斗,在高寒缺氧,生活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张福林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把自己的智慧和热血献给了新中国,献给了川藏公路,献给了西藏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西藏军区授予张福林模范共产党员称号,记一等功,他所在的班被命名为“张福林班”。一、登上“伸手能摸天”的雀儿山张福林,1926年出生…  相似文献   

13.
高瞻远瞩,决策和平解放西藏 壮丽雄伟的西藏高原,拥有120多万平方公里的 辽阔土地面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藏民族,是我国具有悠 久历史传统的民族之一。但是,自清朝末年的近100多  相似文献   

14.
帙明 《党史文汇》2006,(1):25-28
1949年12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第18军军长的张国华带领所部胜利完成成都战役后,进驻川南地区第二天,中央军委任命张国华为川南行政公署主任.1950年1月10日,在他到职的第四天,就接到中共中央西南局打来的电报,要他立即赶到重庆曾家岩西南局驻地.到重庆后,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关于"进军西藏宜早不宜于迟"的指示,决定由张国华率领第18军执行和平解放西藏的伟大历史任务.1月24日,中共中央批复决定组成以张国华为书记的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八一起义无疑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事件。八一起义是如何决定的?从起义的提出到最后的决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些问题曾经困扰过众多党史  相似文献   

16.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光辉实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在世界屋脊创造的又一奇迹。据统计,从7月1日到10月8日,青藏铁路公司管内共发送进藏旅客6.5万人次,出藏旅客21.2万人次。目前,每天大约6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进藏观光旅游。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给西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巨大历史机遇和巨大变化。青藏铁路通车加快了西藏经济发展步伐目前,西藏仍然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基础设施薄弱,经济规模很小,市场容量不大,开放程度不高,结构性…  相似文献   

17.
正1950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新疆部队为配合西南兄弟部队解放祖国大陆的最后一块土地——西藏,派遣一支先遣队经艰难跋涉进驻藏北阿里地区。紧跟着又进了一些部队,统称为阿里支队。由于这块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处于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空气稀薄,粮食产粮极少,一年后发生了  相似文献   

18.
洛桑江村 《求是》2015,(2):22-24
<正>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目前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绝大部分群众信仰宗教,所有工作都与民族工作紧密相连。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做好西藏工作,首先要做好西藏民族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手足相亲中相连相通相融,在和谐共生中同体同心同向,在  相似文献   

19.
略论毛泽东和平解放西藏的后勤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和平解放西藏过程中,毛泽东针对当地特殊的政治社会状况和险恶的地理交通条件,始终高度关注进藏部队"给养供应麻烦多"的后勤保障问题,适时提出了"不吃地方"、"一面进军,一面筑路"、"生产与筑路并重"等一系列方针。这些方针的贯彻执行,不仅解决了进藏部队的物资供应问题,促进了和平解放西藏的顺利实施,而且发展了西藏地方经济,增强了民族团结,争取了西藏民心,产生了超出军事意义的深远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与和平解放西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筹帷幄,确定进军西藏的部署19。19年,是中国历史发生巨大转折的一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蒋家王朝随之倒台。之后,人民解放军继续向东南、中南和西南、西北进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消灭残敌。人们已经看到了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曙光。眼看着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一直对我国西藏垂涎的外国侵略势力,勾结部分西藏上层反动分裂分子,阴谋制造所谓“西藏独立”,妄想使西藏脱离祖国的怀抱。1949年7月8日,在帝国主义势力的策动下,西藏当局召见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主任秘书、代处长陈锡章,宣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