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常常忽视由知到行的转化,德育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说教,缺少道德实践,德育工作成效不明显,部分学生嘴上能说一套大道理,可一旦面临现实道德情境时却不知所措。注重道德实践,使教育生活化,让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是使德育产生实效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捧着本刊今年第一期杂志,许多读者立即向我们来电来信,称赞《小学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像“及时雨”,犹如“雪中送炭”,解决了学校及教师在推进德育课程改革中的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困惑,令他们爱不释手,有的学校立即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有的学校向我们求购这期杂志发给教师作为培训资料。其实,我们只是“抛砖引玉”,能够收到这样的效果,在我们受到极大鼓舞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反思。当前,新课改正在全面铺开,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在苦苦地思索应当如何为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当好向导,解惑答疑,提供优质服务,在此,恳请广大读者为我们出谋划策。这里,我们选择了几篇讨论《小学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课题的文章,以便更深入地研究和实施小学德育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切入中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人们所说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学生带来获取信息快捷、学习高效等方便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颁布实施两年多了,以学习《纲要》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正在全社会全面展开。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是提高民族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举。我们在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中,必须把握道德建设规律,切实增强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系统科学理论认为,系统内部的各构成要素和各子系统有机联结,相互影响;系统的整体优化,依赖于各要素、各子系统的优化。中学德育是由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区德育三个维度构成的系统,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维度,都会造成失衡;三者的优化有利于促成“三维”系统的整体优化,形成整合的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格尔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组织会议精神,始终将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高素质专业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强化培训培养、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等举措,进一步增强广大优秀年轻干部干事创业能力,确保各级领导班子有序更替、干部队伍充满活力。抓培养增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始终坚持把加  相似文献   

7.
发挥隐性课程作用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张小燕 《唯实》2006,(1):58-60
道德情感培养是多元素、多因质影响的过程,其中心理因素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初因素。道德情感的心理特征深刻影响着道德活动,构成了道德情感培养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小燕 《唯实》2010,(11):86-88
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应以提升情感素质为基本内容,以提升情感能力为主要功能;要以共同感为核心,依据不同阶段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科学把握教育的关键点,利用实践引导体验的策略,把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行为养成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从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出发,通过对情境德育概念的界定以及情境德育理论的价值分析,试图在情境德育过程中,充分借助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认知,启迪他们的思想道德敏感性,使他们在情境体验中自觉以优良道德的要求践行自己的行为,从而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主体教育的内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每个学生的需要、潜能、个性和精神世界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是责任感、价值观、毅力、协作能力等人格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关注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高度发展,也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灵感、直觉等非智力因素,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思考与运用》2004,(1):79-79
中共城口县委中心组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若干问题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增加农民收人若干政策的意见》组织了2004年第一次学习。同时,对学习的《决定》、《讲话》和“一号文件”进行了学习辅导。本次中心组学习的特点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才和公民必须具备积极的道德情感,培养高尚而强烈的道德情感对于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个人形成高尚的道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今  相似文献   

14.
要科学高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就必须在认识、把握德育过程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地优化德育过程。按照一般规律,学校德育过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学校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规范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正面引导,避免负面影响,限制消极影响。二  相似文献   

15.
要科学高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就必须在认识、把握德育过程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地优化德育过程。  相似文献   

16.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校德育工作只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努力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才能富有成效。近年来,我校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活动为主要载体,不断创新,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取得了一定实效。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对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贯彻这一要求,中铁沈阳局通化车务段党委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增强了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深度调研,找准症结,树立党员教育管理新导向。车务段党委围绕改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集中利用一个月时间,对生产一线党支部展开全面调研,找准了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宜都市一中吴发平: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首先要解决的不是途径、方法问题,而是观念问题,观念更新才能引起方法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德育质量与效果却仍然偏低。究其原因主要两点:一是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心理特点相脱离:二是把德育过程看成单纯的外铄过程。德育过程与品德内化过程分离,漠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对德育普遍的逆反心理。因此.把道德需要作为德育变革的主要突破口.充分了解和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和动机,唤醒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因素.对于推动道德教育向现实世界的回归,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德育中的道德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道德内化,是指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要求的影响下,将其转化为自身需要,形成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德育中,道德内化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实现内化既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德育归宿。道德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铸造他们良好的道德人格。在实施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是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教育者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客体,学生经过教育者恰当的启发和引导,当其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后,学生就会由客体变为主体,道德教育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