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载:曹操率部行军,其坐骑受惊吓入麦田,违反了“士卒无败麦,犯者死”的自立军令,便立即拔下自己的一束头发以代斩首。处在“刑不上大夫”的封建社会,曹操能割发代首以自责,应属难能可贵。然而,1700多年后的今天,一些地方仍袭用曹公的作法便大谬不然了。例如:有的违反了党纪政纪,不是按党纪政纪追究,而是以扣发一个月奖金代之;王某领导的单位亏损近百万元,星夜送给上司一个“红包”后,上司“经过研究”,王某被调往“因工作需要”的新岗位去了;有的触犯了刑律不按刑律处罚,而以党纪政纪代之……据悉:某市有个工厂的厂长(…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中有一段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曹操乘马在行军途中,忽然田中惊起一鸠,由于曹操所乘之马眼生,便窜入麦田,践坏了一大块麦子。曹操立即叫住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主簿却说:“丞相岂可议罪?”曹操说:“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随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众急救住。这时郭嘉说:“古考《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领大军,岂可自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书报可谓一喜一忧.所喜者,中央出台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对于因在廉洁问题上违法乱纪的,在惩处当事者之外,还要严肃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这是中央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治本之举,闻之者无不拍手称好.所忧者,读《三国演义》看到一则故事:曹操在一次行军中,因正值麦熟,为了防止人马踏坏沿途百姓麦田,遂严明军令:“大小将校,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然而,曹操自己所乘之马偏偏受惊踏坏麦田,若按军令,曹操恐怕只有一死,而曹操毕竟身为“领导”,最后只是“割发以代”,割掉一束头发了事.读过这段故事,不禁又让人有些担忧,追究领导的责任能否落到实处?在近几年的反腐败斗争中,一大批贪官污吏被依法严办,这些人的一桩桩罪行并不是在一朝一夕犯下的,而是有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上级主管领导肯定不可能一概不  相似文献   

4.
刘兴亮 《政府法制》2014,(35):47-47
《三国演义》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尽情演出,不仅充满戏剧张力,也展示着领导与管理的艺术。曹操“割发代首”,展现了领导者的自律,阐释了以身作则、为人典范的领导主题。诸葛亮说:“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相似文献   

5.
提到这个孩子,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他的行为及其动机令人费解和震惊:一个16岁的孩子竞敢在光天化日下只身去抢银行!而其动机却是“通过抢劫体验当英雄的滋味儿”,而且他竟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也不知道自己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直到被抓捕时,他还反问警察:“我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6.
曹操三令     
曹鸿骞 《政府法制》2014,(31):38-39
唯才是举《求贤令》 曹操在《求贤令》里说,用人要“唯才是举”;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曹操手下有个叫丁斐的,是个很好的参谋人才,他在曹营任典军校尉时,曹操非常相信他,他有什么建议,曹操通常都能加以采纳。可是丁斐却是一个贪隔小便宜的人。建安末年,丁斐随同曹操伐吴,途中一时私心发作,利用职务之便,把自家的一头瘦牛换了公家的一头壮牛,被人告发后,受到了免官下狱的处罚。  相似文献   

7.
刘克田和夏任凡的事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要讲情义,但更要讲法纪。触犯法纪的情义,最终是靠不住的。古话说得好:“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触犯法纪之后,要怪只能怪自己。对于现在依然在位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已经走到“悬崖”边的,还是一直洁身自好的,研读一下刘克田的成败得失,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文博 《政府法制》2010,(6):52-53
“说曹操,曹操到”、“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很少有哪位古人会像曹操这样,被我们随时提到。但是,现代人对曹操的了解实际上并不多。  相似文献   

9.
近一时期,一些地方的乡镇时有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收受下属单位“补贴”的事,在群众中引起不好的反映。给领导干部发“补贴”的主要是乡镇财税所、计划生育办和城管办等有行政收费职能的部门和单位。补贴的名目有:每月都发的“月补贴”,超时工作的“加班补贴”、“节日补助”,完成某项任务的“奖金”等等。这些单位为什么要给乡镇领导发补贴呢?原因有这样几种。有些单位感到乡镇领导为本单位工作帮了很多忙,想用这种“补贴”来表示感谢。但也不排除有个别单位以此来讨好领导、笼络感情或达到其他目的。还有的单位本来没有这个打算,可别…  相似文献   

10.
在充斥尊儒反法坏戏的旧戏舞台上,有一个十分显眼的“花面奸臣”,他就是人所共知的曹操。“说到曹操,曹操就到”。多少年来,人们心目中都有一个丑恶可憎的“活曹操”。这是“骂曹戏”产生的恶劣影响。曹操是东汉末年法家的代表人物,是地  相似文献   

11.
三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人物曹操,不仅是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造诣很高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现存二十多首,这些诗和他的文章一样,生动地展示了曹操的内心世界。今天,我们按照“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原则,对曹操的诗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曹操的法家思想。  相似文献   

12.
郭嘉(公元一七○年——二○七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他是曹操的主要谋臣,三国时著名的法家人物。从公元一九六年(建安元年)投奔曹操开始,一直到二○七年(建安十二年)去世,在曹操身边当参谋,跟曹操“行同骑乘,坐共幄席”,“相与周旋十一年”,辅助曹操推行法家路线,在统一中国北方的事业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正因为如此,曹操称他是“良臣”“奇佐”,并且“欲以后事属之。”郭嘉死后,曹操“追念之感深”,痛感失去一个左右于,说是“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相似文献   

13.
<正>经过一番解释,陈森哲明白了,郭宁宇所说的“互助献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互助”,而是需要交介绍费和补贴的“市区要全血,不限血型!”“要B型的,有几个要几个。”“来献血的志愿者看好自己的时间在(再)来好吗?”…………这些都是郭宁宇发出的微信朋友圈,而在他使用的另一个微信账号里,发的朋友圈却正好“相反”,内容是“互助血小板,血红,A型、B型、O型、AB型都有。需要的病友可以联系我!”  相似文献   

14.
论罪数不典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一、罪数研究的意义 数罪应并罚,一罪不并罚。这是法制常规。“数罪”(实是或形似)不并罚,是常规之外的特例。作为“数罪”不并罚的基本理由的“罪之并合”便是刑法中罪数问题研究的中心。关于罪的并合,各国刑法规定不尽相同。我国刑法分则中有规定,如惯犯,而总则没有规定。有些外国刑法总则和分则均有规定。德国刑法典总则第52条(1)规定:“同一犯罪行为触犯数刑法法规,或者数个犯罪行为触犯同一刑法法规的,只判处一个刑罚。”前半句指的是想象竞合和法规竞合,后半句主要指的是连续犯。日本刑法总则第54条规定“想象竟合,牵连犯: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或者犯罪的手段或结果行为触犯他罪名时,以其最重之刑处断。”美国《模范刑法典》(1962年公布)总则第1节07条关于“定罪限制”(实为罪之并合)规定了几种情形:(1)一罪被  相似文献   

15.
22岁的张伟丽是一位漂亮、单纯的女孩。在与供职于新闻单位的男友经历了堕胎、毁约、侮辱等一系列情感纠葛之后,精神崩溃的她将硫酸泼向了恋人。在2003年12月19日的宣判吵,戴着手铐的张伟丽作出了一个惊世骇泼俗之举;她不仅愿意承担刑事责任,而且泪流满面地恳请法官判决准许她剜割自己的皮肤、干细胞、肾脏等肉体组织和器官,“赔偿”给既是受害者又是伤害她的男人,成为我国第一个“以身抵债”的少女。  相似文献   

16.
曹操的想法     
①魏王曹操在战败替父报仇的西凉马超后班师回朝。在许都,曹操准备让将士们休养一段时间后再征讨四方。一天,曹操把众大臣都召集到朝廷上议事。曹操说:“在几次大战后,我准备让将士们休息放松一下,我琢磨着,是不是开展什么比赛或搞个娱乐活动, 算是君臣们为将士们做些好事吧!”曹操话音一落,立即赢得了君臣们的一致赞同。  相似文献   

17.
用人单位的员工手册规定,“在上班时间睡觉”系严重违反公司劳动纪律的行为,可解除劳动合同.一名工作18年的老员工,因连续上夜班后在上班时间“打盹五分钟”,单位竟毫不犹豫挥舞“家法”大棒,将触犯“家法”的员工除名.员工遂以“打盹”并非等同“睡觉”,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应当给予经济赔偿金为由,向单位提出索赔请求.而单位提出,员工工作时间内睡觉,严重违反公司制度,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赔偿金.那么,企业严格执行“家法”,到底合不合法?湖北省武汉市的两级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审理,从司法层面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革命者的幸福?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回答说“斗争”。斗争,也是对马克思光辉一生的高度概括。“斗争是他得心应手的事情。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英勇斗争的一生,为一切革命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一“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临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马克思致卢格》)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机械工业局原局长林国悌,原本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四口之家,他爱妻子、儿女,且生活俭朴,努力工作,处处为妻子、儿女们“着想”,但他这种“着想”,却建立在利用职权索贿受贿、违法犯罪的基础上,结果自己、妻子和儿子都因触犯法律被捕入狱。直到案发后,林国悌才终于明白,自己费尽心机、不择手段为家人“谋幸福”,给家人带来的却是一时的纸上富贵、终身的牢狱之灾。四口之家三人坐牢,家庭正常收入没有了,因为罚没财产,在大学读书的女儿不仅生活费要靠亲戚帮助,学费成了问题,而且总是低着头,怕遭到同学的冷眼……痛定思痛,林国悌入狱后似有醒…  相似文献   

20.
一个大学毕业、准备考研的单身男教师,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大自己10岁的白领女性,从发照片和“看身体”的游戏开始,一步步地跌入她织下的情色之网。从网上游来的这只“美人鱼”,其实并不是“免费”的,她只是为了要拿到自己的保险单。当男教师被逼要拿到50份保单时,为避免私情败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