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艳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3):184-188
贵州汉语中有一批词语在汉语古籍文献和其它汉语中都找不到相应的词语,但却在侗台语诸语言中可找到与其语义相当、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说明它们来自侗台语,可以定之为“底层词”。贵州汉语中存在着侗台语底层语言的事实,对探索贵州汉语发展史和民族关系有重要价值;进行贵州汉语中侗台语底层词的研究,对保护侗台语这一濒临灭绝的、具有地方性的、民族性及古老文化特色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少数民族文化的存续状况。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84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民族语言基础,对其本民族语言表现出明确的心理倾向性,具备了传承其本民族文化的基本条件。但是,在汉语普通话的冲击之下,大学生对其本民族语言的使用频度和广度却表现出明显的收缩趋势。因此,应该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继承和保护其本民族语言,拓宽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提升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影响力,维护文化的多元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兴媒体的勃兴及高速交通工具、设施的运营,当今时代的通讯交通十分迅速、便捷。通讯交通的迅捷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也使汉语、英语等大语种更加强势,挤占了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空间。不过,少数民族语言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在通讯交通十分迅捷的当今时代,我们既不能幻想少数民族语言能在大语言的强势作用下得到复兴,但也不能听任其消失,应采取适当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语言人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人权,是在少数民族语言和少数人使用的语言濒危的背景下所提出的人权主张。少数民族语言人权关系着民族问题处理、世界语言多样性保持等重要问题,具有学术、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研究价值。少数民族语言人权是社会实践发展中涌现出的问题,归属具体学科范畴,哲学对其有宏观上的指导意义,因此,语言人权问题可以用概括性的哲学思维来分析和思考,并根据哲学问题的方法论来对相关问题的进展提出指导性建议。哲学语境下的少数民族语言人权分析和研究可以使该问题研究脱离具体问题现象的羁绊,在理论高度上形成更为客观真实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李睿 《人民论坛》2010,(9):258-259
就少数民族语言概况、产生和发展情况,阐述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少数民族语言濒危而造成的少数民族文化贫瘠的现象,呼吁社会各界拯救濒危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全球“汉语热”日渐升温。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之外,全球有3000万人在学习汉语,迄今已有近百个国家两千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 “太阳之下,每个人都会长大,有机会选择说话或者保持沉默。现在,到了人们讲汉语的时候了。”美国大学理事会主席卡帕顿这样认为。法国教育部汉语督学自乐桑将人们学汉语的理由表述得更为直接:“现在,汉语已经成为一张就业王牌。” 汉语,这一传承了几千年、具有无与伦比表现力和独特美感的古老语种,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重要的原因是它背后蕴藏着的巨大的中国机会!  相似文献   

7.
副名结构(程度副词+名词)作为目前汉语中流行的一种语言现象,已经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产生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程度副词修饰名词是有条件限制的。一般来说,那些表示程度高的副词和具有性状义的名词比较容易进入该结构,词语之间的组合从根本上说是词义之间的组合。副名结构以其简洁、生动、幽默、含蓄等独特的语用价值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语言动态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王岩 《前沿》2012,(4):140-141
对汉语熟语的亚文化现象研究是一个很有价值、很值得深刻探讨的课题。熟语的亚文化现象主要体现汉语方言熟语和社会亚文化语言中的流行语两个方面。研究方言熟语主要研究其所体现的地域文化属性、地域文化特征和地域文化内涵,方言熟语产生的地域文化理据和文化背景,以及熟语与方言熟语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演变的趋势研究;研究社会亚文化语言的流行语主要研究其文化特点、语言特点以及产生的文化理据和文化背景,研究社会亚文化流行语对熟语的影响,以及流行语与熟语之间吸收和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切使用语言文字的地方都存在着语体意识的问题,以语言为本位,语体意识的习得后于语言的习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住、民族分布和民风习俗,决定了其语言使用的情况是多元立体的.当地民汉交际使用的语言类型是民汉兼用型,其汉语中介语是当地突出的语言特征.因此,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语体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适切的汉语语体培养策略,这能有效地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的汉语办公能力,促进当地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言语交际,最大限度地消解交际带来的言语失误、话语失体及交流阻隔等语用失误现象,从而对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语言和谐、推动边疆民族团结、构建和谐边疆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族志诗学与民族志实践,对少数民族典籍外译具有重要的启示。少数民族典籍外译最具操作性的途径是由懂汉语和外语的译者与既懂汉语又懂少数民族语言的人合作,以汉语为中介语进行翻译,并把充实的民族志背景信息融入其中。民族志诗学提倡的"可表演性",使译本保留原文本的"活态"特征,对少数民族典籍外译的策略选择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汉语是我国的主要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并且是世界上最发展的语言之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目前,汉语正在为我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学好汉语,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汉语的发展现在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的地步。许多严重分歧的方言妨碍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的交谈,造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许多不便。语言中的某些不统一和不合乎语法的现象不但存在在口头上,也存在在书面上。在书面语言中,甚至在出版物中,词汇上和语法上的混乱还相当严重。为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的进一步发展的利益,必须有效地消除这些现象。  相似文献   

12.
谈苗语“仡”的构词功能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人们共同体的语言,均具有其自身构词功能的特点,通过语言自身的构词机制,构造成各种各样的词类,以满足语言自身系统的完善与其社会交际功能的发挥。苗语,作为一个单一民族的语种,亦有自身构词的特点。研究苗语构词功能的特点,对研究苗族的历史与语言、文化,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苗语构词功能的特点之一,表现在许多苗语冠词在构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仝金钟 《前沿》2010,(8):180-182
汉语词汇色彩意义是词义内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且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社会因素紧密相连。它的产生和发展变化,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及词汇意义,使得词汇表意更加精妙、更加具有时代感,有助于人们更加缜密地表达情感倾向和更加准确地表述评判事物,影响和促进了词汇乃至语言的发展。同时,汉语词汇色彩意义的变化也是未来词汇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黔东南苗语侗语对汉语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黔东南史实,运用黔东南汉语方言和苗侗语的语音材料进行声母、韵母、声韵配合关系及声调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对比,以较为系统严密的论证和客观理性的阐释,导出了黔东南苗侗语对当地汉语方言具有深刻影响的结论,拓展了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相互之间语言影响关系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法中,少数民族属于民族或种族、宗教、语言的少数人范畴。少数民族权利是国际人权公约保护中最重要的原始权利之一。然而,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尚未形成一个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少数人定义。少数民族享有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各方面的权利,但属于其特有并对其存续具有重要意义的权利主要包括:享有自己的文化权利、信奉或践行自己的宗教信仰自由与使用自己的语言权利。此外,少数民族权利具有双重性,这决定着其保护方式。最后,分析了国际社会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新趋势,以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权利。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现实条件下,少数民族不仅要与时俱进,融入国际发展潮流,同时也要保持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少数民族担负着传承民族文明和融入社会发展潮流的双重使命。外语和民族语言学习是少数民族达成以上两项目标的重要载体,两个语种具有不同的价值方向。在资源、价值等多种因素制约下,民族地区的语言教育需要在民族语言和外语教育中进行平衡。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教育发展不均衡是不争的事实,民族地区民族语言教育和外语教育要做到因时、因人、因地、因势才能达到语言教育的最优价值回报。  相似文献   

17.
傅振国 《创造》2010,(8):108-109
当前,英语正以一种强悍的姿态侵入汉语,其速度可谓惊人。现在中国知识分子反思自己,都会大吃一惊地发现:我们的语言习惯甚至思维习惯已经有一部分变成英语文化了。倘若不重视英语侵入汉语的问题,再不采取有力措施制止汉英混杂的蔓延,若干年后,汉语将变成汉英混杂、不汉不英的语言;单纯的汉语将不再是单独能够表情达意的语言体系。防止英语侵入的问题,虽然没有解决就业问题、战胜金融危机问题来得紧迫,但它却是一个关乎国家语言安全、文化安全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今日民族》2006,(2):F0002-F0002,I0001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边疆省。有25个少数民族世居于云南的土地上,这些民族中,除满、回、水3个民族已使用汉语外,其余22个少数民族操26种语言,有14个民族使用着22种文字,其中彝、纳西、傣、藏4个民族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字。这些民族文字,记录和传承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为此,云南成为了我国民族语言文字资源最为丰富多彩的园地。在还有650多万少数民族不通汉语的云南,民族语文工作尤为重要。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着全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翻译、应用、指导和管理工作。由18个民族成份组成的53位成员中,8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4人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主要从事: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政策法规;配合省级有关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做好民族语文的法规建设工作;做好民族语文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开展民族语文应用和有关培训工作;调查研究、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编译和审定民文教材、读物;配合教育部门指导开展双语教学;负责全省少数民族语文翻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民族语文对外合作与交流事宜。省民语委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民族语文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科学普及、扶贫脱贫、扫盲脱盲、文化交流、弘扬民族文化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学术成果卓著,扫盲、调研、学术研究等多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省民语委的工作为云南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国务院曾授予“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称号。在省民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民族语文工作成绩斐然。为把党中央的精神传达到边疆村村寨寨,组织译制15个民族16个语种的“十六大报告”VCD,实施“十六大精神进边寨”工程。所承担的《西部大开发中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调研课题,荣获2002年度国家民委调研报告一等奖。出色完成“中英艾滋病、性病防治项目”等重大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英语教育中的心理语言距离是指少数民族语言认知心理造成的主观英语习得与客观英语实在之间的差距,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这一外来语言体例的心理警觉、对抗与防御机制。以藏族英语教育为例,详细阐述了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环境的干扰体系、认知依据障碍,以及民族主义情愫杂糅其中的心理语言距离产生根源,分析了其对少数民族英语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基于心理语言距离的调试目的,呼吁构建少数民族学生应对繁杂语种干扰的认知辅助工具,并致力于推动英语学习的语言权力观向语言资源观过渡,实现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平衡。  相似文献   

20.
在本期″图片纪实″里,我们编了一组少数民族的婚礼故事。 这些图片分别出自几个新闻记者和民族文化学者之手,它们记录的是佤族、藏族、傣族的婚礼。 人们都说,少数民族的婚礼如同一本奇妙的、由多种民族语言写成的书,它被写在山里面,写在一个个少数民族的村寨里,真挚而精彩,只要愿意,每个人都有机会来阅读它。如果多有一点了解,多一点留心,你还能读懂暗含在其中的那些文化隐语。通过阅读,我们很容易发现,无论用哪一种语言写成,里面都包含着人们对生命、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共同企盼。 有很多比较内行的人说,要了解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