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产是春秋后期郑国大夫,执掌郑国国政20余年,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孔子最尊敬最推崇的人之一,被清初著名史学家王源推为“春秋第一人”。“子产论尹何为邑”出自《左转》,讲的是郑国上卿子皮认为尹何年轻忠厚,准备派他担任一邑之长,想让他从中学到为政之道,并征求子产的意见。子产不同意,认为应该先让尹何学好本领,然后再来治理政事。  相似文献   

2.
《史记》载:“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辩治者当能别之。”子产多谋善断、明察秋毫,民因其才而不能欺;西门豹执法严明,刚直不阿,民畏其威而不敢欺;子贱任鲁国单父宰时,注重德化,“臣民感其义而不忍欺”。古人的这三种治国理政之道,“民不忍欺”是三者当中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要做到“民不忍欺”,必须真心诚意爱民为民。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一个“诚”字。领导干部想事情、干工作、做决策,都要诚心诚意地为群众着想,设身处地地为群众考虑。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民为本的思…  相似文献   

3.
刘建明 《实践》2013,(1):56
《论语·尧曰》中记载: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  相似文献   

4.
庙堂与和尚     
《史记》载:“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辩治者当能别之。”子产多谋善断、明察秋毫,民因其才而不能欺;西门豹执法严明,刚直不阿,民畏其威而不敢欺;子贱任鲁国单父宰时,注重德化,“臣民感其义而不忍欺”。古  相似文献   

5.
冠恒 《前线》2015,(2):120
《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说过这么一段话,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在孔子时代,"君子"主要指为官从政者,为官从政的人应当关心为官从政之道,而不要像普通人那样关心衣食。就像普通人种田,就是再努力耕种,一旦遇到天灾,庄稼歉收,还是免不了忍饥挨饿。如果学习为官之道,学成之后出去为官从政,就可以得到丰厚的俸禄;就是遇上灾年,也不会挨饿。所以,为官从政者应当担心为官从政之道有没有掌握,而不必去担心物质的贫穷。  相似文献   

6.
1945年秋,张治中在重庆拜访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于右任的女婿屈武,这时也在座。张见到屈武时说:“我正要找你哩,委员长派我到新疆去和平解决伊犁、塔城、阿山三区的问题。现在正在商量组织一个和谈代表团,你愿不愿意和我一道到新疆去工作?”屈武答:“这个问题,我自己不能作主。”于右任接过话头道:“他现在是陕西建设厅长,委员长恐不会同意他离开陕西到新疆去。”张治中接着表示:“只要他愿意去就好办,我可以对委员长说,经文(屈武的字)是最理想的人选,让他参加和谈代表团,有利于和平解决三区问题。”在这次谈话后,屈武立即去征询…  相似文献   

7.
翻阅史书,拜读了“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几篇从政诗文,倍受启迪。柳宗元(773—819)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他在《送薛存义之任序》中对“什么是官”作了这样一段颇有哲理的议论:“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乎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3,(18):59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  相似文献   

9.
金秋时节。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 ,延安军民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早饭后 ,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相约一同去看望在侯家沟养病的任弼时同志。“老总 ,咱们不是去看弼时嘛 ,您怎的还带了猎枪呢 ?”“主席 ,咱们去看病号 ,空着手总有点不好意思吧。我带着它 ,咱们绕点路 ,能碰上个野兔子、山鸡什么的 ,拿去慰劳弼时 ,不是更好吗 !”主席笑着说 :“还是总司令考虑得周到。不过今天去 ,我是准备让他吃‘排骨’的。警卫战士几次给我告他的状 ,说他不安心休养 ,老是到处乱跑。你却要去犒赏他 ,这不是你卖白面 ,让我卖石灰吗 !”朱总也笑着说…  相似文献   

10.
说“经典”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的最大优势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永不会忘记。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或事业成为经典,好让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恒之梦,总让可怕的重复之手拍碎。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阴,不知不觉成了经典。“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这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打天下的经典。1939年陕北公学的一批学生毕业了要上前线,毛泽东去讲话说:“《封神演义》上姜子牙下山,元始天尊送他三样法宝:打神鞭、杏黄旗、四不像。今天我也送你们三件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毛…  相似文献   

11.
翻阅史书,拜读了“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几篇从政诗文,倍受启迪。柳宗元(773—819)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的政治家。他在《送薛存义之任序》中对“什么是官”作了这样一段颇有哲理的议论:“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乎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  相似文献   

12.
本刊启事     
在古籍《玉函山房辑佚书·宓子篇》中 ,录记了一个“阳桥与鲂”的典故 :宓不齐在走马上任单父城(今山东单县)长官前夕 ,去拜访名士阳昼 ,向他请教说 :“您有什么管理的方法送给我吗 ?”阳昼说 :“我只有两点钓鱼的心得 :举起钓竿 ,抛下食饵 ,那些迎头而上抢食饵的 ,都是阳桥。阳桥这种鱼 ,肉少而味道差 ;那些时隐时现 ,对于食物并不汲汲追求的 ,是鲂。鲂这种鱼 ,肉多而味美。”宓不齐听到这里 ,说 :“好极了!”他到了单父 ,对那些逢迎钻营之徒不予理睬 ,而请那些有德贤之人与他一起共同治理单父城。这个典故所给予的启示在今天仍具有很大…  相似文献   

13.
以退为进     
有一次,一位美国商人前往日本谈判。飞机在东京着陆,他马上受到两位专程前来的日本职员彬彬有礼的接待。他们替他办好一切手续,把他送上一辆豪华轿车,让他一个人坐在宽大的后座上。美国人问:“为什么不一起坐?”“您是重要人物,我们不应妨碍您休息。”日本人毕恭毕敬地回答。一种满足感在美国人心中升起:“先生,您会说日语吗?”日本人问。“哦,不会,但我带了本字典,希望学学。”  相似文献   

14.
论及一个人“爱吹不爱批”,人们往往说:“他只听好话,听不得坏话。”我每每听到这种说法,对那些所谓只听“好话”者,总有些怀疑:他们真的听“好话”吗?“您有水平、有能力,领导有方。要不是您呀,我们连工资也难到手。”这是什么话?“您决策时倾听群众的意见不够,工作失误与您作风官僚有关。”这是什么话?  相似文献   

15.
<正>《韩诗外传》中记载:子贡与师孔子论历史名臣,孔子答:"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子贡不解:"否。齐有管仲,郑有东里子产。"孔子解释道:"吾闻鲍叔之荐管仲也,子皮之荐子产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荐也。"可见孔子十分推崇"鲍叔""子皮"这种具备"荐贤之能"的人才。为政之要,首在用人,组织部门担负着为党选贤、为国举才的重要职责。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组  相似文献   

16.
东徙非良策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上文出自汉朝刘向的《说苑》。枭与鸠虽然生活在同一片林子里,但它们因叫声不同而处境迥异。鸠可能是颇受好评,而枭因声音嘶哑难听,又不能做点有益于社会的事,人们当然讨厌它。若不能改变声音,即使搬到东方去,东方的人们照样会厌恶它,这样就恶名远扬了。善良质朴的鸠为枭指出了一条生路:学习各种发音,把声音练得字正腔圆,婉转动听,人们自然会对枭另眼相看,宠爱有加,否则,“犹恶子之声”。看来…  相似文献   

17.
董升举 《奋斗》2008,(11):62-63
提倡领导干部做“五子”之人,这里的“五子”可不是时下有些人信奉的妻子、儿子、房子、票子和车子,而是孝敬父母、长辈之孝子,热爱祖国、家园之赤子,心怀坦荡、无私之君子,勤学苦练、修养身心之才子,铮铮铁骨、刚毅之汉子。  相似文献   

18.
正2004年12月2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与瑞安市基层干部座谈时,讲述了子产治郑、子贱治单父、西门豹治邺这"三不欺"的故事。这个故事里面讲到,"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子产是春秋时人,他治理郑国,明察秋毫,百姓不可能欺骗他;子贱是孔子的学生,他做官重在教化,身不下堂、鸣琴而治,百姓受到感化,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他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面貌出现,不站在百姓的对立面,顺利革除"为河伯娶妇"的陋习,  相似文献   

19.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相似文献   

20.
孔子游历六国时,有一次他的马逃脱吃了野人种的庄稼,野人大怒,把马扣留了。孔子派他的贤弟子子贡去和野人谈判,子贡学识渊博,滔滔不绝地对野人说了一大通大道理,所有的道理都讲完了,野人还是不肯把马还给他。孔子于是把马圉(养马人)派去,马圉对野人说:“您不耕种在东海,我们游历的地方也不在西海,我的马哪能不冒犯您的庄稼呢?”(原文: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于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一听,很高兴地把马还给了马圉。笔者不准备就子贡与马圉孰优孰劣的问题进行讨论,养马人与子贡相比固然不可同日而语。我想讨论的是孔子的用人策略。俗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