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锐 《新东方》2006,(2):56-59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而法律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近二十年来,中国立法在数量遽增等方面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某些领域应急立法、草率立法导致的立法质量问题也逐渐显露,并已经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不到两年,该法第76条(以下简称“第76条”)不仅遭遇了诸多的质疑和不满,而且也未能逃脱我国立法中部分存在的下位法修正上位法这一失败的逻辑。一、“新交法第一案”对“第76条”的拷问备受各界关注的北京“奥拓车二环撞死行人案”被新闻媒体称为“新交法第一案”和北京首例“撞了不白撞案”。该案发…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情况,讨论了刑法第三十条的含义及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未规定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的,如何适用刑法有关规定的问题,解释如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未规定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的,对组织、策划、实施该危害社会行为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现予公告。  相似文献   

3.
尽管《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一些规定尚不尽人意,但其第76条是应该肯定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成功之处或者贡献所在,至少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它构建了我国机动车强制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它细化了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责任认定;它把特殊的侵权民事责任与强制责任保险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古话说:"民以食为天"。但在现代社会,这个"食"已远远超出传统的农产品直接食品的范围。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使得人们日常消费的食品大多是由当代食品工业的工厂生产和加工出来的。即使是最基本的粮食——大米和面粉,也是需要经过多道机械加工程序才能来到百姓的餐桌之上。但是,随着人们消费食品种类的极大丰富和食品出口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却日益突出,出现了一些社会影响巨大、造成一些消费者生命健康损害的重大案件。例如阜阳"假婴儿奶粉事件"、金华"毒火腿"  相似文献   

5.
《辽宁人大》2008,(7):9-9
作为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全文公布、广泛征求意见的首部法律草案,我国《食品安全法》草案的意见征求获得市民高度关注。上海市“市民信箱“披露的网上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共有4168位市民参与此次调查。逾九成市民希望加大处罚力度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并期待新法能进一步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6.
戴霞  王新燕 《前沿》2013,(1):83-85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1条规定了我国涉外合同的冲突规则,但因其条文原则性强,且较以往国内法规定有较大不同,引发了学者关于第41条特征性履行方法地位的争议。其主要表现为“转换观”与“未转换观”两种学者观点间的对立和冲突。综合国内外立法及实践状况,我国合同冲突规则理论应采“转换观”,认为第41条借鉴了国际立法,将特征性履行方法与最密切联系原则之于合同冲突规则体系中的地位进行了转换,并可考虑通过一些细化措施,如制定特征性履行方法一般规则、明确规定最密切联系原则对特征性履行方法的替代、补缺地位并细化其操作方式等途径进一步完善特征性履行方法。  相似文献   

7.
8.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性,我国现行法上采取相关做法减轻对销售者、经营者存在过错及损害与过错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即食品安全诉讼在适用证明责任正置的基础上适用证明责任缓和原则,以此来缓解食品安全诉讼中消费者举证难的困境,但仍无法有效解决食品安全诉讼举证难问题。我国食品安全诉讼证明责任可以在适用举证责任正置与缓和的基础上,适当考量在食品安全诉讼领域设置证明责任倒置规则,具体制度构建可以从限制过错责任适用范围,在特殊类食品安全诉讼领域适用证明责任倒置以及明确适用主体,特殊食品缺陷证明责任倒置主体适用于生产者、销售者两方面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9.
刘静 《观察与思考》2009,(13):16-21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八大菜系鲁、川、粤、苏、湘、闽、徽、浙,犹如天上的星辰颗颗闪耀;烹调方法烧、炸、烤、熘、炖、爆、熏、卤、煎、贴、蒸近百种,演绎出了近万种中餐菜式;而一桌著名的清宫宴席“满汉全席”,120多道菜品尽显中国食文化华丽、气派的天朝风范。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镇城区改扩建项目的上马,以及保障性住房的大面积开工,建筑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了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中。物件脱落、坠落致人损害在司法实践中甚为常见,相关纠纷势必日益增多。《侵权责任法》第85条规定了建筑物等设施及相关物件致人损害时的责任承担规则,诸多学者就其理解与适用有过深入探讨,但仍然存在以下分歧:其一,责任人范围及多数责任人并存时的责任承担关系问题。《侵权责任法》第85条规定的责任人包括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有可能被追偿的其他责任人。管理人如何界定,判例和理论上一直未能达成共识;使用人作为《侵权责任法》在《民法通则》基础上新增的责任主体,如何界定,又如何与管理人相区分;其他责任人只能是被追偿的责任主体还是可以作为直接责任人向受害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上述责任主体并存时的责任承担关系又当如何其二,免责事由问题。根据法律条文的表述,不难看出物件损害责任采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但被告如何证明其无过错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几乎没有被告因直接证明其已尽到相当之注意,没有过错而免除责任的判例,那么,责任人的注意义务应达到何种标准,过错的推定又如何才能被推翻?  相似文献   

11.
《侵权责任法》第32条第2款对被监护人拥有财产情况下的赔偿费用支付作出了安排,然而这一安排并不合理。盲目地、不加区分地适用该款不仅有违法律保护弱者的宗旨,而且会导致《侵权责任法》预防和惩治侵权行为的目的落空。依据经济学外部性分析和事故成本由最低成本防范人承担的风险负担原理,可将该款依据监护人是否尽到监护职责和被监护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状况具体拆分为四种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来的责任分担方式进行重构,以更好地实现监护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和《侵权责任法》预防侵权行为发生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出现工伤的情形越来越多,因此而发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各地方对此问题的处理差别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伤问题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国际法中有关国家主权的规则的列举,结合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第8条的实践进行阐释,详细论证了《反分裂国家法》第8条在国家主权方面的国际法依据;通过对国家主权与反分裂的关系的剖析,说明了规定《反分裂国家法》第8条对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显明意义,是中国政府面对“台独”分裂势力挑衅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草案)》作说明。护照是公民出入国境和在国外旅行、居留时证明国籍和身份的证件。我国现行规范护照申请、  相似文献   

15.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原则不完全适应机动车侵权责任;严格责任原则也并非是合理选择。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应当是过错推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某些规定究竟确立何归责原则并作出相应规定,仍有探讨和修改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监察法》出台以后,侦查程序和监察程序的分野使得监察调查活动收集到的证据材料无法顺利进入到刑事诉讼当中,从而产生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问题。对此,《监察法》第33条第1款明确赋予监察证据进入刑事诉讼的资格,不需要刑事侦查机关重新取证。但相较于《刑事诉讼法》,《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于取证程序的规范要求显得过于粗疏,可以尽快转化和吸收刑事审判的程序标准来出台相应的监察证据细则。对于监察证据的排除规则,应当参考《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在第33条第3款的宽泛规定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更为严格的非法监察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7.
孙倩 《前沿》2012,(24)
社会各界期盼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于2011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44条是对侵权冲突法领域的进一步完善,其在适当吸纳灵活性的同时呈现出鲜明的确定性和实用性特征,但一些缺憾之处毋庸讳言,需要进一步探讨并有待实践予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8.
何小王 《求索》2012,(5):250-251,73
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非过错行为,现行税法中欠缺全面规定,而只规定了因税务机关责任造成未缴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有权在三年内追征税款,不予加收滞纳金。由于税务机关通常不愿主动承认自身责任,以致该条款形同虚设。本文认为,对于税收非过错行为,不应给予行政处罚,也不应加收滞纳金,税法中应当承认税收非过错行为的客观性和多样性,完整规定对税收非过错行为的补税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当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为通过阐释《监察法》之规定,以理顺监、公、检、法之间的规范关系。从《监察法》第4条可知:鉴于监察机关的职权独立与不受干涉,监、公、检、法之间首先形成分工负责的基础架构,进而形成互相配合的运作模式,由此需要达致互相制约的理想状态。在四机关之间规范关系的三维框架中,分工负责的基础架构是互相配合与互相制约的前提,互相配合的运作模式是分工负责与互相制约的实现条件,而互相制约的理想状态是分工负责与互相配合的要旨。  相似文献   

20.
金钧 《前沿》2004,(11):164-165
最高人民法院于 2 0 0 0年 9月颁布施行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6 7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 4 9条作了修改 ,就内容而言 ,该条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从法律适用的等级效力来看 ,该条文却有悖于当前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