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而其中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是两种关键力量。只有充分协调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农民三者的互动关系,发挥好他们在农村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形成良性的政策出台、传接与反馈机制,才能加强农村政策的针对性,切实体现农民的正当利益和要求,真正把政策下放基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主体性是新形势下农民的基本特征,是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基本区别。新型农民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尊重农民民主管理权利。  相似文献   

4.
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强化政府主导,全党全社会的合力联动,更需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新农村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维护者,只有始终相信农民群众,依靠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新农村建设才会有巨大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5.
笔者2009年参加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涉及的问题很多,工作很具体,任务很艰巨.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级党委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需要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需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乡镇党委,基础在农村党支部.只有乡镇党委高度重视,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管理科学,组织到位,才能把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动员和组织起来,有效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就乡镇党委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村党支部是建设新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广大的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全部工作的主体等三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和谐视角下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新农村的文化建设。而要实现新农村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充分调动三种基本力量:党和政府是主导力量,农民是主体力量,市场是推动力量。只有实现这三种力量的有效整合,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均衡、健废发展,才能加速整个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国外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广大农民主体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鉴于此,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促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激发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保护农民的根本权益以及加强农民的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必要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内容、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新农村建设中的深化改革等问题及时探讨和研究,以澄清错误认识,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闫朦 《理论前沿》2007,(18):39-4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阵地在农村,主体是农民,主战场在西部.只有充分了解西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社会心理和社会需求,才能使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真正得民心、合民意,进而激发西部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事业顺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辽宁农业信用贷款由于存在着贷款期限短、贷款难、贷款手续繁琐、贷款利率高等问题,对农民富裕问题构成制约。应该从新农村建设的长期发展需要出发,本着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把农民对贷款的需要作为调整和制定农业信用贷款的出发点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契机。由此,建立起公益性农业贷款,并通过农业信贷把反哺农业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后,全国各地都开始轰轰烈烈地进行新农村建设,一些地方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有很多地方新农村建设的成效都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农民主体地位的缺失。文章在公共政策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黑龙江省A村这个具体村庄泥草房改造政策具体运行过程的实证解读,分析了A村泥草房改造政策取得的成效和问题,及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充分保证农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实现,确保政策的公共性和公正性、农民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地位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任务时强调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从战略高度对农民主体资格进行了明确。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享有者,更应是新农村建设主要承担者和建设者,只有始终相信农民群众,依靠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新农村建设才会有巨大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不是农村城市化,而是农村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在体制和制度上;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政府的责任是引导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振兴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解决农民“知识贫困”问题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力量,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知识贫困”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子,本文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分析农民“知识贫困”的表现及原因,提出解决农民“知识贫困”问题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应从多方面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的科学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这是迅速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治理等一系列问题都对农民科学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观念和落后生产生活方式,才能确保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的前进。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农村改革与发展步履艰难,诸如农业专业化分工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权益受损等问题,都与农民队伍竞争力弱、主体地位不突出密切相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农村管理方式,建立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机制,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理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然而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管理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此,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培养和造就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型农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建立真正属于农民的组织,以保证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本文探讨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建立新农会的意义,并阐述了建立新农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中央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济南市各县(市)区对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努力寻找切合实际、突出实效的工作途径。通过调查,济南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做法主要有:选“好班子”,建“强班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发展农村经济,创新产业模式,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塑造农村新风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民安居乐业;以便民服务为主题,深化农村村落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