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成义 《同舟共进》2012,(10):84-84
湖南江华李成义(退休中学教师)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退休前订阅的都是与业务有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杂志,退休后开始订阅了几种社科、人文刊物,读后总觉得不贴心,看了无益。2010年我在其他杂志上看到《同舟共进》的广告,其中刊登的几篇文章标题,正是我想读的文章,于是立即到邮局订阅了2011年的贵刊。收到《同舟共进》2011年第1、2期后,  相似文献   

2.
同病杂说     
人生在世,难免不被人照顾。可有时候被人照顾,却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我一向认为自己的身体像牛马一样壮实,对一年一度的体检,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总是借口工作忙,能躲就躲,反正不去体检。进入不惑之年,在同事们的劝说下,我勉强参加了2001年的体检。令我想不到的是,怕狼来,这次真的是狼来了。体检结果还没有发到单位,大夫便提前向我发出了健康“警报”:你的病很严重,赶快到医院复查治疗。听到这一讯息,我脸冒汗、心发慌,手也开始哆嗦。次日,便托人到一家医院就诊。抽血,验尿,测血糖,大夫让立即住院治疗。刚到医院“报到”那…  相似文献   

3.
198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北京后海边一个拾垃圾的老妇人,看到一个满头白发、隆鼻、深眼窝的外国老头时,立即走上前,“马大夫,马大夫,您看看我的手?”那个被称为马大夫的人,扶着她的手,戴上眼镜仔细地看了会儿,温和地说:“明天这个时候,你还在这里等我。”第二天老妇人如约而至,马大夫已经等在那里,他手里拿着药膏、纱布,还有一双手套,极其耐心地教老妇人如何涂药,如何用纱布包好,并嘱咐她一定要带手套。同年10月6日,马大夫去世的第三天,当他的家人准备去医院向遗体作最后的告别时,发现那位老太太跪在了家门口……为所有人看病,是马大夫坚守了一生的信念。马大夫的中文名是马海德,他的中国病人称他为“马大夫”,熟悉他的人叫他“马老”或是“老马”,  相似文献   

4.
高兴太早     
高兴太早一男青年将被征入伍,军队医院眼科医生给他做视力检查。青年边接受检查边表白自己是个近视眼。检查完毕,大夫说:“是的,你说得对,是近视眼。”青年听到这句话非常高兴:“尊敬的大夫,那么我可以免服兵役了?”大夫摇摇头说:“不……我写上了‘可参加肉搏战...  相似文献   

5.
伤愈献方     
孔子的学生宰我出便齐国回来.拜见孔子时说:“梁丘据被毒蛇咬伤,一个月后,伤愈上朝。各位大夫都到他家作客,祝贺他伤愈,我也去了。许多大夫都又钻治蛇毒的药方。我对他们说:献方是为了治病,现在梁丘先生的病好了,而诸位先生又来献方,方有什么用呢?想要梁丘大夫再被蛇咬时用它吗?大家坐着沉默大言。我的这些话怎么样?”孔子说:“你说的不对。俗话说‘三折脆为良医’。梁丘先生被蛇咬伤,然后治愈。另。人被蛇咬,必然会问他是怎么治愈的,使用的是什么药方。诸位先生献方,都讲自己的方灵验,想卖出自己旬药方以治别人的病。梁…  相似文献   

6.
来武汉第10天,生活和工作都上了轨道。常规交接班后,正赶上45床要去做CT,因为是危重患者,需要大夫陪同,同组的男大夫没有大码防护服,我就主动要求前去。下了9楼,救护车已等在路边,几分钟后到了CT室。我想扶着她进去,她喘息着说:"不用,你离我远一点。  相似文献   

7.
七年前,因为踢球骨折,我在北医三院做骨折手术。在手术台上,大夫问了一句:“你有什么要求?” 当时,我的回答是:“我会做一个模范患者。这是您的专业,一切听您的。”手术效果非常好。在手术半年后,我回到了北医的大院踢了一场足球,为我做手术的医生也在场。  相似文献   

8.
正5月11日一早,桂林市民李阿姨急匆匆来到桂林市人民医院就诊服务台询问就诊卡的事情。原来,昨晚外地工作的儿子打电话告诉她在网上看到一条信息说,桂林市许多医院的就诊卡准备不能用了。已经60多岁的李阿姨不会上网,听了这个消息后不禁担心起来,自己和老伴有高血压,老伴还患有糖尿病,一不注意又容易生点小病,住院开药都是家常便饭,到时看病可怎么办呢。看到着急的李阿姨,服务台的护士赶紧  相似文献   

9.
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看上去80多岁,是来给拇指拆线的。他急切地对我说,他原本应在一个小时后去找另外一位大夫拆线,但因9点钟他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照顾一下。  相似文献   

10.
正来武汉第10天,生活和工作都上了轨道。常规交接班后,正赶上45床要去做CT,因为是危重患者,需要大夫陪同,同组的男大夫没有大码防护服,我就主动要求前去。下了9楼,救护车已等在路边,几分钟后到了CT室。我想扶着她进去,她喘息着说:"不用,你离我远一点。"我说我穿着防护服没关系,她依然摇头坚持,我只好看着她那么艰难的进了CT室,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从1992年开始,农民罗娃偷过3次牛,每次都被抓住,然后在监狱里治病。“没想到监狱的大夫还给我吃药、打针。几个月下来,我的病竟然好了许多。我当时很高兴,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监狱有规定,像我这样的罪犯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免费治疗。”这是罗娃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2.
水利大夫     
大夫在古代是个官名,和现代人对医生的称呼无关。真要说有点关系,那也是在宋代以后,宋代的医官官阶有"大夫"一级。后来这称呼就渐渐流落民间,人们把救死扶伤的医生称为"大夫"了。我此时说的一个大夫,既是一个官"大夫",也是一个民"大夫"。只不过他这个"大夫"不是治病,而是治水。他就是曾任隋朝谏议大夫的黄鞠。谏议大夫这个官职,从秦代开始设立,专掌论议。不同的朝代根据自身的需要,可立可废,有点随心所欲的样子,完全取决  相似文献   

13.
《春秋》1994,(3)
我曾三访报道王德龙大夫。第一次是在1988年夏天,那时王大夫花去7年时间,研制的治疗中晚癌特效药——中华普陀膏启用不久,但有66位病人已见卓效,在如今每年死于癌症1000多万人的世界上,此消息经中国新闻社发出后,当时立见各国30多家报刊选用了。第二次是在1990年夏天,王德龙大夫发明的普陀膏经过专家鉴定,认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再次向国内外作了报  相似文献   

14.
李:欢迎你来参观我们幼儿园!约翰:非常感谢!园长先生,我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李:只要我能回答的,我尽量回答。约翰:我曾经听说,中国儿童的生活状况很不好,是这样的吗?李:我想这个问题用不着我回答,你可以亲眼看一看,答案不难找到。约翰:你们这里的孩子都很健康、可爱,看样子他们生活得很幸福。李:是这样。约翰:有人说,中国培养了很多“小皇帝”,想听听您的看法。李:在城市里,年轻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家庭给这些孩子太多的爱,使他们有了很多毛病。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ChildrenLeadaHappyLife(Situa…  相似文献   

15.
缅怀我刊的一位先驱者李伯悌本刊名誉总编辑爱泼斯坦李伯悌是本刊最早的编辑兼记者、1951年,周总理建议宋庆龄(孙中山夫人)创办并领导《今日中国》杂志(创刊时称《中国建设》),陈翰笙教授受命筹建工作,招募人员。他立刻想到了当时就职于新华社天津分社的李伯悌...  相似文献   

16.
水滴畅想     
我于1986年走上领导岗位后。一直没有中断订阅的杂志是《现代领导》和《领导科学》。这两份杂志就像老师,一直辅导着我。指引着我,鼓励着我。  相似文献   

17.
前些天,妻子与我正好有时间,两人决定外出旅游。想想旅途可能会沉闷,决定多带些休闲类杂志途中阅读,随看随丢,反正都是杂志社寄赠的。坐上长途列车后,我和妻闲聊了一会儿,就各自翻看起杂志来。这些杂志以前没时间看,现在一篇篇仔细读着,倒也挺有趣的。车上的旅客看到我们如此入神地读着杂志,露出羡慕的眼神。  相似文献   

18.
谈一谈“治癌”弘扬祖国医学攻克“癌症”难关李全国大夫在攻克癌症难关的道路上,潜心钻研二十多年,以中医理论强调恶性肿瘤不单纯是局部病变,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为气滞血瘀,痰湿阻滞、气血痰湿互结、凝滞不化而形成癌肿,其中尤以血瘀为主。中药治癌不仅清除...  相似文献   

19.
谈一谈“治癌”弘扬祖国医学攻克“癌症”难关李全国大夫在攻克癌症难关的道路上,潜心钻研二十多年,以中医理论强调恶性肿瘤不单纯是局部病变,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为气滞血瘀,痰湿阻滞、气血痰湿互结、凝滞不化而形成癌肿,其中尤以血瘀为主。中药治癌不仅清除...  相似文献   

20.
也许是因为他也曾当过新闻记者的缘故,初识李景林局长,就觉得谈话很投机。谈改革,谈哲学,谈历史,李局长声音不高,但却思路清晰,思想敏锐,知识广博。当听完李局长介绍石家庄市人事局近两年着力抓机制建设的改革思路后,职业的敏感不禁使我怦然心动,产生了去石家庄市采访的念头。于是,新年的钟声刚刚敲过,记者便来到了石家庄市,并于某个周六的上午在办公室再次见到了李局长。走进车局长0公室,最吸弓l人目光的是地易后一整面届书架上的满满的书。我们的危题就从谈E丹馆。“我冒的第一本课吁书,就是毛泽乐的《实践论》,是我二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