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球化使各国政治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政党功能的发挥,使得政党不得不进行改革。20世纪后半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价值观念和理论政策也相应受到很大冲击,为适应形势变化,它提出以新中间政策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的探索,以期实现执政与政党建设的双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其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努力紧密相连。人民行动党以统筹经济社会联动发展为执政理念;推行民主与权威相结合的执政方式;大力倡导"精英治国"战略,扩充执政的人才基础;实施从严治党,严厉打击腐败行为,以塑造良好执政形象;积极奉行互利友好的外交战略,优化国际政治环境。中新两国虽然基本国情和社会制度存在差异,但是两国文化相通、渊源深厚,新加坡执政党卓有成效的执政经验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转型与中产阶级的演变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马克思主义的中等阶级理论,决定了早期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伯恩施坦的中等阶层理论是导致德国社会民主党走向改良主义道路的重要因素;二战后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促使德国社会民主党由"阶级党"转变为"人民党";20世纪80年代后,中产阶级的新变化推动德国社会民主党由"纲领党"转变为"选举党".  相似文献   

4.
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爱尔福特纲领》、《哥德斯堡纲领》和《柏林纲领》的内容变化大体反应了德国社民党纲领思想发展的历程。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它的150年的历史中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迎接了新的挑战,在不断变化中,而且正是由于这种变化才保存了自己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5.
美国两党都是百年老党,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也各有一些教训。纵观美国政党政治史,我们可以发现,美国两党“长寿”的“秘诀”是:政党自身改革、体制创新、党内民主扩大、政党领袖常新;政党领袖的远见卓识;党内精英团结、大众的多元、政治的“纯洁”和政策的妥协。美国政党的经验教训对于其他国家的政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福利改革:对德国社会民主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红绿联盟”政府正在实施的福利体制改革方案“2010规划”遭到了普通民众和社民党内部左翼力量的强烈抵制。2004年下半年以来,执政的德国社民党接连经历了大规模的民众反对、党内左翼人士的分裂、地方选举失败等一系列严峻考验。为此,社民党也进行了深刻反思并积极地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德国社会民主党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也是在德国和欧洲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力量。在欧洲联合问题上,德国社会民主党抱持联邦主义和欧洲合众国理想,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成为欧洲一体化的坚定支持者,在推动一体化深化和扩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9.
德国社会民主党给当代德国政治打下深刻烙印,其近160年的历史变迁中经验与教训并存,为观察和研判西方左翼政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样本.目前,该党在政党竞争中持续陷入颓势,表现出支持率下滑、党员队伍萎缩和老龄化等危机症状.从政党竞争的三要素来看,该党的现实困境存在多重根源:从框架条件看,西方民主政治的结构转型削弱了政党作用,重要历史进程加剧政党竞争;从选民需求方看,社会结构变迁导致社会背景趋向多元,价值观变迁导致选举行为日渐复杂;从政党供应方看,该党中间定位不利于凸显纲领特色,调和路线将自身拖入参政困境,派系斗争影响内部团结,领导层缺乏政治威信.为因应时代挑战,该党着力从重拾核心特色、充实纲领内涵、增强组织结构和促进社会参与等方面入手实施改革.  相似文献   

10.
11.
自从2005年大选后与基民盟组成大联合政府以来,社民党的党员不断流失,已经丧失了德国第一大党的地位。同时,社民党的民意支持率持续走低,一直徘徊在30%以下。一个只得到不足1/3民众支持的政党还能称为人民党吗?社民党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它的前景如何,在即将到来的2009年大选中会有怎样的表现?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为我们勾勒出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德国社民党近期在柏林大会上提出了"中间"和"中间政治"的概念,替代了1998年提出的"新中间"和"新中间道路"概念.二者有区别,但又区别不大."中间政治"作出了左转的姿态,但主要是为大选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具有将近60年历史的老牌执政党,自民党既经历了无数的荣耀,也饱尝了失败的痛苦。其50年兴衰成败的执政历史,留给世人太多的思考与启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期的后发型国家,自民党的执政历史无疑对中国共产党把握这个历史机遇期、处理好国内外的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重大启示。首先,党的基本理论既要建立在本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之上,又要与现代民主政治的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加强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是保持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第三,要让广大民众分享经济持续发展的成果和福利,形成一个稳定、富裕的中等收入阶层。第四,不断缩小社会差距,构建一个庞大、稳定的中产阶层。第五,遏制和打击腐败,彻底根除这个危害执政党地位的毒瘤。  相似文献   

14.
作为法国左翼第一大党,法国社会党在当今法国政治生活中拥有毋庸置疑的地位。但社会党的崛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与一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更与社会党自身的组织建设和外部社会关系的调整息息相关。法国社会党执政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要立足本源,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理顺党政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吸收进步的社会思潮,丰富和发展党的理论;推动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5.
1997—2010年,英国工党创造了其历史上最长的连续执政纪录。这一纪录的创立与工党价值观念的调整、组织制度的变革、执政策略的选择息息相关。而2010年工党败选,既有政治钟摆的作用、对手的冲击等原因,但更重要的在于其自身的问题及政策的失误。总结工党执政期间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2021年德国大选中,社会民主党重回联邦议会第一大党的位置.选举环境和选民诉求的变化、社民党在实用主义指导下对选举策略和候选人形象的调整、碎片化的政党格局与联盟党的相对式微所带来的选举机会是该党在此次大选中获得相对多数的结构性原因.虽然社会民主党在此次大选中重回议会多数,但是从选举得票率的有限、组阁谈判中的受限以及意识形态的调整等方面可以看出,该党的重新执政其实只是一个有限的回归.德国新政府成立之后将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社民党的应对和调整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执政能力建设与执政系统的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执政能力是指执政系统的整体能力。执政系统的整体能力关涉党的执政系统的生存和发展 ,关涉执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执政能力的增强依赖于整个执政系统的优化。从政治学的角度看 ,执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执政系统的合法性和科学性。执政能力的增长以执政系统的合法性为基础 ,以提高党的执政系统的科学性为主要增长点。而优化执政系统的主要目标就是不断增强执政系统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柏林代表大会决定,在保持自由、平等、团结互助等基本价值为“我们政策的尺度和指导原则”的条件下,制定新的基本原则纲领。在制定纲领的讨论过程中,关于公正原则的讨论占据了重要地位。自由主义把“平等地进入自由市场的条件,也就是机会平等”作为“实现公正的足够的条件”,而社会民主党却认为,以不是由于自己过失造成的成就差别为衡量标准是“不合法的”。只有当人们力图减少“没有道理的社会不平等”时,平等原则才能在相应的程度上实现。至于自由,社会民主党人认为,20世纪的经验证明,自由必须包含享受那些使自由行动成为可能的社会物品的权利,而教育机会、收入保障、健康保护、社会分享是这些社会公共物品中最重要的。讨论涉及三大基本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民主党人虽然一再强调三者相辅相成,但也承认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而实际上从维利.勃兰特起,他们就把“自由”放在首位,这是他们所认同的制度框架决定的,尽管他们力图在自由的理解上与资产阶级党派、特别是与新自由主义划清界限。这个问题是我们今后研究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价值时应当首先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点,是保持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目标的根本保障。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更应始终将执政有效性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这不仅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外在逻辑,更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必然。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执政有效性,注重执政效能,提高执政效率。  相似文献   

20.
执政方略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执政方略是执政党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执政主题、基本路线和执政策略的总和。执政方略决定着执政党和整个国家长期的工作方向 ,直接决定着执政实践和执政成效。党的执政方略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艰难曲折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 ,执政方略的内容不断完善、不断充实。我们应该从执政方略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性与合法性的角度来思考执政方略的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