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涤非 《红旗文稿》2012,(4):25-28,1
中国联通集团综合部易涤非《对外开放的两种前途》一文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前途。第一种前途,以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繁荣和自主,踏上强国富民的复兴之路。第二种前途,在对外开放中日益丧失自主性,国民经济丧失独立性、自主性,沦为国际垄断资本的附庸。中国的对外开放实践证明,中国走的是第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11,(8):F0003-F0003
抗日战争胜利之的画内外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人类历史的车轮已辗转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思想体系、两种社会制度、两种价值观念的斗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新的格局。国际资产阶级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企图,在有的地区、领域不同程度地得逞。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许多人的思想产生了某些动摇与混乱。认为社会主义已失去了光明的前途,共产主义永远是只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理想,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失去信心。那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否到此搁置,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到底会怎么样?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目前遇到的诸多困难是必然的,是前进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它只是暂时的;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定会出现柳暗花明的生机,其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相似文献   

4.
《党史天地》2009,(6):49-5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时期。蒋介石蓄谋发动新的内战.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成为他在华中发动内战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前后,是中国政治、军事形势剧变时期,也是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时期。处在历史转变时期的国共两党,围绕中国向何处去、建什么国的问题展开了复杂而又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不仅关系着当时国共关系的变化,而且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了解抗战后的政治形势、认识当时的中华民族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严重考验;了解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过程,认识国共两党在历史潮流中的表现;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性质,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夺取这场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一、两个中国命运的决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随即,中国展开了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以蒋介石为首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要从人民手中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使中国成为依靠美帝国主义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代表无产阶级和各族人民的中国共产党,在不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抗战胜利果实的前提下,不惜多次作出让步,努力争取和平,反对内  相似文献   

8.
纪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最好行动,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回顾和总结30年来改革的成绩与缺点、经验与教训.事实雄辩地证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客观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经济改革观,改革过程充满着两种改革观的斗争.两种改革观的较量,已经和正在影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和前途.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05,(4):3-3
2005年4月29日下午3时,一个闪亮史册的时刻出现: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手紧紧握到一起。这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相隔60年的首次握手,是两党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给海峡两岸前途带来春天信息的一个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10.
正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抉择。为了全民族的和平民主团结,毛泽东携周恩来、王若飞等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28日飞抵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为期43天的重庆谈判。谈判期间,作为毛泽东的左右手和亲密伙伴,周恩来除了与国民党代表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谈判外,还亲自安排毛泽东在重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11,(9):F0003-F0003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民主主义中国;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用内战的方式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极力维持专制独裁的反动统治。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22万人向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战争之初的8个月间,我人民解放军歼敌71万余人,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蒋介石速战速决的企图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关头伟人重逢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两种命运和前途的抉择。在历史转折关头,为了争取中国走向光明前途,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中国共产党关于"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的主张。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派代表赴重庆谈判。28日下午,毛泽东和周恩  相似文献   

13.
1920年8月13日、9月16日,远在法国巴黎南郊蒙达尼县城的蔡和森,两次写信给毛泽东,对事关中国前途的几个"大要"问题,谈了他的认识和主张,留下了宝贵的思想精华。两封信的写作背景蔡和森,湖南双峰县人。1895年5月30日生于上海。复姓蔡林,名和仙,字润寰,号泽膺,学名彬,又名和森。1913年秋,蔡和森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该校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  相似文献   

14.
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代表人物是否是林彪,史学界有两种意见:一种说不是,一种说是。说不是的人认为:林彪在井冈山时期对革命前途有过右倾悲观的情绪,但不是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1940年5月9日上午,风和日丽,暖阳怡心。西安军邮办事处迎来了一位气宇轩昂的贵宾。他就是应中华邮政局驻西安第三段军邮总视察林卓午邀请,来此做客的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周恩来对中华邮政员工发表演讲,分析抗战形势和前途,两个小时很快过去。  相似文献   

16.
钱占元 《党建》2009,(11):60-6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内蒙古草原充满各族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喜庆气氛,同时面临着向何处去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国民党反动派为夺取抗战胜利果实,抢占内蒙古的地盘,收买和利用日伪残余势力和少数王公贵族,派遣特务,建立国民党的政权。一些在蒙疆和满洲伪政府任过要职的官僚政客和王公贵族,打起民族自治的旗号,借助苏联红军和苏蒙联军的支持,欺骗渴望民族解放的蒙古族青年,掀起“内外蒙合并”、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已成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时,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历史选择。正如毛泽东所指出:“蒋介石说要‘建国’,今后就是建什么国的斗争。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  相似文献   

18.
在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开幕词中指出:“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31年后的1976年,中国又一次走到了两种中国之命运的决战关头。两种中国之命运和前途,又一次进行了激烈的决战……  相似文献   

19.
<正>1945年8月,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结束,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历史性决战。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的东北,成为国共两党必争之地。9月14日下午,陈云出席了由刘少奇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因情况紧急,会议彻夜进行,直到第二天凌晨作出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的东北中央局,立即赶赴东北开展工作,力争在东北建立根据地。从此,陈云与东北结下了不解之缘。开辟北满根据地东北局成立后,中央先后调集了10万军队  相似文献   

20.
20年前,一场声势浩大的理论讨论席卷中华大地。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还是领袖的决策和指示?这场讨论表面上看起来要解决的是一个理论是非问题,而实际上则是两种世界观、两条思想路线、两种指导方针之间的大论战。这场讨论的结果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无怪乎它一经开展,就吸引了党内外、社会各界众多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