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6,(19)
正"对北京社会治安的印象非常好,公共交通也是很方便的,就是空气质量不那么好,我有不少同学会说,如果北京的空气质量再好些,他们都愿意选择在这里长期生活。北京的竞争很激烈,房租很高的。从生活上说,像天津那样的地方,离北京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虽然发展没有北京那么快,但房租只有北京的一半左右呢。"陈清益,台湾屏东人,是家中第三个孩子,他的大姐现在澳大利亚,二姐现在家中与父母一起生活。大学  相似文献   

2.
<正>当好领导干部必须有志向、有善心、有智慧、有情趣,即努力做"四有"领导干部。一要有志向。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些名言告诉我们,人生要有志向,要有规划。志向包括两个方面:信仰、信心。首先是信仰。信仰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航灯,人没有信仰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信仰就没有发展。人生应该有目标,但每个人的目标都不一样,有近期、远期目标,有单位或个人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张孝萍 《友声》2014,(4):37-38
<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小时候因为战争而被遗弃在异国他乡,却被善良的中国人民养大;他们是如假包换的日本人,却说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他们回到自己的祖国生活,却时刻都记挂着那个中国的家……他们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日本遗孤。日本遗孤,这个名词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可他们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群?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又到底有着怎么离奇的人生和故事?可能大多数人都并不了解。直到2009年11月,一个叫做"日本遗孤感谢中国人民养育之恩"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李保林 《创造》2013,(3):56-57
随着中国30多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据统计,截止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人,占总人口的17%,即每6名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流动人口。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当看着满载希望的民工背着简单的被褥,走南闯北进入他们几代人都一直向往的城市生活的时候;当看着昔日的单位人靠一技之长走出来另立门户的时候,我们猛然醒悟:中国社会终于敲碎了几千年来裹足社会的大门,进入了一个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选择告别土地、单位的社会流动时代。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高贵     
路也 《中国减灾》2011,(6X):61-61
<正>在平静的海平面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领航员。但如果只有阳光而没有阴影,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就不是完整的人生。就拿最幸福的人来说吧——他的幸福是一团纠结的纱线。痛苦和幸福轮番而至,让我们悲喜交集,甚至死亡都让人生更为可爱。人们在生命的严肃时刻,在悲伤与丧亲的阴影下,才最接近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已有二十周年了。这是思想大解放、理论大突破、经济大发展、生活大提高的二十年,每个亲身经历这场变化的中国人都有深切的体会。我是一名生于战乱中,长在红旗下的知识分子。社会的进步和长期的教育都使我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只有共...  相似文献   

7.
在路上     
人生宛如在路上行走 ,但在路上的境界却不一样 ,绝大多数人是“身在路上” ,他们为自己设定的物质性目标到底是有限的 ,最后都难逃恺撒之悲 ;少部分人是“心在路上” ,他们为心灵的自由而生活 ,在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中 ,赋予人类文明以尊严与崇高 ,为人类留下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还有极少极少的人是“神在路上” ,比如孔子 ,比如释迦牟尼 ,这些人留给人类的是他们那化育万物的慈爱 ,熔铸一个民族的精神。“心在路上”与“神在路上”的人生 ,是不能放置世俗标准中加以评判的一种生活在路上@何清涟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已有20周年了,这是思想大解放、理论大突破、经济大发展、生活大提高的20年,每个亲身经历这场变化的中国人都有深切的体会。我是一名生于战乱中、长在红旗下的知识分子,社会的进步和长期的教育都使我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只有共...  相似文献   

9.
人生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不仅有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还有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不仅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问题,还有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的关系问题。人生具有不可逆性,“人生没有草稿”,人生的特点是一次性、不可重复性。所以一个生活于社会并走向成熟的人,在其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人都要经历青年时代,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都有青年。青年总是社会中生机最旺盛、最活跃的部份,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社会的稳定或变迁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哪一个国家、民族和阶级都在关注着青年,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那么,该如何去掌握和引导青年呢? 我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六岁。十五岁到三十岁年  相似文献   

11.
这是美国一个主要的网上职业登记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对年轻人和不安于现状的人的工作态度进行调查时得出的主要结论。在全国3000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和最近毕业的人中,当问及他们的职业目标时,几乎有三分之二的人说,与经济因素相比,他们更重视生活方式。当问及他们最想得到何种福利时,35%的人说“灵活的工作时间”;股票期权列第二,有19%的人选择这一项;排在第三的是两项更贴近人身自由的福利:更多的假期和家居远程工作的能力,各有13%的人选择这两项;有12%的人希望得到更好的医疗计划。只有9%的人最优先考虑一份“高额签约奖金”。对…  相似文献   

12.
<正>我说人生有"火焰",有"秋水",是绚烂和平淡的一个比喻。因为在人的一生中,总是有动,有静;有张,有驰;有执着,有疏放;有绚烂,有平淡。都说"水火不相容"。然而,在人生中的"火"与"水",却能够也往往需要在人们生活中共容和互补。对宽泛的人生如此,对个体生命的人生也如此。试想:一个人在一生中如果总是"火焰"的话,他们不仅会炙热得令人可怕,而且恐怕自己也承受不了。相反,一个人从生到死也不可能都是"秋  相似文献   

13.
张颂华 《前沿》2014,(3):210-211
明末云南遗民文人众多,他们大多数人都创作过山水田园诗,甚至有的是热衷于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本文试从他们创作的山水田园诗人手,通过对诗歌的解读来揭示他们在社会大变迁的夹缝中窘迫的生活状态,探寻他们对立统一的别样人生。  相似文献   

14.
胡坚 《小康》2012,(8):95
"德清现象"的意义正在于它是一种发自民间的道德力量,这种力量源自于老百姓的希望,也就是生活在一个非常和谐的温暖的充满道德的社会的希望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在物质世界的打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物质世界相比较而言,精神世界的打造还有很多不足。早前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就暴露出精神道德建设上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缺乏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善良与温暖。社会只有经济的增长没有精神与道德的确立,人们是不会幸福的。所以,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在这方面,应该说上下都很关注,但是我认为老百姓更加切身地体会到这个问题的重要并给予高度关注。老百姓是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所有的生活氛围和社会状况与他们都是息息相关的,前一  相似文献   

15.
陈进红 《传承》2009,(15):34-35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季羡林  相似文献   

16.
不少学生在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道路时,往往提出能不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自我设计”的问题。我认为,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是很自然的,也是应该进行认真分析、加以正确回答的。青年都面临着走向社会、走向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青年对未来往往都富于幻想,都有对于生活的美好追求。尤其是一些有志的青年,总希望自己能渡过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那么,对自己的人生能不能进行“自我设计”呢?我认为这个问题不能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从总的来说,违背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脱离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主观主义地讲自己人生的“自我设计”,那就是错误的、行不通的,就是需要否定的;但是,如果依据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  相似文献   

17.
这课书,共三个框题:一是“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二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三是“把理想变为现实”。这三个框都有自己的难点,怎样在教学中处理这些难点呢?本文就专门谈谈这个问题。一、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这个框题,要求把什么是理想、理想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理想的作用三点着重讲清楚。根据教材,从理论上并不难讲清楚。但讲完以后,有些学生并不认为一个人必须树立一个崇高的理想,原因是中学生对理想的作用缺乏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多给学生点感性材料,帮助他们懂得: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他才可能开始真正的人生,生活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感悟幸福     
如果您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您思考过幸福的真谛吗?常听有人说:“我太不幸运,我没有……没有……”也常听有人说:“他有……他有……”朋友们,难道别人拥有的幸福,你真的没有吗?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可现在大多数人仍在报怨自己不幸福,那是因为他们缺少发现幸福的双眼。幸福是听到暮晚天际掠过飞鸿的鸣叫;幸福是在月光如水浸漫的庭院中休憩;幸福是看到满坡黄花中迎风少女的笑靥;幸福是领略到杨槐花宛如漠漠飞雪般散落的宁静;幸福是你被雨丝中袅袅升起的红油伞纸所遮避……现实生活中有两类人很难找到幸福。一类是“聪明人”,他们嘲笑幸福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三个人物,他们原来头上都有让人崇仰,使人羡慕的光环,然而,在人生的舞台上轰轰烈烈表演一阵子之后,他们头上的光环没有了,代之的是明晃晃的镣铐。光环和镣铐之间无论如何是不能划等号的。他们当年付出巨大的心血和汗水,一步步奋斗前进赢得耀眼光环的同时,也在一步一步向着明晃晃的镣铐走近。这都源于他们日益膨胀的私欲。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保安》2010,(12):67-68
经验丰富的管理者都能纯熟地运用一些常用的激励技巧,这些激励技巧大多是他们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观察得出的。这里将其做如下整理,以便中层经理们把握、运用。设计未来奖励法。在明确公司的使命和目标前提下,由全体员工共同设计公司的未来,提出设计方案,全体员工都在奖励的对象之中,整项奖励计划都由员工来推动;全体员工不仅每个人都有资格得奖,而且每个人都有资格参与选拔得奖人。实施方案:自由提名、分级筛选、员工投票。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