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赵锦荣 《理论视野》2013,(12):72-74
庄子阐发的人的技艺活动并非着力于对现实层面的人的技能活动的描述,而是为了展示人的自然无为的达道境界。庄子并非断然否定技,他只是反对被机心所裹挟的技。庄子所揭示的技中蕴含的自然无为的达道境界,既是天人合一的生存境界,也是人的自然自由的美的生存意境,表达了庄子对人的本真生存、人的自由的人性化的生存形态的追求,具有超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建新 《理论探讨》2006,4(2):40-43
需要是有意识的自由的自觉的概念,是人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体现了人作为“类”的社会性。人的活动是实现和满足人的需要的基本途径,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成为推动人的活动的持久力量,这样,人的需要与人的活动之间就构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人的需要不断产生并通过人的活动不断满足而得以逐步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应注重在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和人的活动的全面性展现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创造的工业文明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成果。马克思以工业为实践的核心概念说明感性的人的活动,分别从一般意义和特殊意义上阐发了工业作为实践概念的内涵。在一般意义上,工业是以感性的、异己的、有用的对象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人的对象化的本质力量,是人的文化创造活动;在特殊意义上,工业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历史运动,它从两个方面给予人的本质以历史的形式:一个方面是以它的有用的对象形式赋予人的本质以经济的形式,使经济的形式、经济的活动成为人的本质的表达和自我实现的基础;另一个方面是以资本的形式完成对人的统治。在阐发工业的一般意义时,马克思以异化劳动和异化劳动的扬弃说明人的本质创造的辩证过程,彰显了唯物史观的文化品格;在阐发工业的特殊意义时,马克思提出了两个批判原则,即资本的批判原则和道德的批判原则,彰显了唯物史观的批判品格。因此,对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我们既不能在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框架中,更不能回到前资本主义的传统文化的框架中去理解,而只能联系现代工业的变革,从历史科学传统的继承与变革的角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4.
高洁 《学理论》2011,(26):20-21
人的存在方式,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的存在方式,就是指人的现实生活的表现样式,是人表现和实现现实生活的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形式。人的存在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具体说,人的存在的确定性主要是指人的存在方式的自然性、既成性和现实性;而人的存在的不确定性则表现在人的存在方式的社会性、创造性以及可能性。通过对人的存在方式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探讨在复杂或风险的社会中人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宇宙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宇宙的根本是(道),道就是说宇宙完全是自我当然的存在;宇宙不是一是的具体的有限的别扭的存在,宇宙也不是有人格化的上帝创造的存在,宇宙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逻辑构成体,宇宙的各个侧面是完全变通的;宇宙的本质是浑然的,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宇宙是没有形态的.所以,宇宙是没有特征的,是完全朴素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经济的发展与人的自身发展的关系。指出经济的发展应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经济发展中衍生的契约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契约观念,对人的独立主体意识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中国的经济关系全面走向契约化。契约化的市场经济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面临着人的异化的考验。只有坚持制度的完善,坚持对经济正义的不懈追求,才能最终实现经济的发展与人的自身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制度有效性理论论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是制度有效性理论的论纲。制度有效性问题是制度理论的核心问题。制度的有效性是相对的、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永恒的。影响制度有效性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制度的来源、制度人性化的程度、制度结构健全的程度、制度自我实施的能力、制度的性质、制度的公平性、制度的简明性、制度的灵活性等;影响制度有效性的外在因素主要有制度与相关制度的相容度、制度与制度环境的契合度、制度的执行方式等。影响制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代偿和相互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以冷嘲热讽的语言利剑剥开资本剥削的秘密,以异常激烈的批判精神痛斥资本主义的罪恶,以理性的激情掩埋资本逻辑的恶果,以正义的呐喊凝聚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处勾勒了共产主义的正义王国,他给世人留下的是正义的伟岸形象。"塔克-伍德命题"把正义牢牢地系在生产方式的根基上,强调资本主义的法权关系和剥削关系是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因而是正义的。这给充满正义能量的马克思蒙上了厚厚的面纱,把作为正义倡导者的马克思的通常形象掩盖在了主张"剥削正义"的虚幻的假象里。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正义评判是在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的语境中进行的。只有从事实与价值、解构与建构的双重逻辑和语境中审视马克思的正义批判,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塔克-伍德命题"的理论困局,还原马克思的正义形象。  相似文献   

9.
公共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的核心冲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人力资源绩效评估面临着理论和实践的巨大反差。评估实践中的困境与评估自身存在的核心冲突是紧密相关的 ,即评估的绝对意义与评估的虚化趋势的反差 ;评估区分功能和评估结果的模糊性的冲突 ;评估的理性价值与评估的主观倾向的矛盾 ;评估的效率价值与公平取向的冲突 ;评估的个体方式与团队工作环境的摩擦 ;公共人事管理制度的新趋势对传统评估体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先进性,有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进性之分。党员个体的先进性与党的整体的先进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党员个体的先进性,根本上取决于党的整体的先进性。同时,党的整体的先进性,又要以党员个体的先进性作为基础。一个党,只有整体上是先进的,才能保证党员个体的先进性。党的整体的先进性,集中表现在党的性质和特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人特有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并且总是在人的意识参与指导下进行的。意识的作用表现出人的能动性 ,实践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由于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 ,是外在于人的 ,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受动的过程。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 ,不但要看到人的能动性 ,也要看到人的受动性。这样才能对实践的过程做出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语境中,中国哲学的理论知识和文化底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沟通与彼此内容的丰富成为发展出属于中国特色哲学的重要途径。而老子的"道"中所引伸出的人性观、价值观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内容的丰富、价值观的选择以及如何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积极的发展自己的人生等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老子的"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之间的对话是可能的和现实的,并将对当代人们的价值观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天民 《理论探讨》2005,4(5):42-45
马克思的伦理批判与其伦理追求是统一的,马克思的伦理思想间接映现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映现着马克思所追求的制度伦理,即对人的自由的自我创造予以充分地制度保障的伦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批判映现着马克思所憧憬的生产伦理,即使人的自由的自我创造获得现实的实践方式的伦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人际关系的批判映现着马克思所倡导的人际关系伦理,即体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关系的伦理.  相似文献   

14.
现今基础教育之所以呈现复杂而艰难的特征,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在于特殊的国情所构成的矛盾的对立性。一、心态的开放与体制的尴尬无疑,20世纪末的中国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迎向世界,全方位的心态开放已不言而喻,与世界平等对话的直接结果,导致现代生活的快速与多变,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的发展与利益的获得。然而在这样一个广阔而深远的历史背景下,作为文化传播的基本手段之一的基础教育,又是怎样的呢?1传统的教育体制在以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愈来愈感到自己的尴尬。不言而喻,科技对生产力的作用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的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一切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尺度和标志。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对于重新审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确立社会发展阶段和小康社会中人的发展目标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把握执政方位与掌握执政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春 《理论探讨》2005,(5):133-134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执政方位与党的执政方略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党的执政方位既有国际国内的“方位”,也有肩负的历史使命的方位。党的执政方位决定党的执政方略。只有准确地把握党所处的执政方位,才能更好地了解党中央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执政方略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回望党走过的从艰难通向辉煌的历程,党的初心最面对群众接地气的,是通过党的主要领导人体现的,可以通过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活动来解析党的初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利从来都不是天赋的、抽象的、个体的,而是具体的、整体的、现实的,是由社会的物质经济条件决定的,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权利只是在人类尚未以社会整体的形式摆脱自然的束缚的条件下的产物,是特定社会经济关系下实践着的人们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人学是关于人的哲学的追问,是对人的本质、人性以及人的生命、命运等等的最高层次的探讨;由此而成为一切有关人的具体科学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就是对人的改造、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对不断发展的新人的培育和造就的社会实践活动.响应人学的精神,走向现代中国公民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革命党与执政党到底有什么区别?这是我们正确认识革命党与执政党问题,以执政党思维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逻辑起点。区别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四个维度是:党政关系的维度、党法关系的维度、党群关系的维度和党内关系的维度。从党政关系的维度看,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区别在于与政权的关系不同、与政治体制的关系不同、与政府的关系不同、党的政治任务的不同、作用于政权和政治体制的方式不同。从党法关系的维度看,区别在于法律地位不同、对法统的态度和行为不同、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不同、对法的重视程度不同。从党群关系的维度看,区别在于群众概念的外延不同、脱离群众的危险程度不同、分析群众的方法论不同、判断群众政治上先进落后的标准不同。从党内关系的维度看,区别在于对党员和干部的要求不同、党内的领导方式不同、党的建设方式的不同、党的活动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