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爱国主义与近代爱国主义王卫平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永恒的教育主题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民族的振兴、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奋斗。今天研究爱国主义,有必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不同的时代内涵,从而更好地把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一、传统爱国...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加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要求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红线,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要在全体人民中,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坚持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C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和造就一代“四有”新人。他指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L国孩子)…  相似文献   

3.
《政策》2009,(8):49-50
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促进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的强大精神支柱 核心提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爱国主义的理想是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得以实现的。在和平年代,爱国主义又有新的内涵和要求,这也要求我们能与时俱进地实现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但重点是广大青少年,这是《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基本精神。因为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跨世纪的接班人,能否把他们培养教育成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大事。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家庭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在青少年中…  相似文献   

6.
赵可铭 《精神文明导刊》2005,(11):31-31,34-35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高瞻远瞩,气势磅礴,情理交融,振奋人心,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教材,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开拓进取提供强大精神支柱,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7.
刘勋昌 《前沿》2010,(6):188-190
加强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我国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举措。在民族地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各民族大团结观念深入人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分裂破坏活动,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当前,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是民族知识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国家民族政策教育、国家民族法律法规教育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8.
《统一论坛》2011,(4):5-10
100年前,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华民族史册上,辛亥革命的光辉永存!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辛亥革命缘起于民族振兴的需要,促进了民族危机意识、救亡图存意识、民主共和意识的积聚和爆发,促进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从此,爱国革命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争取民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围绕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内容,并对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重要部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从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担当,到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志向;从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到罗阳"用生命擎起舰载机起飞"的壮举,爱国主义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作为爱国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邓小平同志把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视作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而在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方面,邓小平同志又反复阐述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今年三月,  相似文献   

11.
朱庆葆 《群众》2012,(3):75-77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要不断成为培育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课堂。因此,更加准确地体会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更加...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经济学院郭根荣、李建平在来稿中提出,网络时代我国理想信念教育措施应有六个方面的创新,即:(一)创新教育内容。一是开展网上“两课”教学,使网络成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渠道。二是利用网络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人民群众中形成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形成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信念。三是在网络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决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文化侵蚀”,让中华民族古老而璀璨的…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依据中国的国情,根据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以两个内容为主:一是用中华民族的历史对青少年进行正反对比教育,使他们正确对待光荣与耻辱并存的过去,投身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大业。历史是一笔财富。一个国家的历史,凝结着本民族科技、文化、思想的精化,也凝结着屈辱、落后、挨打的血泪。置身其中,每个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中国人,都会产生心灵的震撼和激情的升腾,并进而生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正反对比教育,以其鲜明的内容及其对人们心灵所产生的特有的震动,效果是其他方式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对爱国主义精神作了深刻的阐述,内容十分丰富。江泽民同志从四个方面作了概括。即关于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论述;关于维护国权、国格的重要论述;关于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的重要论述;关于中华民族要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为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我们都必须认真学习,全面领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部队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刘亚捷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鼓舞、激励着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生存、发展而前仆后继,奋斗不息。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发扬爱国...  相似文献   

16.
正鄂政发[2018]7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凝聚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多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  相似文献   

17.
黄相怀 《群众》2024,(2):43-44
<正>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从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的战略考量看,本法的通过意义重大,这是关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一件大事,也是关乎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的一件大事。值得关注的是本法提出了这样的表述“:国家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壮大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凝结和积淀而成的优秀成果,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与结晶。千百年来,它推动和支撑着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为人类文明史书写并增添了伟大而壮丽的篇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民族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振奋民心,凝聚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而伟大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7页)他又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称之为中国人民“真正的雄心壮志”.那么,靠什么样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去实现“雄心壮志”呢?靠什么去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呢?本文试就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略述管窥之见.一、爱国主义传统铸就了民族凝聚力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在世界上最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由古至令,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一脉相承,形成了一种优良的历史传统.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当今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所以,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爱国主义传统密切相关,也可以说它缘于爱国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20.
在对初一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中,怎样让他们正确理解现阶段热爱祖国,就是热爱社会主义,就是“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即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这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个必须解决的难题。爱国主义无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还是在今天,都是一种极其广泛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魂,也是我们施以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我们的任务是要使爱社会主义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