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放的程度必须对等,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措施必须完善中国银监会不久前发布的《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取消了对外资控股中国银行的比例限制。这一方案引起不小的争议。银监会2006年1月第2号令,规定新建股份制银行必须有外资参股。这一条  相似文献   

2.
信息博览     
《侨园》2002,(4)
中国欢迎国外教育机构与中国合作办学据了解,目前在中国的2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已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657所,对于在中国进行的中外合作办学,国家教育部曾出台过相应的政策予以规范和鼓励,这反映出中国政府在人世后对教育事业的政策和导向。国家教育部官员表示,中国欢迎国外优秀的教育机构与中国合作办学。首家外资控股码头公司获批准最近,厦门象屿保税区惠建码头有限公司经营海上国际集装箱港口装卸、仓储和中转业务已获交通部批准。这是国内第一家外资控股的中外合资码头公司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外资并购国企草案将出台国家经贸委领导最近指出,国有企业并购破产工作将进一步推进,跨国公司并购中国国企的政策草案已经拟定,正式文件即将形成。经贸委负责人指出,要修改关于公司转投资限制的规定,还有就是要使国有股转让和外资收购规则合理化。逐步放宽对外资持股比例的限  相似文献   

3.
如果外资大规模控股国内骨干企业,将从根本上扼制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和长远发展随着国企改革重组的推进,我国部分骨干企业开始在对外合资合作中失去中方控股权,并由此导致企业丧失自主创新的决策权和主动权,一些企业的自主创新甚至受到外方控股的严格约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流通领域的逐步对外开放,外资开始进入零售业。虽然国家对外资进入零售业的规模和数量都有严格的限制,然而外资零售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经营管理上的优势,一开始就以咄咄逼人的态势,欲占领中国的零售业市场。外资零售业虽然还没有给我国的零售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但它至少对国内零售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如果国内零售业不就此进行深思,深化改革,谋求创新,提高与外商的竞争力,那么随着零售业开放程度的扩大和加深以及外资零售业的大举进入,这种压力就会变成冲击力,冲击和压垮国内零售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据国家有关部门透露,在中国利用外资加速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十几年前制定的外资政策已难以适应当今需要,特别是近年来各地不加限制地引进外资,外商收购中国国有企业之风渐起,国内企业与三资企业竞争条件不平等等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此,国家将召开外资工作会议,调整和完善利用外资的政策,以保障外商的“国民待遇”,促进国内利用外资项目的顺利进行。目前,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外资在中国已开始进入房地产业、商业零售、金融、保险、铁路、民航运输等行业,进来的外资已由产业资本发展到金融资本。与此同时,很多问题亦随之产生,这些问题包括:第一是外商收购、控股中国国  相似文献   

6.
《侨园》1995,(1)
据国家有关部门透露,我国近期将举行“全国外资工作会议”,全面回顾现行的外资政策并进行调整,以整顿目前各地不加限制地引进外资的做法,改善国内企  相似文献   

7.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外资的飞速进入,中国在利用外资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集中表现在“卖牌合资”的并购和外资垄断控股两个方面。于是,外资“入侵”一词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取代了外资进入。专家们提出疑问:是利用外资?还是被外资利用?这已经严重困扰着扩大利用外资,影响着利用外资的质量,进而有可能发展到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黄玫  白冰 《瞭望》2006,(48)
限制外资炒楼的政策对资金实力雄厚的外资影响不大,今年以来加速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方式亦日益多元《陈望》新闻周刊日前在广州、香港调研时了解到,《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等政策出台以来,外资经历一段观望期后,并未放缓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步伐。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中国房市仍是投资者感兴趣的地区,外资基金实力雄厚,限制外资炒楼的政策对其影响不大。目前,外资进入中国房地  相似文献   

9.
1、我国特区的经济性质是什么?第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特区的经济性质基本上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其理由是:在特区中比重较大的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即同我国合作的外资或侨资企业,至于外资或侨资的独资经营,由于其活动受到特区政府的管理和限制,因而也具有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这就使我国的特区经济带有两重性:它既不完全等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完全等同于内地性的社会主义,而是在无产阶级国家监督、调节下的有限制的资本主义,即列宁所说的国家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国家的命脉,金融安全对国计民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保护措施脆弱,更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把金融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首位。发达国家严防外资涉足金融业为了防止重要的金融资源旁落他国。美、日、英、印等国家为了捍卫本国利益,都对外资入股其银行业控制甚严,未曾有一个法制严格的发达国家有过对外资控股本国银行采取大开绿灯的政策优惠。  相似文献   

11.
外资引进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股市对“入世”的反应过于简单化转轨时期我国资本项目外汇如何管理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 来,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 增长迅速,我国已连续数年为世界第二大外资引人国,引资数量仅次于美国。虽然来自周边国家的引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随着加入WTO进程的加快以及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和体制方面的推进,我国独特的大国优势和市场吸引力仍将对外资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十五”期间我国的外资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大量外资的引人,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国内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对我国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拓展,跨国并购浪潮愈演愈烈,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等多方面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当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引进外资,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经济利益的获得与国家安全的保障之间架构一个平衡点。为此,我国针对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安全,建立了以“联席会议”为审查机构的安全审查机制,对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安全审查相关方面予以了规定,此外,还亟需针对我国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予以探讨.同时结合美国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对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以促进外资并购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外商投资国。随着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取消其商品内销的种种限制,许多国货名牌纷纷被外商收购、控股,外国投资者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与占有,使国内工业企业面临着从未有过的竞争与威胁。由此,引发了去年底尤其今年以来一场激烈的“外资争论”。这场争论被海外舆论界认为是中国继“特区之争”、“国企之争”之后的第三次大争论。 在争论中形成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外资的大量涌入己经或正在冲垮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吸引外资应该“悠着点”。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引进外资是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资金缺乏的供给手段,开放市场是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外资保险公司开设新机构已不再受地域和数量的限制,经营范围的限制也取消。与这些规定相伴的是,外资保险公司纷纷展开扩张行动,导致保险人才争夺进入白热化时段。因此抢先争夺有限的人才成为保险公司积极均衡、跨越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纳了大量的外资,使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增长。同时,利用外商投资对于促进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促进我国经济国际化,对于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外商投资促进了我国的市场化改革 1.外资给我国带来了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企业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生产仍按照上级的计划进行,而不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去进行。企业之间缺乏竞争,产品经常是几十年不变,品种单一。外资的介入,逐步使我国企业更新了观念,生产经营开始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在同外商投资企业的…  相似文献   

16.
论对外开放条件下民族工业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外开放进入90年代,进入我国的外资主体已大多是国外跨国大集团,外资企业投资目标正开始向占领产业领域转移。到1996年,面对外资的强大攻势,产业安全与保护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热门问题。如何对待民族工业,已成为确立正确的外资导入思路,并...  相似文献   

17.
预计今年我国出口增长可超过10%,进口增长在10%左右,贸易顺差约为250亿美元 我国实际到位外资金额将比去年有明显回升,大体可恢复到1998年水平,约450亿美元 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外资形 势一改去年以来的低沉徘徊 局面,尤其是外贸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人们当初的预期。究竟今年我国的外贸外资增长潜力有多大,需要做新的分析。外贸:超常增长出有因全年可望增长一成 今年开春,我国进出口贸易一路凯歌,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98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其中,出口 517亿美元,增长39%;…  相似文献   

18.
姜微 《瞭望》2007,(Z1)
屡屡突破政策限制,在各地违规加紧开设独资或控股新厂;而政府部门不仅未予严格监管,反而在酝酿取消对外国牌号碳酸饮料“限制类”产业指导目录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引导外资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老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兴办出口型企业。”本文拟根据这一精神,就加强外商投资产业导向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加强外商投资产业导向的必要性80年代前期,我国就制定了利用外资的产业政策,对鼓励、限制、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和项目作了明确规定。但当时外商来华投资规模较小,产业选择余地不大。现在看来,当时制定的有关产业政策还欠完善,其实施结果似乎不太理想。据统计,目前我国外资企业户数中的用.4%,利用外…  相似文献   

20.
论外资准入阶段国民待遇与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永梅 《理论导刊》2005,36(9):12-14
国际投资自由化要求给予外资宽松的投资准入环境,给外资以国民待遇。国民待遇、尤其是准入阶段国民待遇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投资条约的普遍条款。在投资自由化的国际趋势下,我国应慎重对待外资准入阶段的国民待遇,制定统一的内外资投资待遇标准,取消目前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实行产业自由化政策,外资政策和法律应建立在对外资的引进和保护与维护我国的外资管辖权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