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新,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突破,而且对世界历史时代的人类文明形态作出了积极贡献。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相比较,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在所有制、经济运行机制和国家治理体系等基本制度层面,而且在社会信念和社会结构层面,形成了“一体”与“多元”相结合、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包容性的社会主义新模式。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相比较,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继续保持国家政权对经济社会的主导性影响,另一方面则在行政性官僚控制与经济自组织成长的张力中形成了动态的平衡,形成了在经济绩效和发展效率上超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模式。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时代“人类文明形态”的论述为参照系,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在于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现代文明道路;其中所包含的非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政权结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指向一条克服现代化“负效应”、规避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内在对抗性的人类文明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冯旺舟 《学理论》2024,(1):24-27
“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围绕“超越资本主义”的理论主题“,政治马克思主义”构建了“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在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新社会运动和当代西方左派思潮的兴起的背景下产生的。“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理论资源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近代西方学者的财产理论、当代西方左派学者的现代性思想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围绕资本主义起源、全球化、民族国家和国际关系、超越资本主义等问题展开了论述,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这有助于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也对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路不是泛指“中国的道路”,不是泛泛地谈论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现代化道路,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而是特指改革开放以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的实质在于探索后发国家如何现代化的问题,即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道路.中国道路的深层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关系学说、社会基本矛盾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学说、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运用和体现.它的意义在于,一是突破现代化只能走西方化或美国化道路的偏狭之见,破除了现代化只能移植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和民主制度模式的思想障碍,彰显了不同于西方的多样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结合本国实际实现现代化的样本;二是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现实可能性,这种复兴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是寻求世界霸权;三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有力驳斥了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共产主义的目标追求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历史与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端,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桎梏,更新了社会主义的实现方式,为广大后发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解放。已经初步构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丰富了现代性的内涵,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扩大要求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受到阻碍、生产社会化不能进展也要求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落后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图式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深刻领会和落实这一论述的精神,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重要意义。一、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具有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处时代的背景1科学技术发…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一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当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体系发生的一些新变化,向这条规律(或者说整个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一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没有一个变成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相对稳定发展;二是社会主义运动在前进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局部地区出现了倒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产生怀疑和动摇;国外一些敌  相似文献   

8.
林爽 《理论探索》2011,(4):37-39
世界体系理论在深入批判现代化理论和社会科学传统范式的基础上,把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探究与对资本主义本身的批判结合起来,并倡导一体化学科方法来重建平等自由的世界秩序。同时,它也是一种态度和立场,是一种作为道德上和政治上的抗议而存在的价值诉求。作为历史导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它为深入探讨当代社会发展问题和全面认识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思路,也为全球化语境下探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生态社会主义是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它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其理论虽然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成熟,但它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论,探索了走向绿色社会的途径,从而对社会主义国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具有积极意义,为我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平衡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重新强调和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发展进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在重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内涵深刻.意味深长,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一、科学地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的新课题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既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抄来的,也不是从别国模式中搬出来的,它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依据国情,通过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进行全面认识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最科学的概括,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生活于19世纪资本主义上升时代,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研究是以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比较发达的英国和法国为典型展开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整个一生中,在提出两个必然的基础上,思索未来的社会主义将在哪里突破时,把注意力和着眼点始终放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曾经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西欧北美那些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进程彰显着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历史性嬗变,同“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具有深刻内在一致性,其道路走向反映着世界历史的发展指向与现实形态。中国现代化运动被动启发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全球扩张,最终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主动选择、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且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世界历史自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成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辩证融通、双向互动,是由相对落后国家开辟的现代化新道路,革除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魅影的“绝对统治”,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可靠性,表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路标,为有效解决世界历史的新挑战和全球化发展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董海浪  谭林  王慧 《学理论》2011,(2):62-6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1],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围绕如何将中国由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农业国,争取在尽可能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历史课题,毛泽东在批判吸收、综合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两种模式、两条道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论述、观点和主张,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具有独特的生成逻辑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场景中,在人类探索实现现代化的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唐纯良  翟志 《理论探讨》2001,3(3):17-19
现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特点是一系列落后或相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不以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为条件 ,首先胜利和发展并且进行着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伟大实践。这是新的时代课题 ,是马克思时代未提出的、更是未解决的课题。俄国十月革命本来是比较落后国家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 ,斯大林接班后没有解决好这个课题 ,是导致苏联崩溃的决定性的内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独创性的新民主主义论继承发展的新飞跃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独创性的理论地位。它纠正了过渡时期短暂论、“苏联模式”和单纯解决所有制等错误 ,把马克思主义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又享用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变为现实 ,并以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 ,为当代社会主义运动树立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通过跨越资本主义发展进程而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这一跨越理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探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越发展成为新中国70年来社会发展的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跨越的基础上,更要实现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生产力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孙国志 《学理论》2009,(30):53-55
社会主义,可以分为“理想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自从诞生社会主义国家以来,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其最大特点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通过苏联模式的现代化的挫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功,可以看出现实社会主义是落后国家现代化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两制关系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会;从共处论、交往论到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论;从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到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发展社会主义;从各种社会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到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等,既体现了不同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理论思维和价值取向,又指导了不同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处理两制关系的具体实践。认真总结和反思其理论与实践的正确与失误,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全球化条件下两制关系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若问:社会主义民主的对立面为何物? 许多人会不约而同地回答:资本主义民主。这种似是而非的论点,在相当长的时期望迷惑了许多人,给我们的民主建设带来了不应有的失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是建立在推翻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理所当然地,社会主义民主是在打碎资本主义民主的基础上建立的高于资本主义的民主。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民主对资本主义民主的否定。可历史的进程并不象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预见的那样,社会主义革命并未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国家发生,却多半是在资本主义还比较脆弱的封建的国家爆发,如俄国、中国和一些东欧国家。无疑,社会主义民主要比资本主义民主先进得多。同样无疑的是,资本主义民主要比封建主义专制先进得多。资本主义革命首先是民主革命,是对封建主专制的猛烈冲击和粉碎。资本  相似文献   

19.
张敏 《理论导刊》2015,(3):45-47
当代西方国家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上层建筑的改进,使经济得以继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但这不是资本主义永恒性的象征,而是社会主义因素持续增长、最终必然胜利的预示;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验证。在全球经济重大变革的过程中,与其说西方国家自我肯定的成分在增加,不如说是自我否定的因素在成长,社会主义的条件在实践中逐步在形成。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4)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治理结构性因素和治理构建的策略选择具有密切关联,不同治理研究范式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解及相应的策略选择大相径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需要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中尤其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治理研究范式进行理解和创新。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促使国家、市场和社会制度的重构,从而形成以政党为中心的国家、市场、社会共同构成的多中心公共治理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