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脑干损伤致死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ET-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ET-1的表达在脑干损伤的分子病理学改变并探讨对脑干损伤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方法 筛选本中心提供的不同时间急性脑干损伤死亡的脑标本15例及非颅脑损伤死亡标本5例,HE染色常规观察各部位脑组织的显微形态改变之后,用检测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胶质细胞GFAP和ET-1的表达,研究其病理变化。结果 生前急性脑干损伤部位GFAP阳性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形态变大,存在ET-1的表达。结论 上述系列病理变化对于法医实践中急性脑干损伤的死后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鼠急性脑干损伤致死后脑干组织细胞色素C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含量测定在脑干损伤死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重物自由落体造成的大鼠急性脑干损伤模型,通过酶联免疫(ELISA)的方法,检测脑干损伤致死大鼠与非脑干损伤致死大鼠脑干组织细胞胞浆细胞色素C含量。结果急性脑干损伤组神经元细胞胞浆细胞色素C的含量(8.276±0.425)较非脑干损伤组(2.002±0.514)为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干组织细胞色素C含量测定对急性脑干损伤的死后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tat1是否参与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应用自由落体撞击模型复制大鼠DAI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打击后不同时间组(6、12、24、48、72h,5d和10d)。采用HE染色和镀银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用流式细胞检测脑组织中脑细胞的凋亡率,RT-PCR法测定脑组织中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组织中不同脑区727位丝氨酸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Phospho-Ser727 Stat1)的表达情况。结果DAI后HE染色未见脑挫裂伤,镀银染色可见神经轴索扭曲肿胀,个别断端膨大形成轴缩球;损伤组脑细胞的凋亡率和脑组织中bax和bcl-2 cDNA扩增产物的比值24h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不同脑区Phospho-Ser727 Stat1表达升高,24h达峰后下降,至10d较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阳性细胞主要是神经元,在不同脑区也有一定量的神经胶质细胞阳性表达。脑组织中Phospho-Ser727 Stat1表达变化与bax和bcl-2的cDNA扩增产物比值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21。结论大鼠DAI后Stat1的激活和损伤后脑细胞的凋亡有关,应与损伤后二次打击有关。  相似文献   

4.
热休克蛋白70对大鼠脑干损伤诊断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脑干在受到创伤后作为降解异常蛋白的分子伴侣(molecularchaperones)之一的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法对Wistar大鼠脑干针刺损伤模型的HSP70在损伤前及损伤后1、3、6、12、24小时的中枢神经各区的表达数量、分布变化进行检测。在针刺后1小时脑组织HE染色尚无明显特异性改变的情况下,大脑及小脑内HSP7免疫活性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显著增加,在损伤灶局部周围出现HSP7I免疫活性阳性神经元细胞增多,伤后3小时该处HSP7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多于伤前及同一时间点的其它处脑组织,伤后24小时HSP7阳性细胞依然广泛存在。脑干的外伤性损伤可导致脑组织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脑干局部HSP70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可作为脑干损伤定位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干损伤早期延脑网状结构的超微病理变化。方法 将实验大鼠分为创伤组和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机械性脑干损伤早期(10min,0 .5h,1h ,3h) 延脑网状结构的超微病理变化。结果 脑干损伤10min 即可见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 NF) 排列紊乱、疏密不均,NF 臂的缺失,髓鞘层面分离,轴膜内皱,与髓鞘间形成空隙,微血管周围基质密度降低以及线粒体肿胀等超微病变。脑干伤后存活时间延长,上述病变更为显著。本文就上述超微病变的形成机制及病理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结论 脑干机械性损伤能够明显引起延脑网状结构的超微病理学变化,并增加个体快速死亡和免疫组化染色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6.
大鼠闭合性脑损伤酯化银和白蛋白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Yu XJ  Xiao F  Wu JW  Wu MY 《法医学杂志》2001,17(2):69-73,76
目的 研究闭合性脑损伤立即死亡和伤后 15min至 5天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应用 HE染色法观察闭合性脑损伤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伤后立即死亡组大鼠脑干、大脑和小脑大量神经元表现为皱缩 (Ⅰ型变 )和肿胀 (Ⅱ型变 ),脑干大片神经纤维波浪样变形;伤后 2~ 8h,出现神经元水肿和轴索肿胀明显;伤后 8~ 24h,出现轴索收缩球。之后,Ⅰ型变、Ⅱ型变和收缩球随存活时间延长而增多加重。伤后 4~ 5天,组织水肿减轻或消失,收缩球仍存在。酯化银染色观察,各种损伤性改变均较 H.E.染色更清晰。 ABC法,血浆 Al随伤后时间延长,从血管周围逐渐向周围扩散,并进入损伤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结论 脑震荡性损伤改变呈冲击性、对冲性和向心性分布。  相似文献   

7.
(期:页)细胞凋亡 部分心血管疾病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57 大鼠缺02高c02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6:326 大鼠急性脑干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和轴突的变化……6:329死因鉴定 实验性兔羊水栓塞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的含量变化 …………………………………………………………1:3死(伤)亡时间推断 大鼠尸僵发展过程中肌节长度的变化及其长度测定 …………………………………………………………1:7人体皮肤创伤组织细胞因子表达的时间相关性……增:8大鼠骨骼肌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干神经丝蛋白的定量分析对短时间内死亡的原发性脑干损伤鉴定的法医学意义。方法14例原发性脑干损伤者的脑干标本(损伤组)和15例脑外疾病死亡者的脑干标本(对照组),分别取中脑、脑桥及延脑组织,作NF广谱免疫组化染色,用OPTIMAS 6.0系统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脑干的神经丝蛋白表达,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处理。结果中脑、脑桥、延脑的N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4±23.62(对照组45.17±17.95),65.94±14.61(对照组42.99±24.12)和83.30±26.66(对照组53.50±28.14),损伤组与对照组的NF阳性物含量在中脑、脑桥及延脑等3个部位中均有显著差异,P〈0.001或〈0.01。结论定量分析人脑干神经丝蛋白的含量变化,超出常人数量对鉴定早期原发性脑干损伤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震荡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变化,探讨脑震荡后继发性脑损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震荡模型,Weil氏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光化学分析方法检测脑组织内MDA含量、SOD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区TNF-α、IL-1β表达。结果 Weil氏染色显示神经髓鞘排列紊乱,弯曲肿胀,12 h后更加明显;脑震荡后大鼠脑组织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脑震荡后大鼠皮质及海马区细胞胞浆中TNF-α、IL-1β较对照组表达量明显上调。结论脑震荡大鼠脑组织存在氧化应激和炎性损伤,可能在脑震荡后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干损伤后立即早基因c-fos、c-jun的表达在脑干损伤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重物自由落体式建立大鼠脑干损伤快速死亡模型,70只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40只),对照组(30只)。肉眼和HE染色观察脑干组织的形态改变,并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大鼠脑干损伤部位c-fos、c-ju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00倍光镜视野下实验组c-fos和c-jun mRNA阳性细胞数计数分别为53.62±9.84和46.85±7.43;对照组c-fos和c-junmRN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0.9±0.87和1.3±0.67;经统计分析,实验组c-fos、c-jun mRNA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脑干损伤后损伤部位c-fos、c-jun mRNA基因表达水平增高对脑干损伤快速死亡的法医学鉴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原发性脑干损伤(PBSI)致死者脑干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法医学意义。方法选择法医学检案中30例确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致死者脑干,按伤后不同存活时间(t≤5min、5min〈t≤15min、15min〈t≤1h、1h〈t≤24h)分为4组,以5例非脑干损伤死亡者脑干为对照组;分别运用常规HE、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检测中脑、桥脑及延脑重要核团内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性脑干损伤后15min~24h出现明显神经元细胞凋亡(23.2%~35.9%)和caspase3阳性表达(28%~54%),并呈现随损伤时间进行性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早期即出现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表达增加,并随损伤时间的延长呈进行性增加,可据此辅助诊断原发性脑干损伤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干星形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及其图像分析在原发性脑干损伤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致死者的脑干样本,分别在其中脑、脑桥及延脑相同部位取组织作GFAP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并对GFAP阳性物最密集视野做图像分析。21例非颅脑损伤或脑部病变死亡者的脑干作对照样本,所得图像参数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照组星形细胞的GFAP阳性染色在中脑、脑桥及延脑三个部位分布不等(P<0.05),延脑>中脑>脑桥;损伤组则三个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2)对照组与损伤组相比,GFAP阳性染色细胞的数量在中脑、脑桥及延脑等三个部位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死后96h后解剖者,损伤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4)伤后30min内死亡者,损伤组与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结论人脑干星形细胞GFAP免疫组化染色的图像分析,对法医学鉴定原发性脑干损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人体脑干损伤后c fos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用于脑干损伤早期死后诊断的可行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 ,观察 16例人体脑干损伤后的c fos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发现 :在正常脑干组织的不同部位 ,均有c fos蛋白和c fos mRNA阳性表达 ,且在各例脑干标本之间 ,表达的量及其分布不一致。脑损伤后 ,在脑干组织中也有c fos蛋白和c fos mRNA阳性表达 ,但与正常脑干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c fos蛋白和c fos mRNA的表达在各例脑干标本之间不一致 ,且在损伤后的改变无明显规律 ,不能用于脑干损伤早期的死后诊断。  相似文献   

14.
脑干损伤后神经轴突和髓鞘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脑干损伤后神经轴突和髓鞘的病理学改变及其意义。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神经丝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 ,观察人体脑干组织中的神经轴突及髓鞘在损伤后的病理学改变。在脑干损伤组 ,神经轴突在伤后 0 5h即有不规则肿胀及断裂 ,神经髓鞘在伤后 19~ 2 2h有明显曲折、不完全剥脱及节段性消失 ;而在正常脑干组 ,神经轴突和髓鞘均无明显病理改变。脑干组织中的神经轴突和髓鞘在损伤后将发生改变 ,并可用于脑干损伤的死后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轴索肿胀在鉴定脑干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取明确死于原发性脑干损伤(36例)和脑外疾病(28例)者共64例,分为损伤组(36例)和对照组(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12例、非心血管疾病16例),并将其死后24h和48h前、后做尸体解剖分为2组,通过对中脑、脑桥和延脑切片、镀银染色,在100倍光镜下采用显微测微器测量每片9条最粗的轴索横径,对所得数据作方差分析、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 损伤组与对照组(不包括心血管疾病死亡者)相比,中脑、延脑部的轴索肿胀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死后48h内解剖的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但超过48h解剖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脑、延脑部轴索肿胀与外伤有明显的相关性。轴索肿胀对判断脑干损伤有意义。需排除心血管疾病致死。  相似文献   

16.
大鼠缺O_2高CO_2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缺O2高CO2性脑损伤的形态变化。方法缺O2高CO2大鼠模型,应用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变化。结果脑神经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及细胞凋亡。结论缺O2高CO2性脑损伤的形态变化,可为法医病理诊断提供一项新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